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2年多的婚姻以後再訪楊振寧和翁帆的愛情觀:多圖

(2009-02-17 07:13:30) 下一個
2年多的婚姻以後再訪楊振寧和翁帆的愛情觀:多圖

楊振寧的愛情觀:我走了,翁帆可再婚

--------------------------------------------------------------------------------

文鬆輝




  “三四十年後,大家一定認為這是羅曼史”


    ¨D¨D楊振寧、翁帆接受台報專訪


    婚後首次赴台的楊振寧和翁帆接受媒體專訪。專訪之後,楊振寧偕翁帆中午參加吳大猷科普著作獎頒將典禮,並做《21世紀的科學發展》專題演講。穿著碎花洋裝的翁帆掩不住的青春氣息,她是楊振寧的伴侶,也是他的“耳朵”。配戴助聽器5年的楊振寧坦然地說,到了這年紀,聽力不行,“你們得大聲點兒”;若是不清楚,他隻消望妻子一眼,翁帆會握著他的手,用略帶潮汕腔的普通話把問題重複一次。


    以下是訪談內容:


    “這個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做了延長”


    問:兩位結婚快兩年了,結婚對你們各自的人生,最大改變是什麽?


    楊振寧:我們是不同時代的人,婚後,我們從彼此學習到一些自己以前沒經曆過的事情。我們年紀差很多,媒體有非常多討論,不過有一點大家都沒注意到:一個人到了八十多歲,不可能不想到他的生命是有限的,跟一個年紀很輕的人結婚,很深刻的感受是,這個婚姻把自己的生命在某種方式上做了延長。





    假如我沒跟翁帆結婚,我會覺得三四十年後的事跟我沒關係;現在我知道,三四十年後的事,透過翁帆的生命,與我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下意識裏,這個想法對我有很重要的影響。


    翁帆:振寧講過:“有些事我看不到了,可是再過三四十年,你幫我看。”我們心底難免有點傷感,但大家都曉得這是一個事實,每個人都會經曆。對我來說,婚後經常要旅行,參加一些會議和活動,這跟我以前的生活不一樣,因為我結婚前還在念書。


    問:楊振寧的過去,翁帆沒有參與,會造成隔閡嗎?或反而可以分享不重疊的人生?


    楊振寧:我認識很多人,有的認識很多年,像這兩天翁帆和我會看到很多人,我都會預先向翁帆介紹,這個人多少歲、做什麽研究。我想人相處了以後,年齡差別沒什麽重要性,重要的是,每個人都不一樣。


    透過跟翁帆的接觸,我也認識很多和她同年紀、在潮州長大的中國年輕人,幫助我對中國今天的各種現象多一些了解。


    問:會不會在價值觀上因為世代差距有不同看法?


    楊振寧:像吃東西,畢竟我在美國住了快60年,而她最近才長期接觸外國生活。


    翁帆:我發現他吃中餐和西餐的量不一樣,西餐吃得較多,中餐通常吃一點就說飽了。


    楊振寧:又比如說她對中國的補藥,相信的程度比我大了很多很多。


    翁帆:中國人普遍覺得人參是好的,廣東人喜歡煲湯,裏頭會放些藥材。這些我相信對身體有好處。他一邊喝,一邊說不相信。不過隻要他肯喝,我還是會煲給他。



 


   “我走了,翁帆可再婚”


    問:你們談論科學嗎?跟諾貝爾獎得主生活在一起是什麽感受?
   
    翁帆:我想他首先是一個人。當我們生活在一起,我很少去想他是什麽得主或什麽人物,隻把他當作丈夫一樣來相處。
   
    楊振寧:我可以解釋得更清楚一點。比如說我看電視或看電影,了解的速度不如一般人,一方麵是我的耳朵有點問題,不過不隻是這個。我跟翁帆看電影,她會覺得:喔,原來楊振寧這人並不怎麽聰明。
   
    問:結婚兩年,院士做過的什麽事讓你最感動?
   
    翁帆:嗯,現在我剛好想起兩件事,心裏覺得是甜的。有一回我們在日本,早上我病了,頭暈、肚子疼,沒法起床,振寧到樓下幫我拿一碗麥片粥上來,喂我吃。(楊:多半時候,都是她照顧我。)
   
    另一件是在三亞的酒店,他通常比我早起看報紙、看書。那天他不想開燈吵醒我,就到洗手間裏去看。我醒來後跟他說,你可以開燈的。
   
    問:你似乎對自己的年齡很坦然?
   
    楊振寧:是,很幸運,我現在身體很好。假如我不能行動了,我們的關係和對前途的看法不可能跟現在一樣。有人認為我們的年紀差這麽多,興趣可能完全在不同方向,過去經驗也不一樣,會影響我們彼此之間的了解程度。不過,我覺得這些婚姻不成功的可能性在我們之間都沒有。
   
    問:婚前你們曾討論過如何排解別人的議論或親友的壓力嗎?
   
    楊振寧:親人的看法當然是我們比較重要的考慮(楊有三名子女),不過在我們兩家的情形,他們沒有任何異議。至於朋友,我想絕大多數都覺得這是一樁不尋常的婚姻,不過他們也認為是值得做的事情。
   
    最近我們到美歐去了一趟,因為翁帆是念英文的,所以她和別人交談一點困難也沒有。我曾經想過,如果她不大會說英文,我們會不會結婚?這是沒辦法回答的問題,人的感情很複雜,不過這的確是一個重要因素。
   
    翁帆:我們結婚是先自己決定,再通知家人。當然希望他們支持,不過我想,首先是我們自己做了決定。振寧說過,三四十年後,大家一定會認為這是羅曼史,我也這樣覺得。我這樣想沒什麽特別理由,隻因為我們生活得很好。
   
    楊振寧:我想(看了翁一眼),翁帆也許不會反對我給你們講這個故事。討論結婚的時候,我跟翁帆說,將來我不在了,我讚成你再婚。她說:“我當然不會,你怎麽可以這樣講!”
   
    但我的話是有哲理的。人生非常複雜,沒有絕對的對與不對。我告訴她,讚成你將來再婚,是年紀大的楊振寧講的;年紀輕的楊振寧,希望你不再結婚。


 




    
    “一生這麽多幸運很少有的”
   
    問:楊院士曾說自己一輩子非常幸運,人生每個轉折都占了很大便宜,這話怎麽講?
   
    楊振寧:一個人到了我的年紀,不可能不想到一生的經曆(翁伸手輕輕拿掉楊臉上的一根頭發)。我在安徽合肥出生,當時的合肥,像還在19世紀、甚至18世紀的狀態,沒有電,沒有馬路,大的公共汽車因城門太小進不來。直到父親在我六歲時回國,到廈門大學當教授,把我和母親接去,我才從19世紀跨進20世紀,第一次看見抽水馬桶、罐頭水果,也第一次吃到香蕉和菠蘿。
   
    到美國時我二十二歲,“二戰”剛結束,這以後五六十年來,全世界人類生產力大幅增長。這與我個人一生命運有很密切的關係。我在美國當研究生時,正好物理學有新的一支剛發展,就是高能物理和粒子物理。一個年輕人能和一個開始蓬勃發展的領域結合在一起是最幸運的,那景況像是“遍地黃金”。那也是美國學術研究大發展的時候,各校、各研究所都在擴充,機會非常多。所以我從沒找過工作,都是職業來找我,這當然非常幸運。
   
    在個人生活方麵,我跟杜致禮結婚五十多年,現在又跟翁帆結婚,不管別人怎麽想,在我自己看起來,都是很幸運的。
   
    而這麽多幸運結合在一起是很少有的。
   
    翁帆:我想我沒他那麽幸運,這是肯定的。不過我也覺得,我一切都還不壞,對目前的生活很滿意。
   
    問:你對自己的學術成就,總評是什麽?有遺憾之處嗎?
   
    楊振寧:科學前沿的研究工作,我想可以比喻為衝鋒陷陣。年紀大的人衝鋒陷陣的本領不能和年輕人相比,這點和文學完全不一樣。比如我的老朋友何炳棣(曆史學家),比我大三四歲吧,著作和研究還是在前沿做得很好。我現在基本上漸漸從最前沿退下來,改走到物理學發展的曆史,注意的是過去一兩百年學術上發展的總趨勢。我到各地去演講,講題都與這有關。這些年關於這方麵,我寫了不少文章,現在翁帆幫我整理文章,翻譯成中文,打算出一本《楊振寧選集》。1985年我出過一本英文的Selected Papers(《論文精選》),現在等於出續集,但用中文出版。
   
    問:楊院士曾說大陸應多幾個比爾?蓋茨,不必多幾個諾貝爾獎得主,意思是……
   
    楊振寧:這是有媒體斷章取義,我的意思是中國更需要的是比爾?蓋茨那樣的企業家,或能發明任天堂的企業,創新的同時也帶來很多經濟效益。得諾貝爾獎當然好,問題是哪個更重要。
   
    問:你對21世紀的中國有很大的期許?
   
    楊振寧:對,我想這是人類史無前例的發展吧。一個這麽古老的文化、這麽多的人口,從一百多年前瀕於滅亡的狀態走到今天,是人類曆史上一個重大的事情,對21世紀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我常常想,我這點也很幸運,到了八十多歲的年紀,還能看到我所關懷的一個文化傳統處在崛起的狀態。
   
    有位印度裔諾貝爾獎得主(Naipaul)也七八十歲了,他對印度文化前途的關懷就像我對中國文化的前途一樣,可是他沒有我這麽樂觀。另一個幾年前過世的大學者薩義德,關心伊斯蘭文化的發展,但對它的文化前途同樣沒有我樂觀。我想,大家都看得出來,這20年來中國的經濟情形、國際影響都提升得很快,這有長遠的曆史道理,這道理還會繼續下去。
   
    問:那你對台灣的未來一樣樂觀嗎?
   
    楊振寧:我對台灣的發展也采取樂觀的態度。



 [編者按]:由翁帆女士編譯、楊振寧先生所著的新書《曙光集》1月6日由生活8226;讀書8226;新知三聯書店出版上市。《曙光集》一書中,精選了楊先生及其友人所寫的五十多篇文章,包括論文、演講、書信、訪談、散文等,其中約一半文章未曾結集出版,很多篇目也從未發表過。全書涉及楊先生深刻的科學觀點、獨特的社會見解和豐富的個人情感,既展現了二十世紀一個人的曆史和一個學科的曆史,也反映了二十世紀一個民族的浴血重生的曆史。這並不是一部單純的總結之作,還是一部開來之作,它既是楊先生麵向過去的生動總結,又是他麵向新世紀的曙光展望之作。書中還收錄了楊、翁對這段戀情的理解。現特將書中部分內容刊載,以饗網友。[編輯:文鬆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