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你們非要說中國有泡沫,就讓中國的農民來回答你,嗬嗬,圖

(2010-01-17 22:29:43) 下一個
你們非要說中國有泡沫,就讓中國的農民來回答你,嗬嗬,圖

華西村人均出資1000萬 建世界級摩天大樓(組圖)

京華時報

核心提示:一座328米的高樓將挺立在華西村的土地上。這座高度在中國排名第8,被稱作“空中華西村”的摩天大樓正在緊張建設中,60層主樓已經封頂。200個在華西村最富有的村民,每人出資1000萬,成為摩天樓的業主和股東。到目前為止,資金全部到賬,按期完工沒有問題。



即將落成的“華西增地空中新農村大樓”設計造型



在建的摩天大樓挺立於華西中心村的西南角



別墅群簇擁下的華西金塔,它曾經是華西村的第一高度

一座328米的高樓將挺立在華西村的土地上。目前,這座高度在中國排名第8,被稱作“空中華西村”的摩天大樓正在緊張建設中,60層主樓已經封頂。

按計劃,20年前就已經住進別墅的華西村民們,即將完成居住質量的又一次提升——住進五星級的摩天大樓。然而,在這座摩天大樓不斷增高的過程中,爭議聲四起——不切實際?麵子工程?拉大“大華西”中心村和周邊村的差距?

華西村究竟要幹什麽?

空中華西村

“我們要建一個空中華西村!”吳仁寶說。

吳仁寶,前任華西村老書記。他並不張揚的聲調裏,顯示出不可動搖的自信:“花20多個億建一座樓,對我們來說不算什麽。”

從2007年8月8日打下第一根樁至今,華西摩天大樓的工期正在按照籌備辦公室牆上的進度表穩步推進。施工24小時不間斷進行,每天至少有1000人奮戰在摩天樓的建設現場。按計劃,大樓必須在明年6月試運行,10月正式投入使用。

深圳帝王大廈的建造者,創造過“深圳速度”的中建二局,以10.6億的要價成為摩天樓的承建方。玻璃外牆、水暖裝修等工程,也被分包給同樣在業界享有聲譽的公司。

目前,摩天大樓初見規模——60層高的主樓已經封頂,三足鼎立,托起一個巨大的球體,5個空中花園,聯通三足。

這個設計方案,最終能在多個備選方案中勝出,緣於它的良好寓意——“華西明珠”的未來堅定穩固。墨綠色的玻璃幕牆和鋼結構顯示著現代氣息,5個空中花園的“金木水火土”風格又極具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

吳仁寶向來提倡華西村的建築美學是土洋結合,他笑稱這是為了應付來視察的官僚主義者。“喜歡傳統的人,我就讓他看土的,喜歡現代的人,我就讓他看洋的,要什麽有什麽。”

按照項目規劃,“空中華西村”一共74層,地下兩層,地上72層,其中主樓60層,球體和頸部12層。

這是一幢集居住、商務和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摩天樓。地下兩層是設備間和車庫,地上1到4層是公共區,包括會議室、娛樂中心和可容納所有華西村村民同時就餐的大宴會廳。頂上的球體分為5層,最高層是每天可接待15000人次的觀光平台。中間兩層是餐廳,其中一層是旋轉餐廳,規模世界最大。其餘兩層,是記載和展示華西榮譽的展覽館和設備間。

每秒十米的高速電梯,將在不到一分鍾的時間裏,把遊客從底層送到觀光平台。

從4層到60層的主體建築,將建成900多套公寓,提供給華西村村民居住。這些房間,將按照五星級賓館標準裝修。

“衣服直接送到洗衣房,吃飯直接到宴會廳,不用自己收拾房間,專業的酒店服務人員將為住戶提供高檔的服務。”華西村的村民們這樣描述將來住進摩天樓的幸福生活。

資金來源

328米——目前,中國的土地上超過這個高度的大廈隻有7座,全世界也僅有14座。

曾經有村民建議,要建就建個全國第一高樓。吳仁寶不同意這種做法,一則出於資金的考慮,二則不符合他的處世哲學。他說:“我一向主張,華西村既不大好,又不小好,一年更比一年好。”

“最初計劃主樓建50層,在2011年為華西建村50年獻禮,後來考慮到去年是建國60周年,改成了60層。”華西建設公司副總經理郭定安說。

建造一座328米高的摩天大樓,資金是首要問題。做事向來求穩的吳仁寶,不準備用銀行一分錢。

“25個億的投入,相對目前華西村的經濟實力,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2008年,華西村的淨利潤就已經達到35億元。”吳仁寶說,所謂淨利潤,就是繳了稅,給村民發了錢之後剩下來的可用資金。

吳仁寶最初考慮由村委會出資,後來為了分解風險,也為了讓村民享受到高樓盈利後的分紅,吳仁寶提出“村民集資建設”的構想:按照擁有資產的情況,200個在華西村最富有的村民,每人出資1000萬,成為摩天樓的業主和股東。

對於華西村的村民而言,1000萬並不是一個巨大的數字。他們可以繳納現金,也可以將自己在華西集團的股金,直接轉為摩天樓的建設資金。

“村民們都很積極,爭著要加入。”吳仁寶說,有些沒有入選的人,後來還找過他說情。

負責工程建設的郭定安說,到目前為止,資金已全部到賬,按期完工沒有任何問題。

郭定安認為,對於一幢328米、裝修豪華的摩天樓,25億的投資並不算多。“在別的地方,至少30個億。”

郭定安說,之所以能節省成本有兩方麵原因,一是土地是本村的集體用地,每畝的出讓價格僅為20萬元。二是30%以上的材料都由華西自己的企業,以接近成本的價格提供。

“說是25個億的投資,其實很多是我們自己的企業賺的。”華西村副書記孫海燕說。

增地計劃

“增地空中新農村”,這是吳仁寶給摩天樓取的名字,聽起來有點拗口,但它顯示了吳仁寶的政治智慧——打著節約利用土地和新農村建設的旗幟,更易贏得官方的支持。

“空中華西村”選址在華西中心村西南角,占地50餘畝。這裏是華西最早的工業區舊址,在建樓之前已經完成搬遷。華西村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這個74層的摩天大樓為華西村節省了近400畝土地,相當於十分之三個華西村。

全國聞名的華西村,土地麵積隻有0.96平方公裏。到目前為止,煉鋼、紡織等產業,仍然是華西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人口增加帶來的住宅麵積需求和第二產業擴張需要的廠房,都使土地成為華西村發展的約束力。

吳仁寶通過各種努力,為華西村的發展尋找更多可利用的土地資源。從2001年開始,根據江陰市的政策,通過土地流轉,華西村陸續和周邊13個行政村置換了土地,聯合組成“大華西”。原來的華西村被稱為中心村,新合並進來的村子被稱為周邊村,土地麵積增加到35平方公裏,人口從原來的近2000人增加到3.5萬人。完成土地流轉後,華西村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整個“大華西”,被“一山一河”分隔成三個功能區。龍砂山以北是農業區,張家港河以南是工業區,中間是生活區。

吳仁寶說,為了解決土地給發展帶來的約束,華西村想了很多辦法,包括到外麵去買地。但他認為,那樣離華西村的地氣太遠了。而向高空發展的摩天大樓,讓華西的“增地計劃”獲得了一種新的可能。

摩天樓效應

華西村建造摩天大樓的消息傳開之後,在深交所上市的“華西村”股票的股價一路攀升,還有股民專門打電話,詢問摩天大樓的建造情況。

孫海燕認為,還有一些好處將在未來顯現,比如,摩天樓建成後,將為華西村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未來,摩天大樓的產權將歸屬200個出資人業主。他們將組建專門的管理委員會,聘請專業的酒店管理機構,為業主提供貴賓級服務。

除了出資的200個人可以免費得到一套五星級公寓房外,其他房間也將對外出售或者作為賓館客房使用,“有錢的人都可以來買。”

除了這些可以預期的回報,摩天大樓的符號意義和由此產生的“名片”效應,對於圖謀加大力度發展第三產業的華西村而言,意義重大。

在對摩天樓未來盈利模式的考慮裏,遊客參觀收入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華西村旅遊公司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每年到華西村旅遊的人數,保底數字是200萬人次。正常的旅遊時節,旅遊景點華西金塔的觀光層,總是擠滿了客人,觀光農業的溫室大棚裏,遊客摩肩接踵。最忙碌的時候,吳仁寶一天要在民族宮做六場報告。

這樣的景象,讓吳仁寶和投資的200個股東,對摩天樓未來的盈利前景非常樂觀。

出乎吳仁寶預料的是,目前,已經有一些國外的知名企業主動上門,希望把辦事處設在華西村的摩天大樓裏。

“這帶來的不僅僅是租金,還有國際化的視野和先進的經驗,對華西村而言,這些東西更重要。”孫海燕說。

吳仁寶對這幢摩天樓的期待還要更多。他說:“建這個樓的重要目的,就是要縮短城鄉差距,提高村民的素質。以前說城鎮化,就是農民到城市裏,華西村要反其道行之,不僅要建高樓大廈,還要讓城市裏的人到農村來消費。”

周邊村的抱怨

伴隨著良好預期而來的,是質疑聲。有人認為吳仁寶的想法不切實際,是在搞“麵子工程”。對此,吳仁寶用一貫的處世哲學應對,他說:“當初我建南苑賓館,有人說吳仁寶吹牛,不會有人來住,後來不夠住,我又建金塔,也有人反對,說我超前,你看看現在!那些看不起農民,認為高樓隻能建在城市裏的人,我看要解放思想!”

真正引起吳仁寶關注的,是來自於周邊村村民的議論。他沒想到,這幢摩天樓的建設,成為“大華西”中心村和周邊村微妙矛盾的導火索。

已經把自己稱為“華西人”的周邊村的村民,心裏隱約有一種不滿。“花這麽多錢建高樓,為什麽不多建些別墅給我們住?”

記者走訪的一些周邊村村民表示,雖然並村後華西村表示會優先安排他們工作,但他們並沒有像中心村村民一樣,確保每人都能分配到工作。而且,他們不像中心村村民一樣享受巨額的股金分紅,因此,他們的收入水平並沒有得到很大改善。

由華西村統一建設的別墅,每平方米950元,一套200多平方米的房子,至少要20萬元。對於沒有固定工作、每年隻有1萬元收入的部分周邊村村民而言,確實難以承受。因此,看著每天都在增高的華西村摩天大樓,他們內心顯得不平衡。

“華西不是總說共同富裕嗎?我們現在也是華西村的村民,為什麽這些錢不拿來改善我們的居住條件?而且建造這個大樓,也沒有征求過我們的意見。”

對於這些村民的抱怨,孫海燕認為是一種誤解。他說:“投資建大樓的錢,是200個中心村村民集資修建的,並沒有動用村裏的錢。而且,這個項目建在華西中心村的土地上,也和周邊村沒有直接的關係。”

至於周邊村村民在村務上的決策權,孫海燕說,高樓的建設充分聽取了村民的意見,開過多次大會。所謂的村民,包括周邊村的村民代表和村委領導,所有周邊村的書記,都是大華西的黨委委員,都會參加村裏重要決策的討論。“當時並沒有聽到反對的聲音。”

孫海燕說,不僅是這個項目,周邊村並入大華西村後,經濟實行統一管理,村裏的經營情況,每月都會召開專門的會議討論,會後都會召開村民大會通報。中心村村民全體參加,周邊村也會派村民代表參加。

“3萬多人,都一起參加也不現實。”孫海燕說,周邊村村民對經濟發展的知情權和參與權,是得到保障的。

拉大的落差感

對於這座摩天大樓,華西周邊村的村民既羨慕,又有些抱怨。雖然相比以前,生活條件已經得到改善,但和中心村村民比鄰而居,周邊村村民依舊感覺到了巨大的差距。摩天大樓的開建放大了這種落差感。

收入差距是落差感產生的重要原因。在華西村,周邊村村民和中心村村民同樣享有福利分配。在工資分配方麵,華西村實行低工資製度,2000元封頂,隻要在企業內工作,不區分中心村和周邊村的村民身份,同工同酬。獎金分配則略有不同,中心村村民每年獎金不少於12萬元,其中兩成以現金形式發放到村民手中,八成繼續提留作為股金,交到集體統一運作。而周邊村村民的獎金,則全部以現金形式兌現。

最重要的區別,在於股金分紅。中心村村民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就以每人2000元的本金入股,每年享受村辦企業的利潤分紅。而後加入進來的周邊村村民則沒有股金。

孫海燕說,每個中心村的村民,都由村裏根據能力統一安排工作,即使村裏實行低工資、高提留的分配製度,每年一戶家庭能拿到手的現金收入,也差不多有10萬左右,最高的能有100萬。一般的家庭都有一幢別墅,兩輛20萬到30萬的車子。村裏的別墅會根據需求定期升級,目前已經是第六代住房。一套500平方米的歐式別墅,全部裝修好後的價格,是200萬左右,買房不用支付現金,而由集體直接從股金中扣除。買車同樣如此,自己挑好了車,由集體團購,錢從股金中直接扣除。而周邊村的村民並不享受這樣的待遇。

雖然吳仁寶說,除了摩天大樓的200個股東,其他的五星級公寓向所有購買者開放,有錢的人都可以來買。但是,對於華西周邊村的村民而言,五星級的居住生活顯然是個不敢期待的夢。

摩天大樓的建設,縮短了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卻將同一個村莊的居住差距拉大。不過,在很多老華西村村民看來,這很正常。

“華西村的發展,也是當初的苦幹得來的。以前有句話叫‘有女不嫁華西郎’,就是因為華西村太苦了。剛剛並進來的村民,不能一下子就和老村民享受一樣的待遇,否則太不公平了。”82歲的華西村老村民吳仁彪說,“新老村民的融合,要有一個逐步的過程。”



並村計劃為華西村的發展空間擴張了廣度。

延伸閱讀

華西村的廣度和高度

曾經,華西村就像一個城堡,堅守著自己村莊的身份認同和財富榮耀。後來,這個堡壘被吳仁寶主動打破,他開始了“大華西”並村計劃的實施。這個計劃被視作華西村“突圍”的舉措之一。

並村計劃為華西村的發展空間擴張了廣度,而吳仁寶的另一個計劃是在高度上做文章,於是有了“空中華西村”的構想。吳仁寶說,人有了信仰,才能獲得最大的幸福。而他本人的信仰,就是給華西村的村民帶來幸福感。

“大華西”版圖

328米的摩天大樓,位於華西中心村的西南角,俯視著腳底下的這座村莊。

村莊早已不是以前的模樣。2001年開始的並村計劃,使華西村的版圖從0.92平方公裏,擴張到3.5平方公裏,人口也從近2000人增加到了3.5萬人。

周邊13個行政村陸續並入,被分別編號為華西一村到十三村,而原來的華西村,則被稱為華西中心村,14個行政村共同組成“大華西”版圖。

合並後的村莊,土地由華西村統一規劃和使用。吳仁寶說,合並計劃,並非其主動為之,而是應其他村莊的請求,並經過全體村民投票同意,“合並的13個村莊,全部是100%的通過率。”

事實上,所謂並村,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完全合並,而隻是完成土地的流轉。13個行政村的村委會,仍存在並獨立處理村務,土地的所有權也仍歸屬原集體經濟組織。華西村主管周邊村的副書記吳蘊芳說:“什麽時候想收回,都可以。”

對於華西村而言,關鍵是獲得了土地的統一經營和規劃權,擁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並村8年來,華西中心村用於周邊村修路等公共基礎設施的投入,累計已達8億元。為了打通龍砂山對北華西經濟發展的阻隔,並村以後,華西集團投入了數千萬元,打通了龍砂山隧道,將山南山北連為一體。

很多華西老村民起初並不理解吳仁寶的做法,不理解為何要把這麽多的錢,投給和自己不相關的鄰村。

在給吳仁寶當了10餘年辦公室主任的孫海燕看來,這正是吳仁寶的智慧所在,早在上世紀80年代,華西村剛剛富裕時,吳仁寶就開始投資幫助周邊村莊建廠。這種幫扶,不僅為華西村的發展擴大了空間,還贏得了和諧的發展環境,減少了與周邊村的摩擦。

周邊村的向往

對於並入華西村的周邊村民而言,除了可以得到土地流轉的補償費用,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作為一個華西村村民在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好處。

“願意合並到華西村,是向往他們富裕的生活。”現華西一村(原西巷村)村民、47歲的趙嶽忠說。

合並前,西巷村與華西村僅一路之隔,卻是兩番景象。20多年前,華西村的村民已經住進別墅,而西巷村的大部分村民在21世紀初還隻住在水泥牆的板樓裏。

2002年5月,成為“大華西”的村民後,趙嶽忠很高興。他開始和華西老村民一樣,享受每人每年300斤大米、350元糧款等固定福利。他原來耕種的土地,交給華西村統一經營,華西村為其安排了一份工作,最初在華西村派出所當協管員,一年後被調到華西農建公司售樓處工作,妻子也開了個表店。每年全家的收入至少有5萬元。而此前他種地和在村裏當電工的收入不過1萬元。

華西村還為周邊村的村民統一建設了別墅住宅,所有並入的周邊村村民,均可將原來老房作價,補上差價後購買居住。

趙嶽忠在2006年搬進現在居住的318平米的別墅,房價950元每平米,他的老房子每平米作價450元,自己又支付了近13萬。

據華西村村委會提供的數據,自並村以來,共有2301戶周邊村村民,購買了新建別墅或公寓,搬遷到中心村的生活區居住。

作為華西村村民的榮譽感,也讓周邊村的村民很開心。水池巷村(已並入華西村)有個名叫阿興的個體老板,到山東洽談生意,對方聽說他是華西村人,立即產生了信任感,生意洽談得很順利,簽合同時發現其身份證上寫著水池巷村,當即終止合同,還要把他送到派出所,後來與華西村聯係,才解除了誤會。這讓阿興感受到了擁有一個華西村村民身份的重要和榮譽。

高度上的文章

並村計劃為華西村發展空間擴張了廣度,而吳仁寶的另一個計劃是在高度上做文章。在花園洋房、名車股份之後,摩天大樓的五星級高檔生活,是吳仁寶送給華西村民的又一份大禮。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華西村規劃圖上,兩座“高樓”就已赫然屹立,一個四層,一個五層,是村裏的夜校樓,這個高度,已是當時的江陰第一。

上世紀80年代末,在城市居民還難以想象別墅的豪華生活時,華西村的農民就已經第一次住進別墅。如今,三層600餘平方米,有遊泳池、有車庫的第六代歐式別墅在華西村也並不新鮮。

在吳仁寶看來,房子是華西村富裕程度的指標,也是他承諾讓村民過上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當房子在“大”上的擴張已經達到極致後,他開始想在“高度”上做文章。

要在華西村建個高樓的想法,早就在吳仁寶的腦子裏了,隻是這個高度究竟有多高,他一直沒想好。

2006年,當華西村的年淨收入達到30億以後,他開始派人到世界各地考察,迪拜、美國、台灣、馬來西亞、俄羅斯……凡是有摩天大樓的地方,都去了。

選擇方案,討論細節,召開村民大會……曆經半年多的討論後,“空中華西村”的方案終於敲定。

關於幸福的信仰

在摩天大樓建成之前,華西村的第一高度是98米高、7級17層的華西金塔。在它一樓的電梯口,掛著一幅宣傳標語,“不到長城非好漢,不登金塔也遺憾。”

這個塔形的中式建築,是華西村建村35周年的獻禮作品,投資1.2億,花費兩年半時間建造,1996年竣工。

今年6月,華西的第一高度將達到328米,15年長高了兩倍多。在這15年間,華西村的年產值,也從1996年的20多億元,增長到了如今的450餘億元。

站在華西金塔15層,遙望未來的最高點——“空中華西村”,整個村莊的層次清晰呈現於眼前:最低處的花園別墅,更高一些的九座中式塔群,最高的現代風格摩天大樓,各種風格雜交相處。

在摩天大樓的腳底下,是建成於2005年的華西村幸福園。園子裏,有各種人物雕像,孔聖人、清官海瑞,慈眉善目的菩薩。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共偉人的雕像,擺在最中間的顯著位置。

吳仁寶說,在這個園子裏,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信仰,人有了信仰,才能獲得最大的幸福。而他本人的信仰,就是給華西村的村民帶來幸福感。(本文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劉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