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德媒“防間諜”劍指華人 “潛規則”幾成定律

(2009-12-05 13:38:51) 下一個
德媒“防間諜”劍指華人 “潛規則”幾成定律
http://news.sina.com 2009年10月22日 23:57 中國新聞網

  10月15日,美國司法部宣布,前福特汽車工程師、現北京汽車製造廠有限公司乘用車工程院專業總師鬱向東,因涉嫌竊取商業機密在芝加哥遭美國警方逮捕。這離德國警方以涉嫌商業機密盜竊罪關押一名42歲的中國經理僅過去了兩個月。近來西方為何又密集地頻發“中國間諜案”?

  2009年8月31日,一名42歲的中國經理前往一家奧地利企業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科爾伯默爾市的分公司參觀,隨後被德國警方以涉嫌商業機密盜竊的罪名關押,因為他在參觀時用微型相機拍攝了生產過程和產品。這是近年來德國諸多關於“中國間諜”的事件中,首次有中方人員被逮捕。

  就在此事發生的10天前,德國憲法保衛局在一份年度報告中炮製“中國間諜”,甚至還給各大公司發文件,誣稱中國來德學者、學生有間諜嫌疑,要求各公司加強防範。繼2007年德國《明鏡》周刊刊登侮辱在德華人為“黃色間諜”的封麵報道後,新一輪的“黃色間諜”硝煙似乎開始重新燃起。曾帶頭起訴《明鏡》周刊的留德學者、中國留德學者學生團體聯合會理事周堅,向記者感歎:“在德華人生活堪憂啊!”

   問題一:

  中國經理為何被抓?

  中企經理因涉嫌工業間諜活動而被警方拘留的消息已在當地華人之間鬧得沸沸揚揚。記者采訪得知,據當地警方9月4日通報,在科爾伯莫爾生產水泥構件的這家奧地利企業計劃,與這家中國企業一起競標一項約2000萬歐元的建造項目,這名經理因此受邀來德進行項目磋商並參觀工廠。在參觀車間時,該經理將他所使用的大小僅數厘米的微型數碼相機固定在皮帶上,拍攝了生產過程和產品。他的行為在參觀結束時被工廠一名員工發現。警方對其所攝照片進行評估並表示,它們將使中國企業能夠仿製相關產品。檢察院方麵已對該經理發出逮捕令。他現在被關押在慕尼黑施塔德爾海姆監獄,等候司法審查。

  問題二:

  中國人不準拍照?

  據周堅透露,目前這一事件已經在德國華人群體掀起了一場關於“德國是否存在‘中國人不準拍照’潛規則”的大討論。很多中國展商表示,每當他們在參加一些德國的博覽會上想拍照時,總有保安上來阻止,但對其他國家的人卻不這樣。很多中國旅遊者在德國商店中也被禁止拍照。

  在德國,來訪者參觀企業可不可以拍照?“在參觀一些企業時,原則上並不禁止拍照,除非當地企業明確要求不得拍照。”周堅解釋說。

  “一般涉及生產、商業方麵的內容,以及私人空間不允許拍照。禁止拍照的地方通常會有公示。但有些公示的位置不是很明顯,很容易被忽視,這就容易造成誤會。”同濟大學中德關係學院的旅德教授李樂章告訴記者,他也曾因此而遭遇過麻煩。

  李樂章說,他曾在柏林一所大學檔案館中查閱資料,由於沒有看到禁止拍照的指示牌,就拿出照相機對自己所需的材料進行拍攝,被保安攔下了。

  “德國其他的大學一般都不禁止拍照,而我把這條規則普遍化了,所以造成了誤會。保安雖然沒有要求我把相機中的內容刪除,卻禁止我去複印這份材料。而此前,這所大學是允許我複印有關材料的。”李樂章說。

  問題三:

  德國“FBI”怕中國人?

  “拍照”事件發生前,德國憲法保衛局曾呼籲“警惕中國人的拍照間諜活動”,這一切是純屬巧合還是刻意安排?

  據周堅介紹,德國有三大公開的情報機關。負責對內、非境外的反諜事務的是德國憲法保衛局(BVI),與之對應的負責對外反諜事務的是德國聯邦情報局(BND),而負責軍事情報的則是軍事反諜局(MAD)。

  此次關於“中國間諜”的報道,便出自類似於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德國憲法保衛局的年度報告。“BVI每年都會出一份類似的報告。關於亞洲國家的部分,他們隻提中國和朝鮮對德國構成威脅。這份報告雖然隻是老調重談,但也有重大變化。以前這類報告不會公開,現在卻公然宣揚,表明德國對中國的不友好已經開始轉向民間。”周堅說。

  針對這份報告,在德華人已經開始行動,德國華人團體正討論對策:一是以公開信的形式指出其中之荒謬和不公,指出這種官方機構不負責任的態度將全部華人置於間諜嫌疑之下,是對華人工作、生活的無端阻礙,也是對全體華人公民權利和聲譽的整體侵害,希望得到有正義感的德國公眾和媒體的理解、支持;二是向德國政界發出抗議,甚至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問題四:

  人何時才能放?

  “目前,我們隻有等待德國警方的調查結果,才能采取相應對策。”周堅告訴記者,“要等多久,我也說不清,德國人會拖。”

  周堅說,曾經有一個烏克蘭商人,經營了一家價值100萬歐元的運輸公司。當這位商人從意大利進貨後回到德國,就被德國警方以黑手黨的名義抓了起來。在法院沒有宣判之前,法院派人看管他的公司。在關了6個月後,這個商人終於以無罪釋放,但是他的公司已經垮了。法院隻判給他每天十幾歐元的補償,在監獄中吃、住費用還要從中扣除。

  就像對於《明鏡》周刊的辱華報道給予強有力的回擊一樣,周堅這一次也做好了準備:“可以說,2007年《明鏡》周刊的報道是對華人開刀的發令槍。但現在這場戰役中,在德華人的維權意識覺醒了,從過去的不敢談維權的‘沉默的大多數’,成為了敢於說不、敢於用媒體發出聲音、走上街頭抗議、用法律武器討回公道並擰成一股勁的團體。因為任何一個人的人權,每個國家的司法機關都有義務去保護。”

  問題五:

  有多少潛在受害者?

  此次中國經理被捕或許可以說,隻是在德華人尤其是高科技領域工作的華僑華人生活寫照的冰山一角。

  一位資深IT從業者高俊告訴記者,他所在的高科技公司非常不相信中國人。“因為他們認為中國員工就是潛在的間諜,會盜取公司的機密資料。”所以他工作這麽多年隻算是資深程序設計員,而永遠得不到晉升機會,而且這兩年中國員工被頻頻解雇。不但如此,這家公司在上海的中國分公司竟然沒有中國人擔任高層,目的就是避免所謂的中國間諜活動。他覺得這個理由很無知,也很可笑。

  正在找工作的在德留學生吳靜,對於此次“間諜事件”也有著切身的體會。她說,有一次被雇主麵試時竟然被問:“你為什麽要在德國工作?為什麽不回國工作?如果你哪一天離開公司後會不會把機密帶走?”

  “間諜事件”已給中國留學生在德國的日常生活帶來的不少困擾。剛在德國機械製造業工作不久的王傑向記者講述了他的經曆。剛進公司不久,他就獲得了一個不錯的位置,但有一天他發現,比他職位低的德國同事可以打開公司的機密信息係統,而他卻沒有密碼。“德國公司多多少少還是防著中國人的。”

  一位在上海多年從事環保行業的經理李俊表示,一家跟他所在環保公司有多年合作聯係的德國環保公司,最近開始對合作變得遮遮掩掩起來,中方表示要去德國工廠進行實地考察也屢遭拒絕。李俊說,即便是在國內,他也能感受這次“間諜事件”所帶來的影響。(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使用化名)

  (趙豔燕、黃軼、周佳、朱怡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