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在上海:中國讓我既愛又恨
--------------------------------------------------------------------------------
德國之聲 2009-08-18 10:03:27
中國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移民國家。對於許多外國人來說,中國的民眾、文化和政治製度都和自己國家的差異太大。一般說來,德國人在中國生活的時間通常為3年左右。哪個德國人在中國生活7年以上,就可能會被別人問到是否還能習慣德國的生活?而在中國永久生活,或至少是沒有時間上限的情況在德國人中則是比較少見的。不過也有例外。羅爾夫·奈格勒就已經在中國上海生活了22 年,而且還沒有離開的打算。
羅爾夫·奈格勒曾經參與在中國建造高速公路和隧道等工程,提供德國在此類工程中的安全技術。如今,他主要從事包裝技術領域的貿易,同時是一個酒吧的老板,在上海有多幢房子。這麽多事要操心,對於這個63歲的德國人來說是不是太緊張了呢?奈格勒說,他不覺得累,他在上海過得很舒服:我在這裏生活了22年,這裏就是我的家。中國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種\'毒品\',既愛又恨,難以割舍。我的生活就在這裏。這裏當然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也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有時候第二天看問題的角度就同前一天完全不同了。
奈格勒親眼目睹並親身經曆了上海如何從一個沒落的工業城市發展成了如今經濟發達的大都市。他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是浦東經濟開發區的一個隧道工程。當年的浦東還是個落後的小漁村,完全沒有今天摩天大樓高聳入雲的場麵。奈格勒說,這個工程項目,或者說是一個女人改變了他的一生:她當年在隧道工程設計院工作,會一點英語,我也講一點英語。後來她在同濟大學學了德語,之後去德國達姆施塔特大學攻讀碩士。那時候我們兩地分居,她在德國,我在中國。
不過如今奈格勒和妻子都生活在上海,他們10歲的女兒在一所德國學校裏讀書。來自德國西南部的奈格勒晚上把時間都獻給了一大愛好--他自己的酒吧:酒吧叫 German Corner,德國角落,不過這裏的\'德國\'味兒其實並不是很濃,因為來這裏的客人絕大多數都是韓國人,他們很能喝啤酒。
國外商家十分適應上海的購買氛圍
20 多年前奈格勒剛來上海時,隻有兩個休閑場所,一個是所住酒店裏的酒吧,另一個是黃浦江旁的一條住家用船。也難怪當年奈格勒和其他來自德國的總共4個商人經常在一起聚會。如今,德國商會在上海有1000多名成員。不過奈格勒更願意在家同中國朋友聚會。他會講一點中文,足夠在卡拉OK晚會上高歌一曲。奈格勒說:這些都是我真正的好朋友。我們多年在一起合作,大家之間是既有付出又有收獲的關係,從不對什麽事情斤斤計較。我在中國這麽多年,從來沒請過律師,遇到什麽事,都是朋友之間解決。
在中國辦事情講究關係,這一點奈格勒是在考取中國駕照時深有體會的:第一個筆試不是我自己考的,而是我的一個警察朋友。因為考題都是中文的,我看不懂。他幫我解決了。
在中國,60歲以上的有駕照的人每年要接受一次體檢。奈格勒覺得這是中國許多繁瑣規定中的一個。那麽他是否想永久移民到上海來呢?這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奈格勒說:這聽起來也許很奇怪。不過如果我離開中國,去個比較安靜的地方,2,3個星期後,我會覺得少點什麽,會覺得缺少中國的這種忙忙碌碌的生活。如果我回德國去,周末下午街上都沒有人,我真不知道這種生活我還能不能習慣。所以也許我會留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