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如何識別身邊的高人? zt

(2008-08-06 09:04:29) 下一個
如何識別身邊的高人?

--------------------------------------------------------------------------------

小隱於野



  先說說兩個曆史上的故事。
 
 一個是張良奇遇黃石公的故事。
  張良椎擊秦王未遂,被懸榜通緝,不得不埋名隱姓,逃匿於下邳(今江蘇睢寧北),靜候風聲。一天,張良閑步沂水橋頭,遇到一位身著粗布短袍的老翁。這位老翁走過張良身邊時,故意把鞋脫落橋下,然後傲慢地差使張良道:“小子,下去給我撿鞋!”張良愕然,但還是強忍心中的不滿,替他取了上來。隨後,老人又蹺起腳來,命張良給他穿上。此時的張良真想揮拳揍他,但想到對方是老者,於是膝跪於前,小心翼翼地幫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謝,反而仰麵長笑而去。張良呆視良久,隻見那老翁走出裏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讚歎道:“孺子可教矣。”並約張良五日後的淩晨再到橋頭相會。張良不知何意,但還是恭敬地跪地應諾。
  五天後,雞鳴時分,張良急匆匆地趕到橋上。誰知老人早已等在橋頭,見張良來到,忿忿地斥責道:“與老人約,為何誤時?五日後再來!”說罷離去。不想第二次張良再次比老人晚到。第三次,張良索性半夜就到橋上等候。他經受住了考驗,其至誠和隱忍精神感動了老者,於是老者送給他一本書,說:“讀此書則可為王者師,十年後天下大亂,你可用此書興邦立國;十三年後再來見我。”說罷,揚長而去。這位老人就是傳說中的神秘人物:隱身岩穴的高士黃石公,亦稱“圮上老人”(圯,橋的意思,後來也稱那個地方為“圯橋”)。
  張良驚喜異常,天亮時分,捧書一看,乃《太公兵法》。從此,張良日夜研習兵書,俯仰天下大事,終於成為一個深明韜略、足智多謀的“智囊”。後來追隨劉邦推翻秦朝暴政,平定天下,居功至偉。
  另一個是王猛嵩山遇老翁的故事。
  王猛年幼時家貧如洗,為了糊口,他以販賣畚箕為業。有一次,王猛遠到洛陽賣貨,碰到一個要出高價買畚箕的人。那人說身上沒帶錢,請王猛跟他到家裏取錢。王猛跟著那人走,結果走進深山,被帶到一位須發皓然、侍者環立的老翁麵前。王猛向老翁揖拜,老翁連忙說:“王公,您怎麽好拜我呀!”老翁給了王猛十倍於常價的買畚箕錢,並派人送行。王猛出山後回頭細看,才認出原來是中嶽嵩山。這段故事說明,少年王猛雖然身在泥途,卻已被獨具慧眼的有識之士發現了。那位老翁大概是個留心訪察濟世奇才而又有先見之明的隱士,就象張良當年遇到的黃石公一類人物。王猛最終輔佐苻堅,使前秦成了統一北部中國的強大政權,名垂青史。這個故事真假雖不可考,但也說明了得遇高人和明師指點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一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走彎路,經曆許多挫折,或是時運不濟,空歎懷才不遇。這個時候,如果得遇高人指點,會讓你智慧頓生,成為大用之材,或者使你的人生際遇發生巨大轉變。
高人有超人的智慧,豐富的人生閱曆,他們或是政屆、商界的成功人士,或是閑雲野鶴般的智者。如果你能發現他們,虛心向他們請教,或得到他們的指點與幫助,你的人生會較之先前大為不同。
很多時候,高人就在我們身邊。不過他們經常比較低調,或者,大智若愚,沉默不語。他們從我們身邊經過或者與我們同處一室的時候,洞若觀火地觀察著我們說話和做事,心裏卻已經給你打了“NG”。唉,這小子,孺子不可教矣。
那麽,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如何發現身邊的高人,向他們虛心請教。或者若有機緣,結識他們也未為不可。
  先定義一下,何謂“高人”?
  個人覺得,在不同的階段,根據自己不同的追求,可以給自己定義不同的高人。如果你想在商屆有所發展,正處在創業的階段或事業,那麽你可以把目標定位於千萬富翁或者有億萬家財的成功人士;如果你著意在仕途或國企有所發展,那麽你可以留意政府或大型國有企業的官員和高級管理人員,不管是在職或退職的。不要小看退休的官員,他們為人處事的成功經驗,如若願意與你分享,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寶貴知識,而且,他身後的圈子,如果沒有接觸,你是想象不到的。如果他賞識你,能夠給你引薦到那個圈子裏,那也是相當不錯的。如果你隻是追求智慧和正法,可以尋訪修道的隱士。或者你隻想多向他們請教,不想攀附他們,那麽這幾種人你都可以留意和與之交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