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反正中國都不好,窮不好,富又不好,左右都不是人(組圖)

(2008-08-12 23:58:30) 下一個
反正中國都不好,左不好,右又不好,窮不好,富又不好,不拿金牌說中國人是東亞病夫,拿了金牌又說中國人搞的是隻是金牌文化,反正中國人左右都不是人,竟然還有那些無聊的人還要跟西方人一起跳舞,罵中國人,艾

反正中國人左右都不是人,是不是中國多來幾個地震,你們才肯罷休,要你們捐那幾十刀的款去可憐中國人,你才肯甘休啊?中國唐山地震沒有外國人的一分錢,不是2年以後照樣又一個新唐山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了啊?謝謝你,請你快點把你那幾十刀用在你的積德上吧!中國還不缺這個鈔票。


外媒:中國的體育機器隻有一個目標—金牌(組圖)

新華網消息:


英國Spiked網絡雜誌8月8日發表文章,題目是“奧林匹克精神隻有一個:勝利,勝利,勝利”。文章說,6個月來,在一場也許可以被稱為針對中國的文化迫害中,隨手翻開一份報紙或者打開電視,總是能看見中國被指“背離奧林匹克的價值觀”。 

英媒:西方不該透過偏見多棱鏡挑刺中國

    但是,隨著為期3周的跑步、跳遠、遊泳、舉重和乒乓球賽事在北京拉開帷幕,中國又被斥責隻遵循一種奧林匹克價值觀:更快、更高、更強。

    中國決心拿到盡可能多的金牌,這被一名西方記者傲慢地戲謔為中國的“金牌文化”。

    他們對中國人進行抨擊,甚至對中國人的奧林匹克精神進行抨擊,揭示出目前這種責難背後的古怪的混合情緒:即道德上的鄙視與道德相對論相結合,舊式偏見與新式自我懷疑相結合,使得西方社會對中國的一切持冷淡態度。

   8月11日,茶藝小姐在向德國賓客介紹中國茶文化。自北京奧運村開村以來,奧運村商業文化街內的中國茶藝室每天都吸引眾多外國賓客前來品茗,感受中國茶文化。 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

    中國力爭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大獲全勝,對此西方媒體的報道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一名美國記者嘲諷道:中國的體育機器隻有一個目標:金牌。

    但是,任何參加北京奧運會卻不想奪金的人也許應該麵壁思過。他們去北京幹什麽?是為了拿銅牌嗎?還是拿個花樣遊泳的第五名?值得注意的是,連金銀銅牌都是相對現代的發明。在古希臘的奧林匹克賽事中,隻有冠軍才能獲得榮譽,連第二名都得不到任何獎勵,更別提第三名了。目前的獎牌體係始於1894年的現代奧運會。 

    一切體育運動都是為了取勝,奧運會更是如此。但中國想要獲勝的欲望卻被認為極其邪惡。

    在這一論述中也存在雙重標準。無論是出於政治和國際威望的原因,還是為了奧運會純粹的、令人興奮的體育榮耀,每個參加奧運會的國家都希望獲得更多的金牌。

     北京奧運會今天正式開幕,但世界依然在透過恐懼、偏見和狹隘的多棱鏡審視中國。然而對於我們中數以百萬計的人而言,西方精英混淆視聽的做法以及對現代中國的妒意,不會影響我們欣賞這場盛會。 

    8月10日,馬克向遊人展示自己收藏的奧運會紀念章。 當日,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一名來自荷蘭的“奧運迷”馬克先生,戴奧運五環造型的眼鏡,帽子上還別著數枚奧運紀念章。他身上的多種奧運元素,吸引了許多市民和遊人的目光。 新華社發(李文明 攝)

美報:顯微鏡下觀察中國“並不全麵”

    美國《芝加哥論壇報》8月10日發表文章,題目是“清楚地審視現代中國”,摘要如下。 

    北京奧運會開幕了,外界正將現代中國置於顯微鏡下觀察,發現了許多醜陋的地方。這樣的觀察並不全麵。 

    要全麵評價中國,就需要看到中國生存狀態和曆史的全景,如果一心想著奧運主辦國的不足之處,也許很難完整地看待中國。 

    中國有很多地方都可以挑出毛病。但是如果隻把目光放在中國的錯誤上,其他事情一概不予考慮,那就不應該了。 

    自從20世紀70年代末放開經濟以來,中國已經發生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改變。曆史上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如此迅速地讓這麽多人擺脫貧困。

    現在老百姓很自由。他們可以想在哪裏工作就在哪裏工作,想在哪裏生活就在哪裏生活。他們可以到國外旅遊和學習。他們可以上網。對於幾千年來個人權利一直是個陌生概念的國家來說,這是個令人驚訝的進步。 

    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學院的中國問題學者陸伯彬說:“我認為中國屬於情況較好的國家。” 

    有些人也許會覺得難以想像。但是如果最近這30年來的經曆讓我們學到了什麽的話,那就是不要低估中國出現積極變革的能力。

    8月7日,外國記者在前門大街大北照相館前采訪。 新華社記者金良快攝

日報:應當客觀地看待中國

    日本《東京新聞》8月10日發表文章,題目是“應當客觀地看待中國”,摘要如下。

    北京奧運會開幕了,報紙、電視等媒體充斥著關於中國的介紹和新聞。記者和攝影師不僅前往賽場,而且還深入胡同和鄉村,向世人展示奧運之際中國民眾的百態。 

    連日來,我已經有了不少新發現,看到了以前沒有報道過的中國的變化。 

    但是,也有一些報道是帶著先入為主的觀念的,為滿足對中國的偏見,還采取了片麵采訪的辦法。 

    另有一些人的“報道”,把北京奧運會作為契機,用來供各種政治勢力和團體對中國加以攻擊。

    改革開放引發的新動向,給中國的政治、社會帶來了積極變化。中國人民要在困難之中讓中國與世界關係變得和諧,並建設更好的社會。 

    無視這一事實,動輒就說“中國怎麽怎麽樣”,不分青紅皂白地排斥和輕視中國,這是不合適的。中國和中國人有值得尊重的精神,也有因悠久曆史而產生的怠惰。日本和日本人也是一樣。 

    8月8日下午六時許,第29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即將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這是“鳥巢”外的外國記者。新華網 蔡國華 攝

    另一方麵,缺乏活力的日本很少被世界關注,也沒有被世界批評,但這樣的日本,其未來才是危險的。 

    北京奧運會期間,我想客觀地關注中國的變化,思考這一大國鄰居的未來。 (編輯:劉瑞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