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捷克華人事業發展和現狀一瞥。zt

(2009-08-17 11:35:38) 下一個
徜徉在伏爾塔瓦河畔

2009-08-17 《歐洲聯合周報》記者宣絢

捷克華人事業發展和現狀一瞥。



從維也納到捷克首都布拉格僅有三百公裏。特別是捷克進入申根國家後,捷奧邊界檢查取消,人員往來十分便捷,開車數小時即可抵達,如果隻是“走馬看花”的話,當天就可以往返。這次是應捷克溫州商會的邀請,與法國《歐洲時報》執行社長張小貝,劉建副總編輯,中新社資深記者肖開霖及奧地利《歐洲聯合周報》社長王敢和記者共5人來捷克采訪,並著手協助創辦捷克《歐洲聯合周報》事宜。時間雖然隻有短短的兩天,但的確留下了美好和深刻的印象。記者早在2年前就來過捷克布拉格,最然這次故地重遊,感受卻是不一樣,有一種相識恨晚的感覺。


捷克華商目前共約有5000人,大部分來自浙江。目前有8個社團,而以溫州商會,青田同鄉會,和平統一促進會,婦女會等最為活躍,他們撐起僑界的一片天空,很多大型活動搞得有聲有色。旅捷華人發展時間雖然不到廿年時間,但是不管是進出口業還是餐飲業都經營得很有規模。在捷克著名的北京飯店,我們見到了捷克溫州商會的會長林國光。林會長是我們的老朋友,十幾年前我們就認識。特別是他和合夥人阿東一起做餐飲生意十幾年,合作得非常圓滿,北京飯店成為當地著名餐館,歐洲鳳凰台上有他們的廣告,高品質的菜肴和一流的裝潢吸引了眾多的當地華人和大批遊客,可以說來捷克不來北京飯店,就不能領略捷克的中餐水平,林會長的溫州商會除了在捷克團結大家從事貿易外,他們在早幾年已經開始投資大陸,支持國家建設,同時自己也贏得了高額的回報。


在北京飯店,我們見到了捷克溫州商會的幾位會長,朱國珍,周恩榮,林雲和杜翔,他們主要從事進出口業務,有的還在國內有很大投資,是捷克華人中較為出色的一群。目前在捷克的華人主要以浙江人為主,從餐飲業到貿易和進出口業到處都活躍著他們忙碌的身影。在浙江籍的華商們當中,他們也有分工,溫州商人從事進出口業務的較多。從杭州來到捷克發展的倪健也是浙江商人的典型代,他原為浙江商學院的教師,九十年代初來到捷克發展,作為捷克和統會的會長,他的服裝品牌“健達”風靡捷克全境,除了捷克之外,他的母公司奧地利健達公司,匈牙利公司和斯洛伐克公司在商業上都有不俗的表現。十幾年前本報記者第一次采訪健達集團時,在他巨大的庫房裏,看到大貨車來回穿梭運貨,百餘名工人忙碌的景象,在奧地利華人商業當中是看不到這種場景的。


同為浙江籍的青田人在捷克也是發展得十分成功。據捷克青田同鄉會會長鄭朝偉介紹,旅捷青田籍華人有兩三千人,占全部華人的一半以上。捷克青田人主要從事餐飲業,特別是快餐店遍布捷克個個角落,而且青田籍華僑非常團結, 熱愛祖國, 每次在國家需要的時候, 積極奔走,出錢出力。


北京烤鴨

在捷克印象最深的當屬北京飯店。記者在歐洲生活這麽多年, 足跡也走遍了大半個歐洲, 同時記者又非常熱愛美食, 每到一處一定要品嚐當地的特色餐和中餐。這次有幸受到捷克北京飯店老板林國光先生的盛情款待,真正體會了一次中華美食在歐洲的再現。為了保證飯店菜肴的品質,林會長為飯店專門從中國請來國家一級名廚料理, 果真是每道菜都不俗。既然飯店取名北京飯店, 那就一定要品嚐北京烤鴨。


這次我們前往采訪的5個人,除了《歐洲時報》副總編劉建來自天津,其餘的4位都是在北京長期生活和工作過的。所以林會長特地準備了北京烤鴨招待。同時我們也要驗證一下這裏的北京烤鴨是不是真的像北京的“全聚德”或“便宜坊”老字號的烤鴨一樣那麽正宗道地。 席間我們賓主親切交談,林會長及溫州商會幾名主要會長向我們介紹的捷克的僑界情況, 捷克華人的生活和經商情況。總的來講,捷克華人雖然隻有不足5000人,但華僑在當地是非常成功的。幾乎每個浙江家庭都有不止一家企業,而且都很賺錢,因為捷克的員工問題相對容易,所以華人開餐館的占80%,而且一半以上餐館都雇傭當地人做跑堂。但由於捷克語是小語種,真正精通捷語的人才是非常短缺的。所以當地華人隨著生意的擴大,也越來越需要了解所在國的法律。再加上近幾年僑界活動的增多,雖然當地已經有一份油印小報《捷華通訊》,辦得也十分成功和到位。但是由於它是半月刊,出版時間偏長,再者篇幅較小,不能滿足捷克華人獲取信息的要求,所以,創辦一份當地的華文報紙越來越重要和迫切。正是抱著服務僑界,幫助華人的這份熱情,林會長和會裏的幾位有識之士希望能夠在捷克創辦一份中文報紙,給捷克華人的業餘生活注入新意。辦報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係統工程,是要靠大家都資源和能力共同創辦。林會長表示,要辦成全體華人的報紙,就要大家全部都參與進來,從稿件,廣告,訂閱和發行都要靠大家都支持,團結捷克所有僑團共同來辦這份報紙。在捷克創辦“中歐通訊社”的社長黃頻,這位祖籍山東,青田長大的華人,有著一股闖勁。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他和夫人一起來捷克發展,“黃河飯店”是當時捷克生意最好的飯店之一,十幾年下來他們又開了第二家和第三家飯店。黃頻除了每天勞碌在生意場之外,他的網站是歐洲華文網站較為成功的網站,是敢為發表個人意見轉載不同觀點的網站之一。他談到新聞時動感情地說,他的通訊社幾乎每天都有消息被國內各大媒體轉載,但是從來沒有享受過半分稿費和好處,國內媒體應該注意這方麵的不足,支持海外媒體不斷發展。


正在大家暢所欲言的時刻,我們期待已久的北京烤鴨推了進來。捷克北京飯店所烤出的鴨子,表麵色澤金黃油亮,外酥香而裏肉嫩,別有一種特殊的鮮美味道。廚師長非常熟練在賓客麵前扁鴨,首先以利刀將其削為薄片,用烙製好的荷葉餅塗上甜麵醬,然後放上香蔥、蒜泥、烤鴨片等卷而食之,極為香美,烤鴨色澤紅豔,肉質細嫩,味道醇厚,肥而不膩。能夠在海外品嚐到如此地道的烤鴨,是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紅綠燈飯店

第二天,在林國光和周恩榮會長的陪同下,我們暢遊了布拉格的幾個著名的景點。布拉格座落在拉貝河支流伏爾塔瓦河兩岸,人口121萬,是一座美麗而古老的山城。伏爾塔瓦河像一條綠色的玉帶,將城市分為兩部分,沿河兩岸陡立的山壁,漸漸消失在遠方起伏的原野裏。當我們乘船遊覽伏爾塔瓦河,美麗的兩岸風光撲滅而來。橫跨在河上的10幾座古老的和現代化的大橋,雄偉壯觀,將城市兩部分協調巧妙地聯為一體。聳立在市區的伯特日娜山,喬木蔥鬱,風景秀麗。市區那些帶有尖塔或圓頂的塔式古老建築物,無論是羅馬式、哥德式、巴羅克式,還是文藝複興式,都錯落有致,其中以哥德式或巴羅克式數量最多、最為著名,它們大多是教堂。高高低低的塔尖,毗連成一片塔林。在陽光照耀下,“百塔”顯得金碧輝煌,我們不禁感歎 “金色的布拉格”,名不虛傳。


我們中午在查理大橋附近的老城區漫步,走在彎彎曲曲、高高低低的石子路麵上,看著一條條狹窄而精致小胡同,滿眼都是美麗的古典建築,據說這裏每個古老建築都有一個美麗的故事。中午餐在兩位僑領的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查理大橋邊的捷克餐館, 這個餐館位於一個狹窄的胡同了另一端,名字叫VINRNA,華人稱之為“紅綠燈飯店”就座落在胡同的那頭。為什麽叫這個名字,是從大家在步行街到這家飯店隻有這麽一條小巷,寬隻有60公分,僅夠一人通行。這條巷子有40米長,如果對麵有人過來,另外一位就要再退回到巷口,飯店的老板在巷子兩頭安上紅綠燈,每兩分鍾變動一次,大家魚貫出入,再也沒有“撞車”現象。這座飯店建於1602年,通過紅綠燈,我們來到了這個非常獨特的餐館。這座建於文藝複興時期的飯店位於伏爾塔瓦河畔,坐在餐館的綠蔭下,極目遠眺紅瓦綠樹盡收眼底,河上穿梭來往的船隻特別養眼。在這家飯店我們品嚐了傳統的牛排,烤魚,還有第一次嚐到的袋鼠肉,一陣涼風吹來,喝一口世界上最好的捷克啤酒,看著眼前的美麗的風光,感到非常愜意。


華人快餐和越南餐

目前在捷克共有餐館約400餘家,主要是快餐店。據捷克青田同鄉會常務副會長宗偉勇介紹,旅捷華人來到歐洲時間不長,他們大多是赤手空拳來到國外,又沒有什麽積蓄,隻能靠平時打工的積攢再加上親友的幫助開店。另外捷克在經濟發展上還不能同西歐國家相比,工資也沒有西方國家高,國民收入決定了食客不能經常上高檔餐館消費。鑒於這種情況,捷克中餐館主要是以物美價廉的快餐形式發展。通常快餐店隻有五六張桌子,可以應付十幾個人進餐。餐飲形式都是像蓋澆飯,一個盤子裏菜飯都放到一起,價格從1.5歐元到4歐元不等。但這種物美價廉的餐飲非常受當地人的歡迎,這種中式快餐在各大型購物商城非常流行,中式快餐店在捷克遍地開花。然而在我們回維也納的路上,我們在捷克第二大城市布爾諾用中餐,卻發現這個城市的中餐館幾乎都是越南人開的。也難怪,目前在捷克有8萬越南人,布拉格還有越南村。越南人才是捷克最多的亞裔,所以有很多快餐店,都是越南人經營的。據介紹,這些越南人都是在二十多年前,越南政府和東歐的各國進行貿易時,無法償還債務,以工抵債大量輸出勞工,後來留下沒有回過的人群組成。


兩天的捷克采訪圓滿結束了,無論是令人眩目的布拉格美景,還是北京飯店的美味佳肴,還有接待我們的幾位僑領,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回憶。時間不長,有關捷克華人更深入的報道還有待於將來出版和發行的捷克華文報紙《歐洲聯合周報》做更詳盡的報道。我們也衷心期待這份華文報紙早日和讀者見麵。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