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百度CTO---李一男簡曆,70年出生,非海龜,27歲是華為的副總裁,

(2010-01-18 23:57:00) 下一個
百度CTO---李一男簡曆,70年出生,非海龜,27歲是華為的副總裁,



姓名: 李一男
生日: 1970年
籍貫: 湖南
公司: 百度
職位: CTO

-
人物介紹:

經曆:1992年,研究生第二年的時候李一男在華為實習。1993年6月,畢業後即加入了華為。兩天時間升任華為工程師、半個月升任主任工程師、半年升任中央研究部副總經理、兩年被提拔為華為公司總工程師/中央研究部總裁、27歲坐上了華為公司的副總裁寶座。

  2000年,李一男帶著從華為拿到的價值1000萬元的設備北上創建港灣網絡。公司迅速發展後,成為華為對手。2006年6月,華為收購港灣網絡,李一男回到華為,任首席電信科學家、副總裁。

  2007年12月,華為內部公告任命李一男為華為終端公司副總裁。

  2008年10月,百度任命李一男為該公司首席技術官(CTO)。

李一男印象

  在很多華為人的記憶裏,1998年前的李一男是個集科學天才和處世弱智於一體的大男孩形象。當時,27歲的李一男已經是華為主管技術開發的副總裁。高強度的工作,加上長期缺乏體育鍛煉,李一男又黑又瘦,戴著一副高度近視鏡。技術出身的他說話總是直來直去,書生氣十足,沒有什麽為人處世的概念。曾在華為研究院工作的一位員工說,李一男少年得誌,很少對人假以顏色,對其他副總也是態度粗暴,和任正非很相像。這可能源於他的單純,不知道去了解如何做人,或許壓根是不屑於了解。但是,李一男對技術發展趨勢,對產品走向具有驚人的敏感度和準確的把握能力。這是任正非曾經想將李一男作為接班人的重要原因。華為給李一男的舞台不可謂不大,李一男在華為不可謂不得誌,不可謂不風光,可謂前景光明,前途無限。但是,李一男毅然決然辭職北上創業了。這裏麵固然有他想擺脫任正非的影子,自立門戶的誘因。但是,也有一些業內人士敏感地覺得,李一男的離開或許有更深層的原因。比如,人事關係原因。

出走華為

  李一男的出走,任正非痛心不已。據知情人士描述,當年任與李之間已經不僅僅是一種上下級關係,而類似於師生或者父子的親情,提起李時,任正非常感慨不已。另外,華為某高層證實,任正非由於自身脾氣的關係,對已經擔任常務副總裁的李一男非常粗暴。一旦做錯什麽事情,任正非說罵就罵,說踹就踹。情形就像一位脾氣暴躁的父親懲罰性格倔強的兒子,或者像過去的老司機訓練學徒,由於師傅在旁而過於緊張,該向左打輪的時候打反了方向,老師傅不出聲抬腿就是一腳。這種方式現在在駕校已經基本不存在了。但是,老師傅的心理卻很有意思。他們由於技術好對人要求高,看得上的人才要求嚴,所謂“愛之深,責之切”。而對於看不上的人,“根本懶得理他。”一位老師傅說。

自主創業

  李一男和華為的股權結算是價值1000多萬元的設備。李就靠著這1000多萬的設備2000年在北京創辦了港灣網絡公司。創業時,李一男帶走了不少頂尖的研發和銷售人員,這種暗渡陳倉的手段讓華為損失慘重。任正非的心情從痛惜又轉變為惱火。

  李一男創業後根本不見記者,遇人隻談對行業的看法,沒再提過華為一個字。但是李一男絲毫不領任正非過去的“情誼”。他很清楚華為的優勢,也更清楚華為的劣勢。港灣公司由最初代理華為的產品到生產類似的產品,由代理商發展為華為的競爭對手。目前,在寬帶IP產品領域,港灣網絡市場占有率在7%-8%,而華為也不過10%-15%。二者已形成全麵競爭。

  有人認為,李一男在技術開發上的眼光和任正非的“壓強原則”早就存在深刻分歧。華為在移動通信領域犯過兩個錯誤。一個是基於PHS技術的小靈通(無線市話)。第二個是被人稱為“華為豪賭”的3G(第三代移動通信係統)。但任正非並不後悔,始終在瑟瑟的“寒風”中咬牙等待3G牌照的發放。
  但是,李一男似乎更加重視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例如1998年,他(李一男當時尚在華為——作者注)接受《人民郵電報》記者采訪。

  記者問:現在大家都在談第三代的問題,從市場的角度看,第三代對於國內廠商來說,機會是不是更大一些?

  李一男的回答是這樣的:我們對移動通信看的最關鍵的問題是品牌問題,品牌首先要體現在銷售上。可以坦率地講,如果中國的通信企業在第二代移動通信上不能有所作為,很難想象他們在第三代上會有什麽大的作為。從市場的角度說,沒有第二代的銷售,你就不可能對移動通信有非常深刻的認識,沒有這樣的銷售渠道和售後服務渠道,第三代的產品又靠什麽推向市場。用戶對你一點認識都沒有,你怎樣證明你的實力?所以我認為,國內企業沒有第二代的發展,在第三代市場上是不會有大的進展的。從公司的發展講,沒有第二代產品產生的利潤,怎麽支撐第三代產品的開發?第三代開發的投資要遠大於第二代。除資金外,最重要的是人才的積累。沒有第二代的開發怎麽會憑空產生第三代的開發力量。任何一項技術都是一步步走過來的,要想跳過去是困難的。我們通過ETS積累了大量的開局經驗,也積累了終端生產的經驗,這些經驗用在GSM的開發上,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好處,使得我們擁有更多的訓練有素的工程師。任何人才的培養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遵從循序漸進的規律。

  李一男在華為期間,對技術開發的思路和策略未必符合任正非的壓強原則,也未必認可《華為基本法》中的所有內容。他出走時的行為,以及港灣與華為的競爭,都多少顯示出他的“無情”。

回歸華為

  2006年6月6日,港灣網絡與華為聯合宣布,就港灣網絡轉讓部分資產、業務及部分人員給華為達成意向協議書並簽署諒解備忘錄。業內估計,隨後的整合中,華為支付了近5000萬美元的現金,及調撥了大量資產。

  之後,任正非在杭州會見了李一男等港灣管理層:我是受董事長委托而來的,是真誠歡迎你們回來的,如果我們都是真誠地對待這次握手,未來是能合作起來做大一點的事情的。不要看眼前,不要背負太多沉重的過去,要看未來、看發展。

  任正非將他們之間的矛盾歸咎於風險投資,“當然真正始作俑者是西方的基金,這些基金在美國的IT泡沫破滅中慘敗後,轉向中國,以挖空華為,竊取華為積累的無形財富,來擺脫他們的困境。”

  任正非甚至於表示了歉意:這兩年我們對你們的競爭力度是大了一些,對你們打擊重了一些,這幾年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我們自己活下去,不競爭也無路可走,這就對不起你們了,為此表達歉意,希望你們諒解。任正非同時強調,“如果華為容不下你們,何以容天下,何以容得下其他小公司。”
  2006年9月,李一男重新回到深圳阪田華為公司總部,出任“華為副總裁兼首席電信科學家”,工號:59056。2007年年末再次傳出傳聞,李一男將再度離開華為創業,創業的方向不再與華為主業有衝突,是電信設備測試儀器儀表領域。

  不過,12月末,華為公司發出內部公告,任命李一男為華為終端公司副總裁。

加盟百度

  2008年10月6日,百度任命前華為公司副總裁、首席電信科學家李一男為該公司首席技術官(CTO),任命從即日起開始生效。

  百度董事會主席兼CEO李彥宏表示,李一男是中國自主創新科學技術領域的頂尖專家,在全球領先的技術公司擁有傑出管理經驗,相信他的加盟將帶領百度的產品技術團隊攀上新的高峰。

  有接近華為與李一男的人士認為,作為技術天才的李一男,對通訊和IT行業有著非常敏銳的技術前瞻性。李一男離職華為加入百度,是華為收購港灣的一個很理想的結局。

  李一男的加盟也意味著,百度CTO職務在空缺一年多時間後有了新人選。

  曾有業內傳聞稱,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的老朋友威廉-張可能接替劉建國出任CTO職務,不過百度隨後給予否認。後來,百度任命威廉-張為首席科學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