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溫州太太,中國猶太人,炒房團再戰上海灘 推高房價 zt

(2009-08-06 05:04:43) 下一個
溫州太太炒房團再戰上海灘 推高房價

--------------------------------------------------------------------------------

21世紀經濟報道 2009-08-05 22:44:32


溫州“太太”炒房客又再次出動,受惠於劃入浦東新區的消息,從5月份開始,原上海市南匯區樓盤,尤其是商鋪價格普遍上漲。

“我們現在幾乎無房可賣。”上海上源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航頭店負責人對目前的“旺盛”局麵隻能幹著急。

據中房指數統計,最靠近浦東新區的南匯區周康航板塊已售房源中,30%的購買人群為外來購買力量,其中浙江溫州投資客居多。

“可以肯定的是,溫州人在上海買房數量比前兩月有顯著增加。”複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尹伯成告訴本報記者。

“我家工廠現在還在開工,但不會增加投資,回籠的資金以及餘錢都在我手裏,由我負責買商鋪什麽的。”8月2日,溫州一家名為凱華(音)製鞋廠老板的太太徐女士透露了其購房的資金來源。

在徐女士的眼裏,買樓或許為資金找到了最安全避風港,其亦告訴本報記者,若沒有遇到金融危機,“這些資金本會用於擴大生產”。

“工廠不做了,去炒房”

本報記者獲得的內部資料顯示,5月份,溫州民間資本在上海周浦萬達廣場項目購買房源32套,均價為30000元/平方米左右。

龐大的資金到底來自何處?

按照一般理解,溫州炒房團資金來源無非是眾人集資、銀行拆借、自家存款等。

不過, 工商銀行上海分行一位部門負責人就明確告訴本報記者:“不歡迎溫州炒房團,因此在融資上並不會傾斜他們。”

溫州市中小企業家協會會長周德文提供給本報的一份材料顯示,當前,“炒房資金、民間借貸、實業投資”共同組成的溫州資本正鏖戰全國各地房地產市場。

徐女士解釋,“我不太清楚其它購房團如何,我自己家是有企業的,老公在家,我負責來買房”。

據徐女士介紹,早在2008年3月份,其丈夫的工廠就感覺到不對,“當時我在上海,老公和我說,訂單突然間沒以前多了。”

“但工人還要養著,我就趕緊賣了幾套商鋪,那個時候上海樓盤價格挺高,支持家裏工廠,但到了10月份左右,我老公就有要放棄的意思。”徐女士說話時並沒有太多惋惜之意。

“之後我就把錢投入到了樓市,而且與我類似經曆的人挺多。”

周德文也見證了這一趨勢,其告訴本報記者,“一部分企業抽出資金投入樓市股市”,周所在的協會擁有眾多溫州民營企業。

“我是拿到銷售回款,就把資金全都投入房產投資了,家裏那邊就不再繼續大投資了。”徐女士解釋了資金來源。

不過,並非所有企業都是被迫關門,“有很多工廠並非一定要停工,是這些企業主動停工的,而這些錢基本都用去買房、炒股票或者做其它投資了”。徐女士說,“這個利潤要比鞋廠高很多,當然風險也大很多。”

徐女士的話或許代表了諸多中小企業的心聲。

事實上,不僅僅企業靠自有資金,甚至有部分企業從銀行融資來投資房產,一位金融界人士提醒本報記者,“溫州企業很多,這些企業融資好再去投資房地產,利息要比民間低,這也是一種融資渠道。”

“所以我們采取短炒的做法,扣除利息後,這樣降低風險,而且這個利潤還是比鞋廠要高啊。”徐女士對自己的做法顯得頗為得意。

“製造業不能以股市上揚或房地產市場回暖來判斷,我認為這一輪危機還是深不見底,至少還需三年,也就是到2012年才能全麵複蘇。”周德文的話或許能初步解釋企業甚至願意借款炒房的原因。

產業投資之困

溫州市經濟學會會長馬津龍告訴本報記者,熱錢大量進入房地產市場是缺乏投資渠道的表現,“中小企業並未尋找到好的投資機會,缺乏進入渠道,壟斷行業,溫州民間資金無法進入。”

不過,本報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除此原因之外,中小民企沒有任何興趣投資實業,更多是由於溫州經濟結構導致實業利潤處於微利甚至虧本狀態。

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在2009年一季度,溫州永嘉縣有71個工業項目已供地1600多畝,“但是企業家因投資信心不足等多種原因,沒有進場”。溫州市發改委《2009年一季度溫州經濟運行情況分析》直接了當地表示。

由於金融危機加劇了原本微利的溫州“勞動密集型”產業,導致大量工廠倒閉,大量外來務工者選擇回家,溫州聯通推出的主要麵向外來務工群體的“鄉音係列”套餐,一季度總收入較去年同期下降16%。

“我們鞋廠轉型不是那麽容易的,不想轉到外地,新行業又不懂,不敢輕易進入。”徐女士說其丈夫也一直尋思著轉型,但事情並非一帆風順。

大量中小民企的倒閉帶來了巨大的資金,由於實業界的投資低迷,大量企業將資金投入銀行,而這在以前的溫州異常少見。

據溫州市發改委公布的《一季度溫州經濟運行情況分析》指出“金融機構存款餘額4869.86億元,同比增長31.3%,新增748.9億元,同比多增414.8億元;貸款餘額3745.99億元,同比增長31.2%,新增440.9億元,同比多增306.2億元。”

周德文告訴本報記者,整體實體經濟的衰落,工業性投資疲軟,企業信心不足,實業受到衝擊,導致溫州人現在做實業利潤很薄,接近零利潤。

根據周德文的統計,在溫州老百姓和民營企業家手裏,至少有6000億人民幣的民間資金。

問題在於,為何他們不繼續在當地投資?投資利潤低還與溫州當地的產業結構有著較大的關係。在溫州,普遍是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

“溫州大都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真正的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所占比重連10%都不到。”周德文說。

也正因為整個產業結構處於末端,一旦企業發生危機想轉行,當地卻無法提供更多的“可替代選擇”,導致企業不願意投資實業,選擇房產、創投等投資渠道。

針對這種現象,周德文呼籲,“需要由政府出麵鼓勵大量的實業投資,因為若實業不穩則社會無法健康穩定發展,國家經濟發展也將受到限製。”

周德文更關注的是在溫州層麵,溫州需要發展自己的高新技術產業,而溫州方麵顯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抓轉型是今年工作的主方向”,7月28日,溫州市委機關報《溫州日報》的社論如此描述。

溫州方麵提供的材料顯示,2009年上半年,溫州全市上報的196家高新技術企業,共實現產值160.27億元,同比增長9.18%,高新技術產業已經初具規模。

這或許會改變當地“投資渠道”相對稀缺的格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