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隱居的德國首富-Aldi阿爾布萊希特兄弟 zt (圖)

(2009-01-09 04:47:22) 下一個

隱居的德國首富-Aldi阿爾布萊希特兄弟
--------------------------------------------------------------------------------

zt




圖,盡管聲名顯赫,但對於公眾來說,除了當年綁架案時特奧阿爾布萊希特留在媒體上的這張照片,深居簡出的阿爾萊希特家族的私生活仍是德國最大的謎團之一。


  有一個關於中產階層的笑話:什麽地方男人都去,但從來不說?紅燈區。什麽地方女人都去,但從來不說?阿爾迪。

  2005年,阿爾迪的所有者阿爾布萊希特(Albrecht)兄弟仍然位居德國富豪榜首位,估計各自擁有超過150億歐元的財產,比上年增加了近4億歐元;倆人在世界富豪榜各自排名第九和第十位。








  文/張靜 圖/AFP、GETTY

  阿爾迪超市(Aldi)在德國被稱為“窮人店”,德國人甚至把Aldi解釋為:“所有窮人感謝你”,這句話裏包含的四個單詞的頭一個字母合起來正是Aldi。

  事實上,折扣超市巨人阿爾迪不隻是窮人的購物天堂,也是德國各個階層經常光顧的地方。有一個關於中產階層的笑話:什麽地方男人都去,但從來不說?紅燈區。什麽地方女人都去,但從來不說?阿爾迪。根據德國市場調查公司的調查,阿爾迪商品價格與其他零售超市相比普遍偏低;89%的德國居民在此購物,平均每2.5萬人口就配有一個阿爾迪超市;德國的食品消費支出中,平均每4馬克就有1馬克進了阿爾迪。

  超市所有者是80多歲的兩兄弟—哥哥卡爾·阿爾布萊希特和弟弟特奧·阿爾布萊希特。二戰後從零售黃油開始、靠經營廉價食品起家的阿爾布萊希特兄弟,連續登上福布斯榜前五名;2003年,南北阿爾迪的總銷售額達280億歐元,弟弟特奧以150億歐元位居德國富豪榜首位,哥哥卡爾以130億歐元名列第三。

  生於礦工家庭

  阿爾布萊希特兄弟出生在德國北威州魯爾區的大城市艾森的一個礦工家庭。父親後來由於肺病不得不轉行到麵包廠做短工,收入更加低微。為了維持家中捉襟見肘的窘況,母親1913年在艾森的工人區索納貝克開了一間隻有35平方米的小食品店。

  中學畢業,特奧開始在母親的店裏幫忙,卡爾則在一家甜品店當學徒。

  二戰開始,卡爾加入正規軍被派往東線戰場,在蘇聯受傷;特奧作為候補軍人前往非洲後勤部隊,被美軍俘虜。二戰結束,從戰俘營歸來的兄弟倆接手了母親的小店。

  1948年,母親不幸去世,德國貨幣改革—取消了黑市,允許商店銷售多種合法食品。兄弟倆依靠有限的資金和簡陋陳舊的店鋪,出售黃油和一些小食品,勉強維持著經營。每天打烊後,店員們將沒賣完的黃油又重新一桶桶地搬回地下室,因為兄弟倆舍不得花錢買冷櫃。

  一個偶然的機會,兄弟倆發現其他店鋪用購物積分年終兌現方式促銷,經過一番考察,他們立即推出了即時折扣銷售—將廠家給的折扣直接化為低價給顧客。

  “阿爾迪商店”大門口於是出現了這樣一份惹人眼目的大紅告示:

  尊敬的各位顧客:

  本店從即日起,開始實行降價讓利銷售,降價幅度為3%。

  如果哪位顧客發現本店出售商品並非全市最低價,且所降低價格不到全市最低價格的3%,可到本店找回差價,並有獎勵。

  顧客是本店的上帝。

  我們竭誠歡迎上帝惠顧敝店。

  致以崇高的敬意!

  阿爾迪商店

  1月15日

  奇跡就在幾天內出現了。

  他們擁有的幾家“阿爾迪商店”都是門庭若市,生意大紅,顧客增加了好幾倍。兄弟倆索性放棄經營新鮮食品,開了間更大些的食品店來專門經營那些容易存放、短期內不易變質的食品。

  事實正如他們的母親所說,“人們日子越難,我們的日子就越好。”

  經濟越不好,人們當然越想買便宜貨。很快,阿爾布萊希特的連鎖店遍布魯爾區。1950年,兄弟倆擁有13家分店;1960年,發展到300家,年營業額達9000萬德國馬克。

  1962年,特奧在多特蒙德開了第一間阿爾迪超市(Aldi-Market),店名由姓氏阿爾布萊希特(Albrecht) 和折扣(Discount) 的前兩個字母組合而成。阿爾迪的曆史由此開始。

  同時,兩兄弟決定將阿爾迪一分為二,哥哥卡爾掌管南部分店,弟弟特奧掌管北部,但他們都將總部設在北威州的魯爾區。特奧的總部在艾森市,卡爾的則在相臨的穆爾海姆。同時,家族的財產也一直由兄弟倆通過一個非常複雜的基金會和控股公司網控製。

  阿爾布萊希特的阿爾迪

  兄弟倆雖然分別經營著南北阿爾迪,但直到1990年代之前,無論從店麵設計、組織貨源到經營策略都是統一的。一切都遵循特奧開第一家阿爾迪時的設想:價格低、質量高、品種少、店麵簡單。

  與沃爾瑪5萬種貨品對比,阿爾迪隻有700多種,且拒絕高價的名牌產品,自創低價品牌,“高質低價”是阿爾迪的廣告標語。阿爾布萊希特兄弟曾經打算逐步豐富商品種類,但後來他們發現供應的品種越少,反而越能確保零售額的上升和經營成本的低廉。這逐漸發展成為阿爾迪的特色—嚴格控製商品品種數量,不符合供貨標準的商品毫不猶豫地被撤離貨架,顧客可以無理由退貨。而擁有眾多零售點的阿爾布萊希特兄弟簽訂的每份合同金額不會少於50萬歐元、期限多為10年,自然能得到供應商最優惠的價格和服務。

  阿爾迪不設公關部,不做市場調查,不做年度規劃,廣告投入隻占總營業額的0.3%。每周放在超市入口處、顧客自行取用的《阿爾迪信息》 ,是阿爾迪唯一的宣傳,上麵列出下周將上架的廉價商品,而某些商品後麵標注著“數量有限,欲購從速”字樣。然後,那些希望以低廉的價格購買看中的某些物品的顧客,天沒亮就開始在簡陋的超市門前排隊等候。

  有段時間,顧客開始在阿爾迪超市碰到怪事—營業員明顯少收了貨款,有的顧客指出營業員的失誤並要求補還差額,但被營業員禮貌拒絕。原來是特奧為了加快營業員的收銀速度,將原來標為1.57馬克的商品改為1.55馬克,原來標為1.54馬克的改為1.50馬克。表麵上超市虧了,但實際上一方麵加快了商店的銷售速度,一方麵又以降價吸引了更多的顧客。以後,阿爾迪將所有商品的尾數都改為0或5。

  據說阿爾迪的員工有著不錯的收入,但同時也有很高的要求。他們似乎對每一樣貨物的價格倒背如流,收款不用帶價格掃描器的自動收款機,可速度甚至比大部分配有掃描式自動收款機的超市還要快,常常是你剛把一大堆東西擺上輸送帶,還沒有從錢包裏掏出錢,售貨員已經算好了賬等待。

  員工如此之高的工作效率來自於阿爾迪商店“獨特”的獎勵製度。他們每月獎金的數目,根據每人的月營業額來定,也就是說,獎金數目是隨著營業額增長的,如每月5萬馬克的營業額,可提取3‰的獎金,即150馬克;如果每月10萬馬克的營業額,可提取3.3‰的獎金,即330馬克,如此遞增。

  因為實行這種多勞多得的原則,營業員們工作都非常用功。阿爾迪商店的工作效率因此也大大高於其他商店。

  不同的理念,南北的差距

  每天,阿爾迪售出德國38%的罐頭、蔬菜;32%的啤酒、果汁、汽水、牛奶;27%的黃瓜罐頭、瓶醋、色拉油、糕點、果醬、香腸、火腿、布丁等製品,兄弟倆要動用1000多輛特製貨車,將四萬多噸的食品運往國內各分銷店。

  但卡爾和特奧的不同漸漸明顯,他們不同的經營理念讓南、北阿爾迪的差距越來越大。

  今天,弟弟特奧管理德國北部3900多家超市,比南部阿爾迪多1600多家、銷售額高出20%。

  哥哥卡爾掌管的南部阿爾迪集團逐漸國際化,旗下擁有27個分公司,在德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共有2300多家超市,其中在德國西部和南部有大約400家,在英國和愛爾蘭共有250多家,在美國21個州有570多家,在奧地利有240多家。比利時的阿爾迪叫“Lansa”,荷蘭的阿爾迪叫“Combi”,在奧地利則叫“Hofer”。

  2002年,卡爾將Aldi-Market的標誌進行了改動,南部集團開始使用Aldi-Sued。

  金錢的困擾

  盡管富足的生活對人類一直具有魔力,但金錢也會帶來各種麻煩,阿爾布萊希特兄弟也不例外。

  一次,勒索者要求給幾百萬歐元,否則就在阿爾迪店裏引爆,並果真在哈雷、萊比錫、布朗施威格等地的阿爾迪店先後發生爆炸。

  黑森州農民協會主席拜爾寫信指責兄弟倆掌握了德國一半以上的牛奶銷售並導致牛奶價格一年內猛降了10%以上,“你們的采購政策不僅會毀滅成千上萬個農民家庭企業,而且會毀滅更多上下遊生產鏈上的企業。農村在流血,人走村空”,並交出一份由12000名農民簽名的抗議信。

  阿爾迪僅幾馬克一盒的雞蛋,歸功於特奧養的12 萬隻雞。2002年2月,“良知商人”組織譴責阿爾迪大量圈養雞是嚴重“虐待動物”行為,起訴他用慘無“雞”道的方式大規模養雞,把母雞放在狹小的鐵籠子裏以流水線供食和取蛋作業,使母雞真正成了下蛋的機器。杜伊斯堡中院在接到兄弟倆的起訴後,未經聽證即宣判該組織有權繼續指責阿爾迪。

  而當年特奧·阿爾布萊希特綁架案更位列歐洲現代史十大綁架案之一。1971年11月29日,特奧被律師奧倫堡和其同夥克倫從魯爾區赫爾騰市的阿爾迪中心綁架,17天後拿到了700萬馬克贖金(據說歹徒不相信德國最富有的人外表看起來竟如此普通,竟然要求特奧拿出身份證來確認)。兩名綁架者後來都被抓住並被艾森中院判處各8年半徒刑,但阿爾布萊希特兄弟此後也銷聲匿跡。

  特奧被放回後說:“我很健康,但我也很累,整個過程讓我失去了很多東西”—這是人們最後一次聽到阿爾布萊希特家族在公開場合發表評論。

  無論家族生意如何成功,除了當年綁架案時特奧在媒體上的那張相片,深居簡出的阿爾布萊希特家族的私生活仍是德國最大的謎團之一。阿爾迪的前總經理迪特爾·布蘭德斯(Dieter Brandes)也隻是粗略地向公眾描述他的兩位老板“為人傳統、有禮、隨和,樂於助人”。

  今年84歲的特奧住在布萊德內的一幢別墅裏。坊間一直流傳有關阿爾布萊希特兄弟節儉成癖的習慣,尤其是特奧。據說特奧每走進一間房間就先把所有燈先關上,然後再看看是不是真的有必要開燈;他在巴迪森一塊100平方米帶高爾夫球場的地產上,立著10個儲油罐,儲存了100萬升石油,以防油價上升;公司的老信封上還印著德國以前的4位數郵編,但隻要沒用完,特奧就不會浪費,每次都劃掉4位數,然後在下麵整齊地寫上現在使用的5位數郵編;有趣的是據說當年綁架案過後,特奧要求將贖金作為虧損以獲得相當的免稅額……

  愛種蘭花的老卡爾與夫人住在艾森。兄弟倆都極喜歡高爾夫,卡爾甚至在風景如畫的多瑙艾辛根有一個私家的26洞高爾夫球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