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中國越來越硬,法國越來越軟了? zt
(2009-01-30 15:19:21)
下一個
為什麽中國越來越硬,法國越來越軟了?
--------------------------------------------------------------------------------
鳳凰網 2009-01-30 15:03:24
在中法兩國即將迎來建交四十五周年之際,由於法國總統薩科奇不顧中方的反對,執意會見達賴。雙邊關係頓時急轉直下,陷入冰點。中國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迅猛出手報複,不僅推遲了中歐第十一屆首腦雙邊會晤,更中止了大筆的對法貿易采購,各項經貿洽談也被凍結。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與過去外交報複適可而止不同,中國的反擊至今仍然綿綿不絕,力道一波高過一波。
1月27日,法國總統府慶祝中法建交四十五周年的活動由於中國拒絕參加,大失臉麵的法國不得不臨時宣布取消。也就在這一天,中國總理溫家寶罕見的在大年初二出訪歐洲,包括英國、德國、瑞士、比利時、西班牙,進行了聲勢浩大的“環法外交行”,可謂三過法國而不入,公開羞辱法國。麵對中國越來越硬的外交反應,令所有人大跌眼鏡的卻是法國的越來越軟。
薩科奇會見達賴之後,先是法國駐中國大使蘇和發表了引人注目的“三個不想”:法國從來不想得罪中國;從來不想損害中國的利益;從來不想破壞中法、中歐的雙邊關係。就在薩科奇會見達賴不到兩周,他即高調向旅法僑界知名人士何福基先生第三次授勳,而且也是當晚獲勳者中獎章級別最高的一個。隨後就是法國政府單方麵大規模籌備慶祝中法建交四十五周年慶典,但在中國的缺席之下流產。然而屢屢碰壁的薩科奇居然不為所動,再次發起一波波越來越軟的外交攻勢,不由的令人感到一向高傲的法蘭西突然變的十分的陌生。1月26日,薩科奇通過歐洲第一大華文報紙《歐洲時報》向全體華人拜年,刻意突出四川地震時法國對中國的支持和援助、刻意突出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刻意突出戴高樂中法建交的曆史意義。最後更以“法中友誼萬歲!”收尾。隨後,法國更宣布二月初,前總理拉法蘭----被視為中國老朋友的資深政治家訪問中國。4月20日,把中法關係推向前所未有高潮、在中國具有崇高聲望的前總統希拉克也將訪問中國。顯然,在中國開始拿起西方慣用的越來越硬的大棒之際,法國居然也拾起了中國曾經慣常使用的太極拳法!
然而,細細想來,法國一反常態令人大跌眼鏡的做法,並不有違“常理”和當前的國際現實。
首先,薩科奇以輪值國主席會見達賴,已經達到了自己想要達到的目的:突出法國的軟實力、捍衛自己的價值觀、提高自己的民意支持度。可以說麵子已經掙到,現在自然要開始把目光轉向裏子了。
其次,國與國之間決定一切的還是實力。法國現在雖然是世界第六經濟大國,但總量僅為中國的70%多一點。而且雙方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盡管在一國內之內還是要看人均,但在國際事務上,衡量一切的還是總量。特別是法國出口長期低迷,中國是其產品最重要的買單者。正如法國一句諺語所說:當你是推銷者時,就必須學會使用消費者的語言。而且中國在全球的份量已經達到可以左右世界的程度。幾天前,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名的財長不知深淺放了一炮,指責中國的匯率問題,結果令其想不到的是,還沒等中國反應和出手,市場已經率先出手了:大量的美國債券被拋售,金融市場瞬間大幅動蕩。顯然,法國為了一個和自己沒有直接實質利益的達賴而與中國交惡,實是得不償失。
第三,經濟危機在法國的影響日益嚴峻,從汽車業到冶金業,從房地產到藥品業,受危機衝擊的部門名單逐周延長。2008年第三季度失業人數猛增,1993年3月法國經濟經曆最後階段的衰退之時,失業率創下的紀錄如今已成為曆史。然而,這還僅僅是開始。為了解決就業問題,立場一向頗右、向來主張擯棄“從社會福利角度處理失業問題”的薩科奇,也不得不重拾這些措施。而2009年,歐盟委員會預測法國經濟將負增長1.8%。而僅僅一個月前,最悲劇的經濟學家也不過預測法國負增長0.5%。在這樣嚴峻的形勢麵前,選民們在政治激情冷卻後,要麵對的還是更具體和實在的生活。畢竟達賴遠在天邊,而且和他們的生活毫無幹係,既然已經“無私了一把”,還是要回歸到“自我”才是正道。
當然,中國為了懲罰法國而將歐盟都打了一板子,取消了中歐首腦會議,法國本以為又給自己提供了當歐盟盟主的機會,不料歐盟中一向意識形態最為激進的捷克一接過輪值主席國的位子,馬上向中國示好。而且就在中法鬥法一刻,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仍然聲明:中國已成為重要的全球力量,歐盟將發展對華關係作為其對外政策的“重點和優先目標”。特別是此次邀請中國訪問的國家,大多與法國有曆史和現實的“瑜亮”情節,在法國看來,大有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之感。
中法之間這場曆史上首次上演的“硬”、“軟”外交大戲也才剛剛拉開大幕。對於中國而言,目標雖然針對的是法國,但項莊之劍卻是指向處於大變動中的國際秩序和中國在這個秩序中的新地位。回顧人類曆史,凡是成功崛起的大國,都是通過一場戰爭才贏得與其實力相匹配的國際地位。雖然現在時代不同了,方式也不同了,但必須通過國與國之間的真正較量:經濟的,政治的,外交的,才能實現崛起並沒有改變。也許,法國的“軟”隻是想要回它們曾經擁有的裏子,而中國的“硬”則是著眼於世界範圍內與其匹配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