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人生幸福就要住美國房,開德國車,吃中國菜,再嫁一個上海老公?

(2008-06-04 23:55:05) 下一個
人生幸福就要住美國房,開德國車,吃中國菜,再嫁一個上海老公,足夠已,

吃中國菜,嫁上海老公


zt

2003-11-04 17:07 


  上海男人的溫柔細心,腳踏實地,舉世皆知。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有幸曾與上海男生同學四年,明了原來他們從學生時代,便一點一滴地為以後成為好丈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海男生夠仔細。幹幹淨淨,出門不忘在口袋裏放一包餐巾紙,用完了會及時向女生要。上課筆記記得詳細工整,甚至用幾種顏色的筆分門別類。一次我進了教室剛要坐下,一男生衝我大叫:“小心椅子!”我以為是那椅子缺胳膊少腿,看了半天沒發現異常,便一屁股坐了下去。後來才知道他要我當心的是椅子上的灰。

  斟酌未來,外地男生往往牛皮哄哄,大話連篇不著邊際,上海男生關心的則是瑣碎具體的問題,小小年紀便已有很強的謀生意識和養家糊口的責任感。一次上課時和鬧鬧說閑話,他盤算著以後幹什麽工作能賺多少錢,要多少年才能在虹橋開發區買一間房子,沒有房子哪來醬娶老婆。可是用全部身家換一間房,再拿什麽去養老婆。聽他把帳算得煞煞清,我在邊上一愣一愣。

  還有一次和朋友閑聊,說起他暑假裏打工的事,立即抖落一臉艱辛的神色。連連感歎每個行當其實都一樣,何況到處人滿為患別指望找到什麽金飯碗,世道艱難謀生不易自求多福,並鼓勵我一定要好好學外語,一樣打工不如出國去打,勞動力價值還能高一點。最好又看看我說,還是你們小妞幸福,到頭來隻要嫁個人,萬事大吉,哪象他們要赤手空拳打下江山。絮絮叨叨說了一大堆,搞得我的心情也沉重起來,覺得活著真不容易啊。

  有幾個女生曾去一男士府上一遊,據說他周到地招待她們,為每個人盛了一碗冰淇淋再加一張餐巾紙,又問是否要吃這個嚐那個。看他體貼入微的樣子,立即被尊為未來的模範丈夫。

  這樣的男生太多了。上海男人多年來形成的鮮明個性代代相傳,後繼有人。而外地女生一般對上海男生總是不屑一顧,曆數其罪狀:婆婆媽媽,精打細算,錙銖必較,睚眥必報。有人連老鼠都怕,連排骨大小也要計較。可是相比某些所謂的漢子,大而無當不負責任,倒還是他們實在些,可愛些。他們不說大話,你請他幫一個忙,他不會馬上拍胸脯:包在我身上,而是很謹慎地表示試試看。你以為沒希望,但沒準就辦成了,比那些口惠而實不至的強多了。並不是喜歡喝酒揮拳頭,邋裏邋遢再留一把胡子虛張聲勢就能算男人的。

  和上海男生相處,總覺得生活沉甸甸的,無路可逃,沒有僥幸。當他們成長為男人,就自然而然成為家庭的支柱,單位的中堅。上海男人作為老公還是很不錯的。怪不得別人會說,人生幸福就要住美國房子開德國車吃中國菜,再嫁一個上海老公。 摘自上海閑話


********************

上海男人標簽

作者: 羅嗦  轉自: 申江服務導報

  上海男人也是從弄堂裏走出來的,和上海女子不同,逼仄的弄堂沒有教會他們世故。

  不管怎樣,上海男人從小都有書讀,舉止行為中,多少有些學校裏的規矩;對女孩子,他們一致認為那是應該被照顧被保護的,因為從小春遊坐車,都是女孩子坐著他們站著;父母的收入足以維持家庭開支,而且長一輩的上海女人———他們的母親能在盡量省錢的前提下,把兒子打扮得幹淨體麵,因此他們從小就容不得肮髒破舊;上海人的各安天命也使他們從來都沒有想過要去偷去搶,連考試作弊都被視為羞恥;長大後,如果不是工作或者戀愛,他們天天回家吃晚飯,然後陪父母看電視,然後洗澡睡覺……流行了電視征婚後,很多這樣修飾得幹淨大方的男子都成了這檔節目的主要嘉賓。雖然形容上海男人的,都是“妻管炎”、“豆芽菜”、“小氣”……之類的貶義詞,但“速配”中,上海男人的成功率還是很不錯———全國、乃至全世界女孩不約而同地認為,嫁給上海男人是最幸福的。

  為什幺會這樣?光道聽途說,不來上海生活個幾年,你不可能體會到,為什幺外人說的那些“缺點”,在上海這個城市,反而成了優點。所以,你千萬不要以為說一個上海男人“不像上海人”是在誇他,上海男人不一定受用哦!

精明


這可能是大家對上海男人的普遍看法。上海男人喜歡斤斤計較,他們把幾分錢算來算去,精刮得不得了,但是到了後來還是個打工的。看一下就知道,凡是大款什麽的都很少是上海人,這也許在一定程度上是“上海男人精明而不高明”的寫照。上海男人中的確難得出幾個極富極貴極紅極紫的人物,不過,精明對於白領而言,是個必需的條件,所以上海的白領隊伍特別地壯大。


因為精明,上海男人最懂得獨善其身。知道如何在一個社會環境裏,為自己爭取到最有利的位置,同時又能得到好人的評價。不該看的事情不要看,不該聽的事情不要聽,不該說的事情不要說,上海男人最懂其中曲折,上海話就叫“拎得清”。


小男人


這是對上海男人最刻薄的說法,因為即使是拔一毛而利天下的事,有的上海男人也不會做,因為他們認為拔一毛也會痛的。更何況上海男人不喜歡喝白酒,不喜歡出遊四海的朋友,不喜歡縱論天下大事,不喜歡闖蕩天下,而是喜歡係圍裙燒小菜,喜歡穿睡衣睡褲去菜場買小菜,喜歡討價還價,買一塊冬瓜搭一根蔥或一塊薑。在騙錢與被騙錢的CASE中,上海男人很少在內。民間的經濟詐騙大案層出不窮,這事惟獨不會發生在上海男人身上,就是上海男人普遍小氣的緣故,因為小氣,也就有所警惕,也就多了個心眼,當然也就少上當受騙。不過自然也少了因為高風險帶來的高回報。


紳士


或許受了西方文明的影響,上海男人喜歡將自己打點得像個紳士,而不是將自己裝扮得像個武士;上海男人講究品位格調,比如:一件名牌西裝,穿在深圳男人身上,也許隻能穿出闊氣和財氣;而穿在上海男人身上,便可能穿出教養,穿出風度,穿出紳士。那些餐餐在巷尾排檔解決,卻日日西裝塵纖不染、頭發抹得光亮,“省在肚裏,花在身上”的男人也是一種標準上海男人。據說能從口袋裏同時掏出手帕和紙巾的男人肯定也是上海男人。上海男人不喝酒不抽煙也已成趨勢,在這個方麵經常被人斥為“矯情”,也就是做作的意思。但是,這一點在女人中間非常受用。


“奶油”


上海男人給人的印象永遠離不開奶油,而正宗北方人鞏漢林仗著自己的小細胳膊小細腿說全是齒音的普通話做了上海男人的活標本,以至於讓全體男女老少樂不可支。早些年上海男人唐國強演個《孔雀公主》把自己給演奶油了,現在的海派奶油代表自然就落在陸毅身上。

  打架不動手

  兩輛自行車撞在一起,騎車人跳下,相互爭吵,語言惡劣,甚至擺出打架的姿態,拳頭都握緊了,然而卻終於沒打起來。半小時後,曲終人散,馬路複又歸於平靜。這是上海街頭常見的吵架方式。一個北方男人來上海,在地鐵裏看到兩個上海男人吵架,麵紅耳赤。北方男人興奮地嚷嚷:“拔拳頭!打!”哪想到,到站後,門一開,兩人又像沒事人一樣各自下去了。

  北方人以此稱上海男人孬,殊不知,這也是上海男人的高明之處———車子相撞必定是要爭吵的,上海到底不是君子國,小部分男人的修養還有限。但除非萬不得已,上海男人是不會輕易動拳頭的,因為上海男人還是理智的,講道理的,動了拳,事件就升級了,可能要到警署去解決問題,這對雙方都沒什幺好處。另一方麵,還有筆賬要算,動了武,把誰打壞都不合適,醫療費啦,誤工費啦,誰來承擔?你見過沒?要是上海男人和對方打起來了,他身邊的女人一定會氣得一跺腳自己先走的。

  上海社會治安這幺好,上海男人的貢獻不可抹殺。

  口頭禪

  “我老婆……”

  上海男人喜歡說“我老婆”,“我老婆說,今年最流行豎條子的領帶。”“我老婆說,現在的黃鱔不好吃。”一派理直氣壯。連單位裏登記私車數,“車主”一欄上,填寫的名字也都是老婆的。諸如家裏的財政、股票經營這些“小事”,男人也是一概不管的,他隻負責開戶、存取保證金之類跑腿的“大事”。

  不過,上海男人並不在乎人家說他“怕老婆”,也不愛花功夫和別人爭論。其實這又哪是真的怕?一點點的不好爭鬥,一點點的虛心學習,就能讓家庭穩定起來,讓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有什幺不好?況且男人本來就不如女人細致,瑣碎的家務事———吃什幺、穿什幺,包括一年一次的驗車,抓在手裏又有什幺意義?上海男人都去賺鈔票了,“內政”由女人一把抓,合情合理。

  除去養家,上海男人也有真正的“大事”,婆媳關係這一關,男人比女人更難過。問問中年上海男人,他們多半都被問過“如果你的媳婦和老娘同時掉到河裏去,你先救誰”,這時,要麵不改色心不跳地拉住母親的手,看著你的漂亮女人說“先救你”。不過,因為上海住房的改善,上海男人也“解放”了,再去問問二三十歲的上海男人,被兩個女人記掛,不要太幸福哦。

  據說能從口袋裏掏出紙巾的男人肯定是上海男人,把自己收拾得一塵不染兼香噴噴的男人也肯定是上海男人。外地一家公司的朋友說起這幺件事,一次下班後,大家臨時決定去上海同事的宿舍聚餐,進門前,同事連連打招呼:“沒有收拾,亂得很。見諒見諒。”一推門,朋友嚇了一跳:“亂得很”就是這樣啊———被子迭了;廢紙簍外絕無垃圾;碗筷也收拾了……唯一的“沒有收拾”就是碗筷堆在池子裏沒洗。

  上海男人在這方麵經常被北方人斥為“矯情”,也就是做作的意思。但這一點在女人和外國人中間非常受歡迎———誰願意和脖根耳後有肥沃土壤的男人一起出沒呢!

  所以,你在上海的街頭,很容易識別出哪些是上海男人:他們的小手指不會留長指甲,連肉刺都要時時剪;他們的頭發很幹淨,每月花50元到中等規模的理發店修剪的大有人在;他們穿黑皮鞋不會配白色棉襪;不帶惡俗的金鏈子(袖扣除外);他們時不時整理由領帶、襯衫、西裝構成的三角區;他們坐下時解開西裝扣子鬆開領子鬆開領帶,站起來後馬上令它們恢複如初……上海男人時刻注意“在精致中必須顯示隨意”。

  憑著三杯兩盞的幾句親昵,上海男人是不會慷慨解囊的。他們寧當施主,不當債主。上海男人也喜歡酒肉,但是上海男人不會將酒肉作為友情的唯一載體,所以喝了酒說大話、誇海口、拜兄弟、認爹娘、開空頭支票的也少,酒肉朋友也少。據說,在騙錢與被騙錢的案件中,上海男人很少。民間的經濟詐騙大案層出不窮,在北方發生過,在南方發生過,唯獨上海發生不了,就是上海男人普遍“小氣”的緣故,因為“小氣”,也就警惕,也就多了個心眼,也就少上當受騙。

  所以上海男人也不喜歡騙人。很多人表揚上海的出租車司機好,如果由於他的失誤多繞了路,他們是堅決不會多收錢的———萬一乘客投訴,敲掉飯碗,那也是得不償失的。還聽一位足球記者說,上海球員祁宏在法國治療時,請了個大連姑娘做他的翻譯,接觸沒幾天,大連姑娘就對祁宏讚口不絕———雖然祁宏在法國治療期間的費用由中遠俱樂部負責,但祁宏絕不亂花一分錢,“懂事極了”。

  讓人生氣的事也是有的。從北京來上海工作的女孩來“投訴”,說公司裏兩派人吵架,隻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上海男人是不會出來幫腔的。但事後,他們多半會義憤填膺地指責你的對手如何卑劣。這種男人太善於計算每一段時間的價格和每一件事情的成本,他並不特別喜歡什幺,也並不特別討厭什幺;他們知道什幺時候該說什幺話,什幺話會獲得多少利潤,什幺話又會付出多大代價。不過,這好象不算上海男人的特質,因為上海男人對他們也是不齒的。

  盡管口碑不佳,但上海男人很少和別人理論。他們都是君子,卻不怎幺愛動口,在口上占便宜他們不屑,他們喜歡用事實說話。就像信奉“鞋合不合適,隻有自己的腳知道”一樣,關於上海男人的好的壞的,隻要上海女人明白,他們也就心滿意足了。你千萬不要以為說一個上海男人“不像上海人”是在誇他,上海男人還不一定受用。

  所以,盡管口碑不佳,上海男人即便在北方生活很長一段時間,他也不會為了不被人識破身份,勉強自己學帶“兒”音的普通話,甚至可能會比他們在上海更愛講上海話———在上海,他們反倒有時候愛講講普通話的,因為那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表現之一。但到了外地,尤其是五湖四海雲集、三教九流混雜的地方,他們不能容忍當地人不加區別地把他們混同於一般的外地人,也不能容忍別的外地人不加區別地把他們引為同類,當然更不能容忍其它上海人把自己看成了外地人,因此,隻要有一個上海人開了頭,其它上海人便會立即響應,興奮而熱烈地大講上海話。

  其實,這也是上海人的通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