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聲稱,當今中國就是1929年的日本!
(2008-11-30 21:41:34)
下一個
德國聲稱,當今中國就是1929年的日本!
--------------------------------------------------------------------------------
鳳凰網 2008-11-30 15:29:54
可以把當前的危機和1929年之後的經濟危機相比嗎?或者和上世紀90年代房地產泡沫破裂後10多年內沒有走出衰退困境的日本相比?更有趣的則是,尋找上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時期的日本和今日中國之間的相似之處。
1929年華爾街金融危機後,日本也和西方的國民經濟一樣陷入衰退,但是它的經濟僅下降了大約8%,而衰退隻持續了幾年。日本克服了危機,從1932年起它的經濟又開始增長。就像今天的中國,當時的日本也經曆了幾十年的快速工業化。但它的一部分工業化是擴充軍備。也像今天的中國一樣,當時的日本是國家控製經濟。例如,它把家族企業緊密地納入自己的決策中,並對這些企業的合作給於豐厚回報。在一些基礎領域,東京則聽任市場自便。今天,中國對待國有企業的做法與此類似。
80年前,日本還是一個農業國家,工業隻集中在某些地區。受勞資衝突和政治風潮的衝擊,再加上1927年出現的金融危機,日本經濟早在1929年大蕭條之前就開始滑坡。那時日本屬於世界上最重要的紡織品出口國之一。它的技術、工程師和機器來自英國,工廠主和工人則是來自農村的日本人。那時的工人就像今天的中國民工一樣住在廠區。隻有節假日時他們才能離開。
然而,日本沒有讓來自英國的新技術排擠自己古老的、效率較為低下的生產方式。相反,現代化工廠和手工作坊並存。經濟曆史學家中林把這種現象稱為新舊共棲。那時的日本是一種雙元經濟。
這種平行發展現象幾乎在所有經濟領域都能觀察到,特別是在農業和工業的並存中。這使日本保持了很低的失業率。當紡織品需求突然減少時,許多工人重新回到傳統的生產活動中:那裏的工資水平更低。或者他們回到農業生產中。此外,東京還實行了凱恩斯主義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同時降低了日元的匯率。從1930年到1937年,日本國內消費增加了一半,投資增加了1.5倍。
今天 中國也是雙元經濟。沿海地區和大城市按照全球標準為整個世界生產產品,它們融入了世界經濟。眼下,中國南部珠江三角洲地區每天都有工廠關閉。成千上萬名農民工已經返回內地。
就像80年前日本水的新舊共棲一樣今天中國既有同世界市場接軌的大城市,也有廣闊的內陸地區。這種共存構成了一種緩衝,可以減少經濟衰退帶來的影響。人們經常說,中國每年必須為適齡青年創造上百萬個工作崗位,否則就會危及政治穩定。這隻說對了一部分。如果經濟停滯了,更多的年輕人會留在農村。
此外,中國政府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肯定會創造工作崗位。它把當前貨幣儲備的三分之一投資於國內,而不是繼續購買美國國債,以此降低它同西方的關聯。這樣中國將和美元慢慢脫鉤。
1931年後,日本經濟也部分地同世界貿易脫鉤,雖然並非一直是自願的。1929年的時候,日本的工廠一半是在紡織幾,1937年這一比例下降為25%。日本企業家開始向要求更高的行業擴張。日本人比以往任何時候消費得更多,經濟複蘇了。這也因為軍事化的日本開抬大規模擴充軍備。在這一點上,它和今天的中國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