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在德國的確是有不少真愛的,可她必定是在25歲之前的戀愛, (圖)

(2008-08-20 23:02:19) 下一個



在德國的確是有不少真愛的,可她必定是在25歲之前的戀愛,她會很純潔,。。。。。。

男子舉重105公斤冠軍手持亡妻照片領獎

今天早上看電視才知道的,又是一個讓人感動的運動員啊。
  周二舉行的北京奧運會男子舉重105公斤以上級比賽中,德國選手施泰納(Matthias Steiner)獲得金牌。奪冠後,他舉著已故妻子蘇珊娜的照片,眼中含著淚花,因為他終於實現了對妻子的承諾:永不放棄奧運夢想。
  蘇珊娜2007年7月遭遇車禍。在妻子彌留之際,守在病床邊的施泰納向她做出了承諾。
  




比金牌更含金,比舉重更深重
感動世界的一幕

8月19日晚,北航舉重館彌漫著濃厚的舞台劇氣氛:首先是德國選手馬蒂亞斯·施泰納(Matthias Steiner)在三度試抓失敗、挺舉首戰失利的情況下超水平發揮,在最後一舉中以258公斤的挺舉成績取得決定性勝利。現場觀眾還沒有從黑馬突圍的戲劇性逆轉中回味過來,領獎台上又現情感風暴:剛於今年年初加入德國籍的奧地利裔運動員施泰納宣布要把金牌獻給德國和一年前死於車禍的太太蘇珊。他從口袋裏取出亡妻的照片,親吻之後高高舉起,“這個勝利是屬於她的。

現年25歲的施泰納迄今的生命曆程也像周二的這場比賽一樣千回百轉,柳暗花明。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施泰納還是代表奧地利隊出征,獲得第七名。然而,作為舉重協會的一名成員,施泰納感到自己的才能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終於有一天,積怨達到了爆發臨界點。當時,協會副主席舒德爾(Martin Schoedel)甚至揚言,他(施泰納)可以去瑞典、德國、哈薩克斯坦,或者隨便哪個織地毯的國家,我們絕對不會阻攔。說這話的人現在一定後悔不迭——因為奧地利整個國家沒有得到的東西已經成了施泰納的囊中之物——這的確是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注解。

為愛出走

施泰納果然走了,走得義無反顧。他的出走在很大程度上是緣於一場戀愛。據施泰納本人陳述,他與蘇珊的相識是靠舉重比賽牽線,電子郵件搭橋。這名來自德國東部小鎮茨威克的年輕女子某天打開電視機,調到歐洲體育台,目不轉睛地觀看了一場舉重賽事,深深被當時還是奧地利運動員的施泰納所吸引,鼓起勇氣寫了一封電子郵件。自此,二人鴻雁傳書,感情直線升溫。

2005年初,施泰納與蘇珊步入婚姻殿堂,他們把家安在德國雷門(Leimen)--德國舉重協會總部所在地。與此同時,施泰納在總教練曼特克(Frank Mantek)的首肯之下改披德國戰袍。但他拿到德國護照已是2008年1月2號的事了,此前,施泰納的生活又發生了急轉直下的變化--2007年7月,蘇珊在從海德堡驅車前往雷門的路上遭遇車禍,不幸身亡,施泰納的情緒一落千丈。幸好,還有舉重事業支撐他重新振作起來,當你知道自己還有些用處的時候,就不那麽容易沉淪。

如有神助

8月19日的比賽上,施泰納的初始表現並不順利,三次抓舉207公斤失敗之後,一度以203公斤落居第四。隨後,246公斤的挺舉嚐試再度告敗。我突然猛醒過來。施態納事後回憶道。現在,他隻剩最後一次機會。考慮到對手--俄羅斯名將奇吉舍夫以460公斤的總成績名列第一位,施泰納要想獲得金牌,就必須舉起258公斤!

果然,施泰納要了258公斤--比他目前最好的成績高出8公斤。全場鴉雀無聲,等待奇跡的發生。年輕人,教練曼特克默默祈禱著,雖然場上的施泰納不可能聽到,照我所說的去做吧,我將為你感到自豪。

隻聽一聲石破天驚的咆哮,施泰納做到了!他承受了不能承受之重,完成了無法完成的使命。整個體育館一片沸騰。施泰納事後表示,他當時兩眼發黑,頭腦裏隻有一個意念,那便是,一定要贏。

與你同在

領獎台上,施泰納掏出了他一直珍藏在貼身口袋裏的愛妻的相片。他說,我把這枚金牌獻給德國,感謝德國為我做出的一切。當然,我首先要獻給太太蘇珊,沒有她,我也不會有今天,我知道,她依然與我同在。美夢成真的施泰納一手擎著金牌,一手拿著蘇珊的照片,微笑漫溢,淚水橫流。在這一激動人心的一刻,麵對6000多名觀眾,生死也沒有把他們分隔。

我不是一個迷信的人,我更相信我自己。否則,我也不可能站到這裏。施泰納稱,但我想,此時此刻,她一定正在分享我的快樂。

此時,會場氣氛從凝重陷入沉默,又從沉默爆發出喝彩。掌聲、歡呼、搖旗呐喊不絕於耳。這不僅僅是一次體育比賽。這還是一場生動、感人的真實活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