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湖北磁懸浮項目:投資百億世界最先進,時速1千公裏,zt

(2008-06-25 14:25:15) 下一個
湖北磁懸浮項目調查:投資百億世界最先進

--------------------------------------------------------------------------------

中國新聞周刊 2008-06-25 10:35:23

不是北京、不是上海,一個擬投資百餘億元、號稱擁有“世界上最先進技術”的磁懸浮項目,最終選擇了地處鄂西北的隨州落戶。

  
包括該市政府和北京美爾斯通公司在內項目策劃者,勾勒出項目建成後的美好藍圖:規模化生產後年均營銷收入達1000億元,並可為地方財政創造不低於10億元稅源。

  一個什麽樣的項目能達到如此效果?注冊資金為1000萬的美爾斯通公司,如何運作這個項目的投資?1000億的銷售收入又怎樣實現?

  《中國新聞周刊》對此展開了調查。在這個過程中記者發現,類似的大項目比比皆是,比如2007年被叫停的“華夏祖龍”,以及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山東“中華文化標誌城”。這些大項目,其實是中國社會心態的一個縮影。


  在鄂西北——距離武漢約200公裏的地級市隨州,一條擁有世界上“最先進技術”、首期投資超過2個億的磁懸浮列車示範線即將落戶。

  奔馳在上麵的磁懸浮列車理論時速可達1000公裏,一般時速500至700公裏。算上起步和停車的加減速時間,跑完全線僅需兩三分鍾。

  線路初步選址在隨州的兩個招牌景點之間——連接曾侯乙墓編鍾出土地和炎帝神農故裏。曾侯乙是戰國人,從他的墓中發現的編鍾被稱為“國之瑰寶”;炎帝神農故裏烈山位於隨州市九龍山南麓,史書載“神農母安登,感農而生炎帝”。

  當然在今天,磁懸浮還隻是一紙協議上的“效益預測”。在青山綠水間,人們看不到它的半點影子。

  “世界磁懸浮技術中心”

  不論從技術含量還是投資量來看,隨州磁懸浮示範線都是個不折不扣的大項目。如果建成,它將接受有關部委的鑒定與驗收,並向國家申報“中國磁懸浮列車生產工業園(隨州基地)”。同時,作為合作的另一方,北京美爾斯通科技有限公司還將籌備後續的產業園工作,產業園項目投資達50至100億。

  在隨州市政府和美爾斯通簽訂的《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項目投資協議書》裏,對這個項目的效益預測稱:能吸引國內外技術人員前來指導建設,擴大地方對外交流的幾率。不僅如此,國內擁有該技術90%以上的知識產權,“一項專利可帶動100餘項專利配套和相關產業發展,可全麵提升隨州經濟開發區技術升級 ”。因此,這個磁懸浮示範線基地將力爭建為國際級科研、製造基地和國內外磁懸浮人才培訓中心、學術交流中心。

  而在多項評估中,財政稅收的數字尤為突出。“規模化生產年均營銷收入可達1000億元,可為地方財政稅收創收不低於10億元稅源。”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美爾斯通公司總經理米旺說。在2007年,隨州市全年財政收入不過11.9億元。

  另據米旺介紹,未來的產業園內除了軌道交通外,還有磁懸浮飛輪、磁懸浮軸承等項目,“實際上單做軌道交通按一年建1000公裏算,銷售額就不止1000個億”。

  與包括華夏祖龍、山東曲阜文化城等諸多大項目相似,隨州磁懸浮也打出了“文化牌”——在當地官員和媒體的宣傳中,“坐磁懸浮看編鍾”成了一大賣點。磁懸浮示範線西起隨州城西的編鍾出土地,北連曆山鎮炎帝神農園,兩個景點分別距離示範線兩端不到2公裏。全長13公裏的示範線,則全部位於隨州“炎帝農耕文明園”規劃區域內。

  隨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騰佑靈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表示,國內乃至世界都會購買此技術及產品,利益無法估量。甚至有當地人樂觀預言,隨州這個“世界磁懸浮技術中心”正呼之欲出!

  為進一步推進項目,5月30日,美爾斯通公司在京召開了“工作協調會”。不僅隨州市常務副市長以及磁懸浮技術的提供者——西南交大教授王家素全程參加,米旺還邀請了來自教育部、科技部的有關人士。與會者稱:2008年7月底,最後的建設方案就能敲定。


  合作模式:百億投資哪裏來

  隨州與美爾斯通合作的主要依據,是雙方於2008年5月18日簽訂的《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項目投資協議書》。這也是目前唯一的書麵協議。作為甲方,隨州市政府承諾在協議地價、交割方式、工程報建、招投標等方麵給予美爾斯通“最大力度、最大優惠、最快捷(的)程規審辦”;乙方美爾斯通公司主要負責項目的規劃設計;執有磁懸浮技術的西南交大教授王家素,不在協議內容裏。米旺稱,美爾斯通公司負責與王家素交流,而隨州方麵不和技術方直接溝通。(關於磁懸浮技術方麵的報道,請參見配文《他們突破了世界科學難題?》)

  但在資金投入的細節上,政府和企業有了不同說法——“隨州肯定要出地出錢。”6月23日,米旺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據他稱,美爾斯通將為項目用地拿出部分資金,隨州市政府也已經承諾,他們也會出一部分錢。“隨州目前決心比我還大,雖然沒有細談,前天已經打電話給我說趕緊過來施工 ”。

  《中國新聞周刊》調查表明,作為力推這一項目的公司,美爾斯通的注冊資金為1000萬元人民幣。但磁懸浮項目的首期投資,至少需要2億元。

  根據北京海澱區工商局提供的資料,美爾斯通公司的業務範疇是服務器代理以及骨傳導技術的研發。此前,這家公司主要與高校合作,幫對方的科研成果尋找下家。換句話說,這個公司有些中介的味道。“我們曾成功與清華大學和內蒙古兩家電廠進行過合作,”米旺介紹,“我們把清華的技術拿過來,生產產品,賣給電廠。”而在與隨州的合作中,美爾斯通也延用這個模式,即在科研成果與當地政府、真正的投資方之間的牽線搭橋,米旺則以技術合作的方式參與股份。

  隨州經濟開發區負責人騰佑靈提到投資問題時則表示:在試驗線的2個億、乃至產業園的100億投資中,隨州市政府都不會出錢。《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項目投資協議書》可以證明這一點:美爾斯通是示範線的投資主體。磁懸浮線路建設成功後,配套建設工程及產業園建設工程,由美爾斯通以招商引資合作經營方式組織投入。

  “真正的投資方是一家美國風險投資公司。”米旺向記者透露,目前該公司已承諾投入60億元人民幣,加上將爭取國家科技部2億元給試驗線建設。但當記者進一步探尋這家美國公司的狀況時,米旺表示不能透露。

  “不管怎麽說,風險是他們的風險。隨州市能有什麽風險?你來我就給你服務,提供良好的環境,就這些。”騰佑靈強調,“但是我們有信心支持他們把這個項目做好。”

  下一步,美爾期通、隨州開發區以及“美國風險投資公司”將成立一家股份公司運作磁懸浮項目。作為技術合作方,美爾斯通公司將與西南交大教授王家素一起以技術入股,占股30%。

  大項目為何落戶隨州

  那麽,美爾斯通和王家素的合作又是如何促成的?

  2000年,王家素的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就已研發出爐,次年的“世紀號”試車成功。但在隨後的3年裏,這個先進技術一直待字閨中。

  2004年7月,米旺認識了王家素。作為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的主要研發負責人,這位專家希望將此項技術應用到軍工領域。“我在機械工業部工作了15年,機關鍛煉了組織協調能力,在促進科研單位與企業合作方麵具有優勢。”米旺表示。

  經米旺牽線,王家素本打算與航天二院進行技術合作,但未能成型。作為牽線人的米旺開始以公司的名義與王家素合作,共同尋求新下家。

  為期3年的“征途”開始了,實際上主要找人投資。“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美爾斯通根本拿不出那麽多錢搞開發,隻有靠別人投資。”米旺說。

  “我們和西南交大主要是做了三件事,一是工程化問題一個個解決,通過數據通過實驗;二是尋求投資,包括在科技部、發改委以及風險投資商,都在尋找投資。另外一件事是尋找合適的地點。”米旺說。他們先後跑了很多地方,包括北京、桂林、西安,還有中國鐵路的發源地唐山——他們特別希望磁懸浮能象征性地落戶此處。但因所需資金巨大,項目“商業化”遇到了致命阻力。

  他們和隨州市政府結緣也是通過一家北京的中介公司。當時那家公司找到隨州開發區,開發區馬上就匯報給了市委書記馬清明。米旺稱,事實上,中介公司最早介紹的是天門市,“不知道怎樣就轉向了隨州”。

  “沒想到選了3年多,結果一個星期就定了下來。”米旺說,“這次選擇正與隨州規劃相吻合,既解決了交通問題又增添了一個新旅遊線路,同時還可以使得該項技術的工程化問題得到解決,可謂兩全其美。”

  “它(美爾斯通)在尋找基地,我們在尋找項目,碰到一起後就產生了火花,哈哈!”講到這一項目落戶隨州的過程,騰佑靈撫掌大笑。他介紹道,這條示範線建在兩個景點之間,將先修一條兩公裏的試驗線,它的論證方案已經完成。若試驗線成功,就擴長到13公裏,是為示範線。根據協議內容,兩公裏的試驗線投資需要兩億左右,占地800畝。“試驗線是走高架,這樣就不用占那麽多地嘛!”騰佑靈說。

  於是,2008年5月16日晚,在隨州市政府會議室,白天剛趕到的米旺和西南交通大學教授王家素分別向該市政府負責人匯報磁懸浮項目。作為這個高科技項目的研發者之一,王家素用了2個小時介紹研究成果和發展前景。兩天後,《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項目投資協議書》簽訂。

  而雙方洽談成功的背景是,這種大招商模式在隨州頗受推崇——在6月19日舉辦的隨州(深圳)經貿合作洽談會上,隨州市委書記馬清明表示,該市招商有六字原則:安全、賺錢、開心,“客商無小事、誠信打動人、變通是個寶、人人是環境”。隨州還提出了主動對接深圳、香港等沿海城市,承接產業大轉移,圍繞產業鏈條招大商、大招商,吸引更多的大項目落戶的規劃。

每年1000公裏磁懸浮鐵軌賣給誰?

  5月18日——美爾斯通和隨州市政府簽訂協議的當天,《隨州日報》在頭版刊出了這個消息。
6月4日,湖北《長江商報》推出了更細致的報道。但這個信息在網上傳開後,引起一片嘩然。其中最強烈的質疑是,迄今為止,中國仍是世界上唯一建成並正在進行商業運營高速磁懸浮鐵路的國家。這條全長約30公裏的磁懸浮鐵路位於上海,由於成本太高,從2004年~2006年,上海市不得不承擔共約10億元的虧損。

  “隨州的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跟上海磁懸浮是不同的技術。”米旺解釋說。磁懸浮分為多種,包括永磁體懸浮、超導懸磁浮和常導懸磁浮。建在上海的國內第一條商業化磁懸浮線是即常溫懸磁浮。采用這個原理的列車,隻能產生上下的懸磁力,不能產生前後的磁浮力,所以運行消耗較大。而超導磁懸浮使用液氮,成本較低,車身本身構造也相對簡單。

  簽訂協議的當天,王家素站在會議室講台上,像講課一樣專門給隨州的官員們講解了磁懸浮技術。“他自己非常有信心,我們聽完也很受鼓舞。”一位在現場聽課的官員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表示。

  但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聽到高溫超導磁懸浮將落戶隨州的消息後,非常吃驚。他要求《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到隨州核實此事後再致電他,因為這個技術轉化成生產“實在是太荒誕了”。

  另一個被廣泛質疑的是,這個項目即使建成,能否每年銷售1000公裏軌道,並產生1000億的營銷收入。在采訪美爾斯通公司負責人米旺時,《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提出了這個問題。他對此的回答很簡單: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但國家發改委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相關資料顯示:“十一五”期間,預計各城市在軌道交通建設方麵將投資6000多億元,到2015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將超過2000公裏。如果按照米旺的算法,他們生產的磁懸浮鐵軌將占整個規劃的一半。

  但這些質疑,阻擋不住隨州執意前進的腳步。“目前,示範線項目的專班已經組建了,以我們開發區的人員為主。”騰佑靈說,“美爾斯通公司也希望得到鐵道部的關注與支持,如果示範線成功,下一步就需要大規模產業化。” ★

  在隨州這場高溫超導磁懸浮項目風波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是:項目的核心技術究竟可靠不可靠?全世界都沒有能夠完成的一個科學難題,這個項目的核心技術提供者,有沒有最後完成的可能?


  “不能說,全世界都沒有做出來的東西,我們就不能完成;但就目前實際情況看,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進入商業應用,似乎還很遙遠。”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鄭東寧如此告訴本刊。

  迄今尚未到可能性論證階段

  隨州這一項目,技術的“核心部分”來自西南交大超導研究所,由王家素、王素玉夫婦主持。

  6月23日晚,《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參觀了王氏夫婦設在西南交大超導技術研究所的實驗室,王素玉為《中國新聞周刊》介紹了他們這一“領先全世界 ”的技術走過的曆程。“我們1997年開始項目攻關,2000年的最後一天完成,當時的試驗車因此被命名為‘世紀號’。這個863項目給的經費隻有100 萬。”王素玉還說,當年的這個863項目,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的中科院院士、國際著名的超導材料研究專家趙忠賢是支持的。

  根據王素玉的介紹,他們設計的列車將以500公裏的時速運行,“理論時速可以達到1000公裏以上。”

  但此前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趙忠賢並沒有提及他與這一項目的關係,相反,卻對其與此相關的宣傳提出了質疑:“500公裏每小時?1000公裏每小時?是新聞記者報道出現錯誤了吧,還是真是他們說的話?他們自己如果有那麽多錢,隨他做好了,我們也沒必要去批評。”

  ——王氏夫婦使用的超導材料,正是趙忠賢於上世紀80年代研究得到的。

  鄭東寧介紹說,王氏夫婦實驗室中完成的這個項目,當時還是有一定影響,“幾次國際會議都邀請他們參加,客觀上對高溫超導磁懸浮的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但能不能應用於實際,則是另一回事。”

  鄭東寧認為,按照正常程序,對於這麽大的工程,需要組織專家進行可行性論證,提出一係列問題,探討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如果技術提供方認為這些都不是問題,需要給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項目相關方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個項目迄今尚未到可行性論證的階段。

  核心是控製技術要求

  根據鄭東寧等相關專家的介紹,對於磁懸浮列車來說,控製技術(比如說,磁懸浮列車運行過程中,超高的速度會導致它發生震動,因此技術上要求控製震動幅度不超過懸浮高度,諸如此類的控製要求還有多項)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超導技術,而成為這類項目真正的“核心技術”——實際上,這些年來高溫超導技術沒有取得質的突破,大家所掌握的情況都差不多,實驗室裏的高溫超導磁懸浮技術沒有太神秘的東西。商業化應用的困難就在於,如何保證列車在懸浮狀態下保持穩定的高速運行,鄭東寧告訴本刊。

  而王素玉則介紹說,他們設計的磁懸浮列車解決了這一問題:“上海的常導磁懸浮列車,懸浮高度隻有8毫米,控製技術的確非常複雜,西門子公司做的這個控製技術,後來以此為驕傲。但按照設計,我們的列車懸浮高度在20毫米左右,並且車體每米的重量隻有兩三百公斤——而上海磁懸浮列車與火車相若,每米重兩三噸。這樣,我們的輔助技術(主要為控製技術)要求就低很多。”

  但鄭東寧認為,即使一切如王素玉所說,控製技術依然是關鍵。而“在這一方麵,中國跟世界前沿還差得很遠”。

  王素玉也承認,從實驗室到示範線,完全不是一回事。“這麵臨著龐大的綜合技術考驗,包括路橋設計、機械控製等技術。裏麵還有很多未知問題,或許會麵臨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我們因此才認為不適合於做之前就做過多的新聞宣傳。”

  成本如何確定

  根據隨州和美爾斯通的宣傳,2~13公裏的示範線,預計成本投入為2~13億人民幣。

  “1公裏一個億的成本,是根據美爾斯通公司所做的評估估算出來的。具體的成本,要根據具體要求而定。”王素玉說。

  采用常溫導體磁懸浮技術,每公裏成本就超過5億。王素玉解釋說,成本低得多的原因,主要還是由於懸浮高度達到了20毫米,對控製技術的要求就低多了。

  具體到這條示範線的成本,王素玉表示,項目真正啟動之前,還得對這邊的地層進行分析。“現在還沒有到選線那個程度。那邊的地形和地質狀況,現在都還沒有資料。”因此具體成本他們的項目組並沒有給出結論。

  另外,隨州這個項目,與整個工程有關的輔助技術,在幾個方麵都還沒有最終落實,“找了兩三家合作機構和單位。可能最後要投標決定。”王素玉說。

  而中科院一位退休的超導研究專家對這一成本提出了嚴厲的質疑:“他們完全基於實驗室數據給出結論。從理論到實踐應用,有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遠遠超過初始的想象——這個跨度之大,大到迄今世界上還沒有人能跨過去的地步。現階段,認為高溫超導磁懸浮成本比常導磁懸浮還低、甚至低幾倍,那隻能是對這方麵問題絲毫沒有實踐的憑空想象。如果達到500公裏以上的時速,要求之高也就更加不可想象。”

  日本為什麽用低溫超導技術?

  前述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說,高溫超導磁懸浮這項技術,多年前在國際上叫得很響,但迄今在國際上都沒有落實。從實驗室到實際應用,技術上的難點很多,其中之一是材料問題。“良好的超導體往往會在超導性能之外有著其他缺點,比如太脆、難加工、應用壽命短等等。液氮在大範圍內的保存也是一個巨大的問題。”

  國際上,在實驗室裏利用磁懸浮技術“把車子懸起來”的技術已經很多,日本、美國、德國都有。但大家用的更多是低溫超導技術。

  “日本試驗的是低溫超導磁懸浮技術,已經做了幾十年了。”鄭東寧說,“之所以做低溫超導,還是覺得低溫超導技術更成熟,盡管冷卻成本更高一些,但由於冷卻成本在整個工程中所占比例很小,其他如控製、車輛製作等成本比例更高,因此認為這樣(即采用低溫超導而不是高溫超導做磁懸浮技術基礎)還是更合理、更現實。現在醫院裏用的核磁共振成像,就利用的是低溫超導技術做支持。”

  西南交大為何“不支持”?

  實際上,高溫超導磁懸浮應用項目落戶隨州之前,已經有了比較長的一段故事。

  “從2000年項目完成開始,迄今已有亞泰集團、波導等等公司來找過我們,要求我們合作。波導想投資1000萬,與學校合作共同承擔風險,但我們學校沒有接受。”王素玉說,“從2000年到現在,我們又做了第二號設備、第三號設備,有好多次,在可能要做成示範線的情況下又給停下來了。但我們的研究工作一直沒有停。”

  針對這個項目,西南交大為什麽不自己來推廣?實際上,在西南交大這座學校,類似的項目還有一個,在青城山開展,而青城山項目似乎受到了學校意外的青睞,他們還將在學校新校區修建試驗線。“學校給青城山那個項目投了很多錢,而對我們這個項目卻絲毫不表示熱情。他們認為我們的應該由國家來投資。當然,這裏麵還有人事關係等問題的原因。”這是王素玉的解釋。

  西南交大科技處一位負責人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則是:根據資料,從1989年到2007年,學校對王氏夫婦的高溫超導項目有10個自然基金小項目支持,7個已完成,3個在研,學校共撥給匹配項目經費50多萬元。“主要原因在於他們的人際關係不好,與其他專業交往存在困難,並且‘要價’上千萬,學校正在建設新校區,經費困難。”

  而對青城山項目,學校投資也就是幾十萬,主要投資來自成都市政府——看來迄今學校對這兩個項目均沒有表現出過高的熱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