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終身不嫁又如何? zt

(2007-08-19 23:41:02) 下一個
終身不嫁又如何?

zt

2007-08-18 21:46:55


我今天本不想和你辯論,你一個勁地說我沒人性、冷酷無情,還沒完沒了了?好吧,既然這樣那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我們爭執的起源是伊麗莎白公主,先來簡單介紹一下她Elisabeth(princess de Boheme) :精通德語、英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並酷愛自然科學,於數學和物理方麵極有天賦。1642年24歲的伊麗莎白認識了46歲的笛卡爾,從此開始了她長達一生的思哲戀愛,並因此拒絕嫁給王室。但囿於當時的門戶等級製度,兩人雖然相愛卻不能結合,於是他們一直保持著書信聯係(可能還有現實中的接觸)。後人,如萊布尼茲正是通過伊麗莎白公主和笛卡爾的這一親密聯係才得以更好的體悟笛卡爾的哲學理論。笛卡爾死後,伊麗莎白公主進了修道院(un couvent en Westphalie)並在那裏結束此生。她成立了笛卡爾哲思沙龍並傾其一生致力於笛卡爾哲學的研究和傳播,終身未嫁。



你說伊麗莎白公主好可憐,一身未嫁,80幾年獨守清閨。你說她過於迂腐,過於壓抑自己,不知道享受生活。在你看來,她那樣有才華的女人,又是個讓眾多男人傾倒的大美人不知道充分享受男人,享受性的快樂,一輩子就盯著個笛卡爾實在是愚蠢。總之你認為她過於天真,不現實、不理智。

我首先要指出你的兩點錯誤。第一,你的出發點是利益而不是理智。你曆數一個女人獨守清閨可能的孤獨和寂寞,你擺出所有人性的正常需求,所以說伊麗莎白為了她心中的“夢幻騎士”竟然不正視一個正常的女人現實需要,是一個活在自行編織的愛的空中搖籃裏的天真女孩兒,因為不現實,所以不理性。我問你,在她那個時代又有幾個男人可以誇口說自己在理性和思辨上勝過伊麗莎白公主?就連笛卡爾本人都折服於這個年輕女孩的才華和精湛到不可挑剔的邏輯推演能力不是嗎?你所謂的那些生活需要,那些能帶來“好處”的東西,這麽聰明的女孩兒她難道不懂嗎?你所說得種種利害關係她能想不明白嗎?沒有人比她自己更加明白孤獨和寂寞是怎樣一種滋味,而她毅然拒絕Pologne國王Wladyslaw四世的求婚,主動地選擇了一生守候笛卡爾恰恰是出於她強大的理性!大凡最瘋狂浪漫的想法都出於最縝密的大腦。理性和感性並不是絕然對立的,這隻是一個尺度的問題。很多人之所以擁有強悍的理性隻是為了更好的捍衛真實的感性。她不是無知才作出這樣的決定,而恰恰是太自知!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深愛的是怎樣的男人,這種男人不可被替代!並因此在那個等級製度森嚴的體製下用一生不嫁來捍衛她這份真實純粹的愛。她如果理性不夠強大就不可能堅持住自己,麵對種種人性需求上的誘惑而放棄自己內心的最愛,委曲求全的嫁給一個她不愛的男人。她很明白一覺醒來發現與她朝夕相處的枕邊人並不是讓自己心動的男人是怎樣的一種感受,那是徹骨的失望和痛苦——被理想和現實間的差距(gap,ecart)所撕裂的痛苦。試問這樣又能給她帶來什麽“好處”呢?她就一定比單身更加幸福嗎?她很有可能因為對現實的不滿意而離婚,或是更加脫離現實而沉浸在美好的回憶和幻想中並因此患上十分嚴重的精神和心理疾病不是嗎?第二,你認為她有太多東西沒有經曆和體會過,她的一生過於壓抑,所以是沒什麽幸福可言。我不否認她的人生經曆過於簡單,也承認這種壓抑的真實存在,但我要指出的是你並不能因此得出她不幸福的結論。因為幸福不是用數量來衡量的。就像有錢的人不一定幸福一樣。唐璜有過一千零三個情人,但他仍然沒有找到他的“唯一者”,他注定找不到!他又幸福嗎?他還不是永遠都在歎氣和不滿意中,永遠都在尋找,卻永遠都找不到他的最愛。相比之下伊麗莎白公主是十分幸福的,因為她已經找到了她的唯一!李敖的晚年也十分幸福,不是因為他這一生經曆過多少女人,而是他終於找到了讓他的心不再流浪的天使,他的王小屯!這個純淨、恬靜、無爭的女孩將易拉罐環套在手指上以表示對戒指的不屑。就憑這一點她都十足可愛!再說說你自己,你已經體會過多少個男人了,你又幸福嗎?對於男人你的困惑似乎比我要多的多,因為你從來不清楚自己到底要找怎樣的男人。你甚至患有憂鬱症,並嚴重到要服藥的地步!你換男朋友就像換衣服,基本天天都在嚐“鮮”,卻同時天天都在叫喚,說生活真無聊不是嗎?幸福首先是一種智慧,而智慧的獲得基於認識你自己。你了解你自己嗎?你明白自己的需要到底是怎樣的嗎?你不耐煩地打斷我:“關你屁事!我不需要你對我的生活嘮叨”

關我屁事?那你幹嗎來法國找我呢?明明知道我又要嘮叨你。實際上這是我們由來已久的爭辯不是嗎?四年前我們選擇了不同的哲學立場,並因此分道揚鑣。你是一個徹底的體驗派,你天天在引用那句德國諺語,說“隻活一次等於一次也沒有活”,因此你說人生苦短“須盡歡”,要最大可能的體驗。而我引用蘇格拉底那句名言:“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來告訴你不要盲目的去追尋,否則你隻會在數量中迷失自己,體驗越是多越是不了解自己,越是沒有價值,生活沒有質量可言。我們同時看了昆德拉的《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可你又得到了什麽呢?你說你要像托馬斯大夫那樣追求一種輕鬆的生活,而我告訴你“輕”往往比“重”更難以承受,因為你在輕飄飄中丟掉自己,找不到什麽有分量的東西可以讓你的心“沉”浸在幸福中,隻能一輩子活在空虛中,可是你不聽。你嫌我的生活過於理性,過於乏味,缺乏精彩。你說我是斯多葛派在當代的活化石,是空有一身細皮嫩肉的、保守的小老太婆。你甚至打算送我一個大木桶!對不起,我不是第歐根尼!

你是個很容易走極端的人,我隻是強調要不為物役,你卻認為是要拒絕一切物。我說我崇尚簡單、回歸的生活,結果就被你說成是禁欲和苦行。我告訴你智慧和知識不一樣,知識是認識多,而智慧是認識多中的一。經過這種層層“剝離”的“歸一”過程,經過這樣的簡化和“過濾”,最後你才能找到最真實的你!早在泰力士時他就說過對於人而言最難的事就是認識自己,並因此“認識你自己”被當作神諭掛在德爾菲神廟裏。我反反複複的告誡你認識自己的重要,可你從未聽進去。你真的不應該學哲學,實際上你也是當年你們哲學係我最不願意見到的人不是嗎?可你偏偏又是我的朋友。並且很諷刺的是你的名字竟然叫Sophia(智慧),可你的行為像是個追求智慧的人嗎?讓我們拿事實來說話吧,看看你現在的身體,成什麽樣了?才走了幾步路你就喘成那樣,還埋怨我走路太快。那我要是以正常速度步行你豈不是要開著車來追?你根本不能卸妝不是嗎?你那與年齡不相符的皺紋,還有那一臉斑是從哪兒來的?!你不要讓我猜你這些年都在幹些什麽!小姐,你才24歲!!!而且你還要比我小幾個月不是嗎?你出去問問,看有誰會相信你比我年齡還小!你看到我隻用一盒晚霜驚訝的不得了,你那兩手提箱化妝品並沒有讓你顯得有多麽年輕不是嗎?你還不清楚原因嗎?因為我從未像你那樣糟蹋過自己的身體!你的身體已經虧欠太多了,小姐!照你這樣下去再過5年我還是會比你年輕,更年輕。這就是你力行體驗論的代價,你既抽煙又酗酒,下一步還想幹嘛?我看該吸毒了吧!其實這才是今天讓我十分氣憤地原因,因為我不忍心看見我的親人和朋友這樣糟塌自己的身體和健康,我會很心痛!

你知道我為什麽還一直當你是朋友嗎?因為你很誠實、很真實,你甚至從來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想幹什麽就幹什麽。你這一點讓我很佩服。此外,你很善良。所以我一直情願相信你那些在別人眼裏不檢點的生活作風完全是因為你的好奇,你還是個孩子!你說我保守、迂腐,是個不懂人性需要的刻板的書呆子,一個恪守成規陋俗的老古董。你好好說話行不行?我若真是個頑固不化的老不修就不會有你這樣的朋友!你知道你當年的行為已經讓同齡的女生很跌眼鏡了,大家甚至瞧不起你,說你放蕩!我有這樣說過你嗎?當別人在下麵說你嫌話的時候我甚至幫你打趣,說史書記載上的郭嘉還是個生活作風不檢點的人哪!在我眼裏你要比那些表裏不一的偽君子可愛的多!所以作為朋友我今天仍然囉嗦的叨叨這些你不願聽得東西,總有一天當你失去了最後的那一份真實時,你也就不再是我的朋友了,我才懶得管你呢!

伊麗莎白公主並不可憐,她也不屑於別人的憐憫,她這是可愛和可敬。真正可憐的人是你自己!我最後一次告訴你,放棄你的體驗論吧,實在是太可怕了。我很有理由相信你會在某天無聊到無法忍受的地步後去自殺。我隻是希望你能找回自己,找到你的“唯一”,你真正的幸福,讓你的心安靜下來。如果硬要說伊麗莎白公主可憐的話,那隻有一點就是笛卡爾死的太早了,使她不得不獨自麵對半個來世紀的孤獨,而不是她一生未嫁。對於一個自知的人而言她已經擁有智慧;對於一個有智慧的人而言,她已經找到了她的最愛、她真正的幸福,她很清醒地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終身不嫁又如何?







簡能

2007年8月18日

於法國裏爾

記於一場令人討厭的爭辯後

評論(5) 引用 瀏覽(1799)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匿名]liang shi 留言時間:2007-08-19 00:51:47
讀你的文章對我總是一種享受。真喜歡你的慎密的思辨力和豐富強烈的情感,還有活潑的文風。讚同你的觀點too!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時間:2007-08-19 01:00:47
情緒激昂,真情切切,是一氣嗬成嗎?

在這個博客找一個喜歡哲學的人還真不容易,對後現代感興趣嗎?喜歡中國的古典哲學嗎?歡迎來一起思考哲學:http://blog.creaders.net/murongqingcao/




作者:[匿名]老禿筆 留言時間:2007-08-19 16:26:33
嘿嘿,偶然看到這篇文章。好,情理皆佳,小姐文筆流利頭腦清楚。 不過,你的朋友和你在人生價值觀上大相徑庭。勸告也可以適可而止。我讚同“人生得意須盡歡,“ 不讚同那個公主的寧折不彎的理想追求。但是,每個人的個性不同,別人無法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點另外的人。




作者:[匿名]極端 留言時間:2007-08-19 18:13:15
從文字裏似乎無法看出“伊麗莎白終身不嫁”做立論可以說服對方(作者朋友)。第二段裏羅列的理由並不能說服人,絲毫沒有邏輯關聯,以後的大段大段的挖苦諷刺甚至謾罵更加無法讓人信服。可以說筆鋒犀利,但於事無補,感覺作者其實和作者朋友一樣,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強加於他人。

誰是生活真諦的領悟著?伊麗莎白?作者?哦,恐怕沒有。但每一個人又都是實實在在地生活者,其實領悟者是每一個人自己。




作者:[匿名]紅葉 留言時間:2007-08-20 07:20:48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