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德法對華政策,一個強硬一個圓滑(圖組)
(.com)雖然都把人權作為對外政策的一個基點,但在對華政策上,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齊所選擇的“戰鬥”表現,卻獲得了截然不同的“戰果”。
盡管因會見達賴喇嘛導致德中關係日益惡化而在國內遭到批評和指責,但德國總理默克爾11月28日在議會發表基調演講則對自己具有爭議性的政策進行辯護,堅稱德國的對外政策不會再與國內政策分開。
國際先驅論壇報的文章指出,以往隻是總提到思想自由的默克爾,在當天的演講中走得更遠一些,她強調,德國“政府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是建立於價值之上。”她說,這意味著“人權政策和追求經濟利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決不能讓它們相互矛盾。”
默克爾的這番言論涉及到歐洲聯盟正展開廣泛討論的中心問題,那就是該聯盟應該如何處理與中國和俄羅斯這樣的關鍵經濟夥伴發展雙邊關係,因為這兩個國家仍在繼續違反民主標準。默克爾和法國總統薩科齊都表示,要打破其前任所表現出的無條件支持的特點。
11月26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儀式,歡迎法國總統薩科齊訪華。新華社
不過,薩科齊的實際行動卻與默克爾大不相同。在剛剛結束的為期三天的訪華期間,薩科齊用要求作為一個主要經濟體的中國做一個“更負責任”的大國,取代了其前任希拉克所提出的“戰略夥伴關係”。薩科齊還敦促北京允許人民幣進一步升值,並告訴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如果北京未能在下一輪國際氣候談判中減少碳排放,可能會遭遇進口製裁。
但作為一個率領龐大商業代表團的總統,薩科齊中國之行卻簽署了價值200多億歐元的合同。可在推動他決心不辜負他所說的“道德外交政策”方麵,薩科齊卻要比默克爾表現得更加沉默和平淡。
國際先驅論壇報說,不象德國總理默克爾最近對中國的訪問那樣,薩科齊很少在公開場合談論人權問題,甚至都沒有帶上經常陪伴他一起出訪的人權部長雅德(Rama Yade)。雅德已被告知,她不會成為訪華代表團的一員,而這個代表團卻包括七名部長。薩科齊辦公室則低調地解釋說,總統並未因此而停止在公開和私下場合跟中國領導人談論人權問題。
薩科齊在訪華的最後一次演講中也談到了一些人權問題,尤其是法治、記者活動和死刑。相比之下,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時,卻參觀了非政府機構,還會見了異議人士和獨立記者。盡管法國司法部長在訪華期間也這樣做了,但薩科齊則未與任何異議人士會麵。
此外,薩科齊還重申,法國支持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問題。他還明確強調,“法國不主張台灣獨立”,並稱台灣領導人準備在2008年進行的一項公投舉動,是“不合理”的。
文章指出,德國總理默克爾曾在9月不顧中國的抗議,會見了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但與默克爾的舉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薩科齊訪華時則表示,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並建議北京改善與達賴喇嘛對話的代表。一位要求匿名的法國政府官員表示,“你必須要選擇你的戰鬥。”
默克爾和薩科齊所選擇的“戰鬥”,獲得了截然不同的“戰果”。薩科齊帶著中國訂購的價值達120億歐元的160架空中客車,以及法國能源公司向中國提供的兩座價值80億歐元的核反應堆,滿載而歸;而默克爾結束中國之行返回德國時,則兩手空空。
德國聯邦議院左翼黨議會黨團主席居西近日在德國聯邦議會發言中,對總理默克爾的對外政策、人權政策提出批評。居西說,默克爾在人權問題上到處公開批評俄羅斯和中國,而在訪問美國時卻對美國的人權問題隻字不提。
居西指出,默克爾最近在柏林會見一些國家領導人時,根本就沒有按照自己所說的價值標準對這些國家的人權狀況提出批評。所有這些表明,默克爾在人權政策和外交政策上實行的是片麵的和雙重的標準。
德國媒體說,默克爾上台以來推行的所謂“價值外交”逐漸暴露出虛偽性,並使德國實際利益受到損害。這種做法受到來自政、經各界越來越多的批評。不過,默克爾11月28日利用在議會發表基調演講的機會,強調了人權在德國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這也是她針對各方對她會見達賴喇嘛的批評所作出的迄今最強烈的反擊。
金融時報指出,默克爾除了在議會發表演講對各方批評進行反擊外,她還接受了Stern雜誌的采訪。在采訪中,她為自己確定外交政策優先順序的權利進行了辯護。默克爾強硬地表示,“今後,我將繼續按照我認為什麽符合德國利益,選擇我要會見的來賓和我要訪問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