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由世界工廠變為世界市場。GDP在2010年將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zt

(2009-08-29 11:47:05) 下一個
中國由“世界工廠”變為“世界市場”

--------------------------------------------------------------------------------

參考消息 2009-08-28 07:27:50


日本《經濟學人》周刊文章,題:中國由“世界工廠”變為“世界市場”,作者富士通綜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柯隆。全文如下:

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2010年將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二。目前,世界經濟遭遇了金融危機,正處於觸底狀態。相比之下,隻有中國經濟從第一季度同比增長6.1%提高到第二季度同比增長7.9%.呈現出複蘇征兆.大有成為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台風眠”的勢頭。

實行“政策開放”僅僅幾十年時間,中國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發展?回顧迄今為止的改革曆程,雖然中間有過波折.但中國堅持實行‘漸進主義”改革,所以中國經濟能順利追趕上來。為了弄清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要先從人(人才)、物(資源)、財(財力)這三個方麵來觀察。

就是說.在計劃經濟中政府的職能是進行資源配置,而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機製這隻“看不見的手,則在資源配置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果將經濟比作人體的話,經濟中的人即人力資源相當於頭,物是軀體,財是血液。我們從這三個切入點來看中國經濟。為使人力資源配置合理.必須實現價格自由化。

人的“價格”是薪金。通過改革放寬薪金控製.現在大部分企業實行了能力薪金機製。其結果是,人力資源配置比實行改革前合理多了。物價控製也大大放寬了。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調查,中國97%的物價實現了自由化。與改革前相比物的配置也大幅實現了合理化。

問題是財的配置。從結論上講,金融中介機能還不那麽合理。這是因為,貨幣價格即利息的自由化遠未實現。政府推遲實現利息自由化,是為了保護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從以上三個切入點看,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結果.實現了長達30年的經濟高速增長。

然而,由於血液循環不穩定,增長率的變動比較大。現在.很少有人把經濟發展模式與意識形態聯係起來,但在摸索經濟發展模式的過程中,共產黨內部曾發生了激烈的對立和爭論。然而.鄧小平發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的號令,結束了所有的爭論,確立了開放市場與引進外資相結合的經濟發展戰略。

直至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經濟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因此.促進投資、拉動經濟發展是必然趨勢。通過引進外資並使之承擔出口義務.以此保持了外匯平衡,而且促進了出口,賺取了外匯。中國用賺取的外匯從發達國家購買了先進設備和技術。在這種經濟發展模式中,投資和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對處於追趕階段的中國經濟來說,對戰後日本實施的以投資與出口為支柱的“比較優勢模式”進行了改良的中國式發展模式產生了相當大的效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