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柏林日報的德國人又開始縹中國人了,

(2010-01-19 22:18:17) 下一個
德國之聲:中國現在還隻是一個見習超級大國

德國之聲

  三十年前,中國的大家長鄧小平提出了韜光養晦,絕不當頭的外交策略。《柏林日報》觀察了中國近來在國際舞台上的表現後認為,今天的中國領導人顯然放棄了鄧小平的這一教條。該報寫道:

  西方的政治主導地位數十年來首次受到嚴重質疑。中國在哥本哈根展現了把轉型國家聯合在自己身旁的能力,許多亞非國家及一些中南美國家對中國的感情更為深切,超過了對美國及其西方盟國的感情。

  中國與世界大多數貧窮國家建立的大同盟不僅在氣候談判時顯示了力量,對改革金融體製、調節世界貿易和分配軍事勢力範圍等問題也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這並不是說,轉型國家之間沒有深層次的分歧和不同的利益,但至少在反對實際上由八國集團組成的世界政府時,它們的共同點增多,尤其它們知道,中國站在它們一邊。

  這裏還涉及更多的內容:冷戰結束以來,首次出現了與所謂\'西方民主\'相對的另一種政治選擇草案。中國的體製是強大的國家機器,它的合法性不是來自選舉,而是來自快速經濟發展。在轉型國家,這一體製得到不少人支持。當然,支持的往往是威權政府,它們借助中國的成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為自己執掌權力進行辯解。由於按照西方理想進行改革的希望在許多國家已經破裂,越來越多的人民開始接受中國的樣板,北京政府的宣傳甚至稱之為\'中國模式\'。

  《柏林日報》的文章認為,中國盡管在外交上充滿自信,但這三十年來的經濟改革隻解決了一小部分問題,許多新的問題接踵而來。文章最後寫道:

  新的富足生活隻有少數上層人士能夠享受,多數人仍然貧困。社會問題不斷激化,許多地方的環境汙染失去控製。氣候變化將給中國帶來災難性影響,就算中國在哥本哈根政治上取得了勝利,但它最終損害了自己。

  內部分崩離析的超級大國不能存在下去。中國人知道:唐朝和明朝興旺於內部穩定時期、衰敗於國內局勢緊張之時。統治者一味追求其國際光輝時,就會失去對國內問題的敏銳感覺。所以,在把中國崛起作為\'世界曆史大事件\'納入史冊之前,還要等一等。中國還是一個見習的超級大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