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北美華人妻子為什麽不讓男人回國? zt

(2009-08-03 00:26:37) 下一個
北美華人妻子為什麽不讓男人回國?

--------------------------------------------------------------------------------

WM



  “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外麵的世界很無奈”這句歌詞確切地道出了相當一部分海外留學人員在北美生活的現實感受。

  
從時間上算,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出國高峰期的留學人員在北美已生活了滿10年以上。這期間,他們在享受了西方物質文明和精神自由的同時也飽嚐了海外奮鬥的艱辛和異國漂泊的孤悶。首先,他們的生活天地非常有限,文化背景的差異使其難以入圍白人的主流社會。盡管他們中間的許多人努力嚐試進入這個圈子,但對大部分人而言效果並非理想。於是人們索性放棄了這種無意義的努力,從昔日的“really care”變成了今天的“who cares”,而將入圍主流社會的未竟事業留給下一代去完成。

  其次,九十年代前後出國的人年齡當時多分布在25-35歲之間,他們在中國大陸生活了幾乎半輩子,背負著厚重的中國文化傳統的包袱,包括思想道德觀念,價值觀念,藝術文化乃至飲食文化的影響。他們身在北美心在故土,內心深處不時泛起強烈的思鄉之情。這種情感隨著在北美居留時間越長而愈演愈烈,初來乍到時北美的神奇絕妙的感受愈益減退直至一掃而光。留學人員中間聽唱國內歌曲,閱讀國內流行小說,觀看國內錄像,流覽中文網站,特別是關注國內時事的現象正表明了他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尋找一種慰藉。

  第三,毫無變化的生活內容和長期穩定的生活節奏使他們深感平庸和乏味。大多數的出國留學人員都是當年同輩人中的佼佼者,算是一代精英,他們大多是想做一番事業而決非想淪為平庸之輩的。然而北美社會的現實又使他們意識到“改天換地”的不易,比起有些留在國內的同學同事飛黃騰達而自慚形穢。許多人經過10年的奮爭,有了一份收入頗豐的工作,買了House,拿上了身份,他們在捫心自問:What is next?攀升管理階層,換駐更大的房子,周遊整個世界?……

  第四,國內近年來如火如荼的發展局麵是有目共睹的。遠隔太平洋望去,那裏紅火的日子令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有一種“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之感。

  生活在上述的無奈之中,加之國內發展所產生的越來越強的吸引力。相當一部分人動心了。他們在認真反複地思考是否回國發展。因為此舉既滿足了他們事業上再進取的追求,最大程度地實現自身的價值,又同時填補了多年來的精神空虛。然而麵對“回國”這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工程”(就像當初出國一樣的重大),男女的態度截然不同:男人多半想回去,女人總是拖後腿。為什麽在這個問題上男女有別?原因很多,但主要由於:

  1、男人大多看重事業。事實上,在大多數的家庭中是男的獲得了北美的學位,他們理所當然地想實現其價值。而女人多追求生活的安寧和舒適,他們想在北美營造一個幸福的家。作為家,從Physical角度,就應當有一所房子。我聽到和看到許多的女同胞特別愛房子,想要房子。有了房子還想大房子。從心理上分析,似乎有了房子,生活就安定下來了,有了大房子,家的根基就更為牢靠了。還有一些女同胞喜歡這裏的mall,有事沒事都愛逛mall。回國有mall逛嗎?

  2、當然,子女的成長也是女同胞格外操心的一件大事。在北美,子女可以健康地無憂無慮地長大。這裏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超市裏有著營養豐富的兒童食品,這裏的教育可以使孩子免受國內的那種泰山壓頂的學習重負……我們不是看到不少的報導,一些海龜派因為子女的教育問題,又再一次地離開了中國返回了北美。因此,當論及回國問題時,“孩子怎麽辦”是十分頭疼的一個事兒,也是女同胞手裏的一張擋駕的王牌。相對作母親的女同胞而言,男人們在這個問題上看得淡一些。

  3、今日之中國整個是個大染缸,女人們普遍懼怕男人掉進染缸,被國內那些瘋狂的性開放的女性們擄去。著名的“上海寶貝”的作者衛慧在訪問了紐約之後,認為今日美國人在性上倒墨守陳規了,可見國內性開放的水平足以超英越美了。我不時地聽到女同胞在發誓絕不讓男人回去,她們對國內女人的恐懼已到了談虎色變的地步。而在這裏我從未聽到過某個男人被洋妞給奪去了,怕男人跑掉女人有著絕對的安全感:你男人本事大,給老娘搞幾個美國姑娘瞧瞧!

  在一個家庭中,男女雙方在回國還是不回國的問題上引發的爭執可以延續數年而不息,致使回國的步子遲遲無法邁出。他們最終能否實現回國工作的宿願,取決於一個家庭中兩種態度的平衡和其它一些因素,例如北美的經濟前景,國內的吸引力的強弱等。然而,不要忘記時間是等不得你們無休止討論完結的。男人女人們,難道我說的不是事實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