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月27日,我在慕尼黑官邸萬聖宮廷教堂首次結識了羅伯特-博世基金會的主席。因為那天,該基金會在萬聖宮廷教堂舉辦2007年度察米索文學獎頒獎儀式,該獎項旨在鼓勵生活在德國並具有移民背景的業餘作家對德國當代文學的貢獻。頒獎活動的精心選址、穿戴正規的各路嘉賓、其間穿插的薩克斯管和豎琴的演奏、以及之後的酒會等無不營造出地道的文學沙龍氛圍。從那時起,我就有心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將這家基金會的宗旨和運營理念詳細地介紹給中國網友。而我認為,當下正是時候,因為沒有最起碼的相互了解,辯論又帶有多少理性的成份?於是該基金會的兩位主席之一一英格麗德-哈姆(IngridHamm)博士便成為本期VIP訪談專欄的受訪對象。。。
以博愛之心避免衝突Bildunterschrift: 博世集團創始人博世先生
德國之聲:羅伯特-博世基金會不同於一般的德國基金會,您能否具體地介紹一下它的特殊之處?
哈姆:羅伯特-哈姆基金會是按照德國傑出的企業家:羅伯特-博世先生的遺囑創建的。博世先生在遺囑中規定,將企業的部分盈利用於公益事業。早在博世先生的有生之年,他就十分投入社會政治,尤其重視促進各民族間的相互理解。他始終堅信,在各民族間展開對話有助於提高各民族的富裕生活,避免衝突的發生。
德國之聲:您的同事,基金會的另一位主席貝爾格先生曾非常自豪地說,貴機構的獨特之處在於,羅伯特-博世基金會在博世集團中持股92%,基金會的前身是一個公司的財富管理企業。
哈姆:貝爾格先生說得不錯。但是現在象貝塔斯曼等企業也采取的了類似的作法。不過,博世將企業行為和財產管理嚴格區分,並為此成立基金會的作法的確在德國堪稱先驅。盡管基金會在博世集團中持股92%,但沒有投票權,不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不過,我們有權享受企業盈利,將企業盈利的部分用於公益事業。
德國之聲:而促進各民族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是羅伯特-博世基金會6大工作重點(科學、各民族間的相互了解、健康、教育、社會和文化)的重中之重。請問,當年,博世先生何以具有如此遠見和心胸?
哈姆:我們的創始人羅伯特-博世曾經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他就認識到,開展對話、相互了解的重要性。隻有了解對方,才能避免衝突。在這方麵,博世的想法甚至先於聯合國。
Bildunterschrift: 羅伯特-博世基金會辦公大樓企業經營依賴於和平環境
德國之聲:您剛才介紹的一切聽起來都非常美好和理性,但對博世企業來說又有哪些益處呢?
哈姆:企業從中獲益非潛,而且是決定性的好處。每個企業都希望建立自由貿易關係,擁有可靠的商業夥伴網絡、並了解自己的市場和客戶。事實證明,一旦某些國家,或不同民族間發生衝突,商業往來也會因此而深受其害。所以說,經濟依賴於和平的環境。博世先生是代表這一理念的先驅。在博世的有生之年,世界與現在完全不同,那時的企業行為以各民族和國家利益為重,如今我們已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經濟運作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可以說博世帝國的光芒永不衰落。1910年,博世就已登陸中國,不久之後,或者在同一時期開發了美國市場。企業國際化的基調在那時就已確定。
德國之聲:博世企業於1910年在中國開辦了自己的辦事處嗎?
哈姆:是的,博世那時在中國設立了自己的代表機構。借助該機構向中國市場出售自己的產品,建立自己的服務點,為客戶修理產品,使他們在遇到問題時有一個求助對象。
善打持久戰Bildunterschrift: 德國移民論壇
德國之聲:在促進各民族間交流方麵,博世基金會積累了自己的經驗。請問,貴機構最寶貴的經驗是什麽?
哈姆:我們向來善於打打持久戰。我們當然會不斷提出新的建議,有些項目可以在5、6年間完成,但我們的工作重點是放長線,製定10年、20年或半個世紀的長遠規劃和目標。有幸的是,我們不同於政治家,有條件堅持不懈地實施自己的計劃。我們不必總是跟在市場後麵跑,比如博世基金會開設的醫院就已有數十年的曆史。
德國之聲:雖說基金會的運作經費來源於企業盈利,但商場的變化有時是難以預料的。難道基金會的運作經費從未遇到過困難嗎?
哈姆:我們確實非常幸運。博世集團在過去數十年中保持了穩定發展。當然我們也很節省(擁有100名工作人員)。我們對企業分紅所得經費的使用始終比較克製,從不大手大腳,不會使企業因此而處於被動局麵。但企業也從未終止過為我們分紅。
Bildunterschrift: 2007年察米索獎得主對外來移民來說德國缺乏吸引力
德國之聲:有可靠的運作經費是保障基金會正常運作的前提條件。請問,博世基金會在國內遇到的最棘手難題是什麽?
哈姆:德國是一個生活著許多外來移民的國家,但融合政策卻不十分成功。亟待改進的地方有很多。對外來移民,我們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我們試圖啟動各種各樣的項目,與外來移民一道實施這些項目。比如我們出資讚助成績優異的外來移民子女,為孩子們舉辦暑期活動,使外來移民和其後代消除不被重視的感覺。比如察米索獎的頒發就是其中的項目之一。
德國之聲:全球化改變了世界,但許多德國人似乎並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一點?!
哈姆:是的,按理說,在全球化的當今社會,來自哪一國家應該不再重要。既然經濟關係已實現了全球化,人與人間的關係也應如此。不過,我們在這方麵還存有嚴重不足。我們必須學會如何改變目前的不利現狀。
德國之聲:您認為,這是否與德國人的性格有關呢?
哈姆:可以說,德國人還是比較開放的,我們有過慘痛的曆史教訓,它使我們認識到,寬容和對話是多麽的重要,甚至可以說至關重要,如果人們不想重倒曆史覆轍的話。從理論上來說,在麵向世界這一點上,我們需要向美國人學習。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我堅信,我們也能做到這一點。因為德國的外交政策已非常國際化,德國的內政亟需跟進。
促進民族交流從青少年做起Bildunterschrift: 哈姆女士在中國
德國之聲:羅伯特-博世基金會是促進各國人民間對話與交流的典範。請問,您所領導的基金會有哪些寶貴的建議?
哈姆:我認為,青少年在此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所以,我們始終重視促進各國青少年間的交流,出資幫助德國中學生去中國學習,為德國中小學生在學校裏學習外語創造條件。德國學生對中國都很感興趣,但也有一定的膽怯心理,因為中國文字與德語的差別實在是太大了,但我堅信,在若幹年後,生活在德國的中國人也一定會有與生活在這裏的法國和英國人一樣的感覺。
德國之聲:正如您剛才所說,博世企業於1910年開始進軍中國市場,但該集團的基金會登陸中國才有兩三年的時間。博世基金會為何如此謹慎?
哈姆:近5年前,我們才開始考慮中國,我們一直擔心,中國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大了,我們難以在如此地域遼闊的國度開展自己的業務。但在我們去中國進行實地考察後,基金會領導層於兩年前決定啟動亞洲項目,中國是重點。
如果不想被中國摔在後麵 德國需加緊努力Bildunterschrift: 法蘭克福一角
德國之聲:中國於上一世紀90年代初允許私人基金會運作。您在中國考察期間是否與中國同行發生過接觸,您的印象是什麽?
哈姆:我們與中國私人基金會的接觸相對來說不多,但與中國官方機構的接觸要多一些。我們知道,中國有些企業對成立基金會,與德國基金會建立聯係極感興趣,比如他們很想了解建立基金會的法律手續,其運作具體內容等等。與中國同行建立聯係,展開對話是我們的下一個目標。但有一點必須強調,絕大多數到過中國的德國人或歐洲人都非常佩服中國的驚人成就。比如中國近5年來來建起的高速公路長度是全歐洲新建高速公路的一百倍。凡是到過北京和上海的歐洲人都會被這些城市的規模,現代化的程度,中西方文化的有機結合所深深打動。中國人對來賓的熱情友好,對德國、歐洲文化的濃厚興趣簡直令我們感到羞愧。尤其是擔任領導職務的中國人中有不少曾在德國和瑞士留過學,他們對歐洲文化的了解理解,對德國瑞士哲學家的了解都非常到位,而我們則缺乏對中國文化的起碼了解。尤其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中國人的智慧、進取心、目的明確以及知識分子的卓越貢獻等。我們甚至認為,德國應加緊努力了,如果我們不想被中國人摔在後麵的話。
Bildunterschrift: 架設德中科學橋梁
德國之聲:您對中國讚不絕口,許多剛從中國返回的政治經濟媒體和演藝界人士都持類似的觀點。毫無疑問,中國之行帶給他們強烈的思想衝擊,但就沒有一點負麵印象嗎?
哈姆:當然了,從踏上中國國土那一刻起,就使人們意識到那裏的環境遭嚴重破壞的問題。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所以環保、氣候變化和能源短缺等問題都表現得非常突出。當然中國已為解決這些問題付出了積極的努力。我們為此出台了名為“科學橋梁”的項目,旨在加強兩國科學家在能源、水資源和環保領域的合作。我們不應自視高人一疇,因為德國本身就是能源消耗大國,美國消耗的能源更多。但我們可以與中國專家們一道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案,改善環境。
德國之聲:羅伯特-博世基金會的中國項目才剛剛啟步,到目前為止,您所遇到的最大難題什麽呢?
哈姆:我不得不承認,事實是,我們遇到的難題比我們預料的要少得多。我們從中方知識界和政界獲得了很多友好的支持。我們的最大問題在於,如何在如此之大的中國進行項目招標,之後進行選擇。但這都談不上是真正的問題。
德國之聲:羅伯特-博世基金會在中國的具體發展前景是什麽?
哈姆:我們剛剛在我們的網站上登出了一個大規模的新聞媒體項目。我們正分期分批送德國校長去中國,努力在德國學校中將中文作為必修課。為相關學校提供教材,並促進德中學生間的交流,另外,我們正在考慮設立德中衛生健康論壇,使中國人了解,健康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麽?怎樣的身體是健康的身體?在這方麵,我們可以相互學習。在文學翻譯方麵我們也提供相應的支持。文學、新聞媒體、教育和健康是我們在未來數年中的工作重點。
促進對話 不介入他國內部衝突Bildunterschrift:
德國之聲:您一定跟蹤了有關中國西藏政策的辯論,以及中國人對德國某些媒體不實報道做出的反應。作為促進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資深人士,您對此持何種觀點?
哈姆:促進各民族間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我們的工作重點,所以我們一向主張展開建設性對話。我們絕不介入某個國家的內部衝突,對於諸如中國的西藏政策議題的辯論,我們是從不發表自己的觀點的。西藏與中國中央政府間的矛盾已有數百年的曆史,這是政治專家們的課題,如何評價這些問題不是我們基金會的分內職責。我們的任務是保持對話,在必要時刻促使衝突各方政治家們在談判桌前展開對話。不介入是我們在工作中積累的寶貴經驗。保持友好的對話基礎對我們來說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