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想海歸?會拍馬屁嗎?

(2010-03-20 02:59:53) 下一個
    一是勤跑特送的人。有句俗話將這類事件總結的惟妙惟肖、如木三分: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小跑小送,平級調動;多跑多送,提拔重用。現實中,許多官員選人用人也正是這樣暗箱操作的。
    
    這類人不僅“官欲”最強,他們“孝敬”領導甚至超過了孝敬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深知官場潛規則,並把那些潛規則運用、發揮的淋漓盡致。為了達到升官發財的目的,這類人整天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研究領導愛好、揣摩領導心思和營造一些政績工程做秀上。隻要一遇到重大節日,或者領導外出學習、婚喪嫁取之機,他們就會曾機揣著沉甸甸的鈔票,開始了肮髒的“交易”。
    
    在一個地方或單位,提拔重用這樣的大事還是主要領導說了算,因此有的人往往要破費很多錢財去打通一道道關口,最後雖然當上了個小官或副職,但若要謀取一個最好最理想的位置,或者想繼續升遷,那隻有繼續將勤跑特送發揚光大了。
    
    當然,勤跑特送的人並不是把禮都要送到一把手那裏。其實,他們各有各的升遷渠道和靠山。倘若沒有這樣的渠道和靠山,那就得帶上厚禮去拉關係了,否則他們的前途就會暗淡無光,甚至是一輩子都不能“進步”,沒有一點起色和多大作為。而那些大送特送的人,就會扶搖直上、連升幾級,真可謂官運亨通、風光無限。
    
    二是“官二代”及領導的親屬朋友秘書。與第一類人相比,這類人並不需要勤跑特送,他們隻需要有這樣特殊的背景和關係就足夠了。
    
    俗話說,朝裏有人好做官,近水樓台先得月。如今,這樣的問題不但沒有得到徹底根治,而且手段更加隱蔽周密和有恃無恐了。這裏所說的領導,當然是有一定的品位和權力的人了。比如對一個縣來說,至少要是個縣處級的人物,或者是某個強勢部門的領導。按照有關任免規定、程序及德才情況,盡管他們的子女、親屬、朋友等表現的很平庸,甚至很差勁,但是他們照樣能夠得到提拔重用。這是因為他們的背後有這樣強硬的靠山,有這麽一個舉足輕重的爹或者娘,一般人怎麽又能夠與其相提並論呢?
    
    對於縣上一把手來說,明智的書記、縣長,無論如何也不敢得罪那些退居二線或者還在人大、政協等機構任職的領導的,而是提拔重用了他們的子女、親戚、朋友,等於是在為自己門前栽花,否則將會後患無窮。退一步說,一把手再貪,也不能貪到人大、政協領導頭上去了。隻有提拔了人大、政協以及老領導的子女、親戚、朋友,他們還有什麽話說?當然沒有了,即使有也說不出口。這樣對外還能夠冠冕堂皇地說成是公平、公正地以德才選人用人了。
    
    領導的秘書,大多是靠筆杆子寫出來的。不過,他們多多少少都沾了領導的光,否則他們提拔的也沒有那麽快。
    
    三是有錢有勢的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的確有一大批人依靠黨的好政策先富了起來。不過,他們並沒有兌現先富帶後富諾言。這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他們不在滿足於那些物質和金錢上的刺激享受了,而是想在政治上有一席之地,即花錢弄個文憑,再買個官當當,這樣能夠旱澇確保豐收。
    
    最明顯的就是那些貧困地區,依靠僅有的一點礦產資源或其他門道暴富起來的人,他們的危機感和官癮表現的最強。因為一旦資源枯竭了,國家政策嚴了,企業效益差了,自己“傑出”的才能也跟著枯竭了。不過,他們手裏依然有的是錢,而某些官員們缺的正是錢。金錢是個好東西,誰人又不想要呢?官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官,最後才是做事。於是官商們一拍即合,打著發展地方經濟和“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幌子,暗地裏收足了鈔票以後,什麽副鄉長、鎮長、局長、縣長助理等等頭銜就給戴在頭上了,那些暴發戶搖身一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國家公務員和人民公仆了。
    
    可以說,許多比較正直的官員以及那些規範的選人用人製度,都是那些有錢有勢、又想當官發財的商人參與進來給弄壞和排擠了。不過,這個主要責任不在於暴發戶,而在於某些貪得無厭和無恥的官員身上。蒼蠅不盯無逢的蛋,他們打鐵自身都不硬,因此難免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四是趨炎附勢、討好獻媚的人。自古以來,在官場上許多趨炎附勢、討好獻媚的小人都很得誌,甚至都做了大官,而那些有才幹又十分正直的老實人,往往受人排擠,甚至沒有好下場。如今,這樣的現象仍然存在著。尤其是大多數領導都喜歡聽話的奴才,喜歡趨炎附勢的小人,甚至喜歡討好獻媚又獻身的人。於是權力和名利結合了,產生了嚴重的人事腐敗等問題。
    
    重用沒有用的奴才以及趨炎附勢的小人,因為他們很忠心,甚至沒有半點怨言或反抗,也不會危及到自己的地位,而且就像使喚自家畜生一樣乖巧和得心應手,這樣的人領導當然喜歡和放心;重用討好獻媚獻身的人,因為這樣的人能夠給自己帶來精神和感官上的超級享受和刺激,這樣才能充分享受當官做老爺的妙處。
    
    相反,那些埋頭做事,不善聲張“造勢”的老實人,其辛苦和業績往往不易廣為人知;他們清正自守,不好拉拉扯扯、吃吃喝喝,往往“人脈”不廣;他們不跑不送,不找不要,不善奉迎,往往引不起領導的關注。這些幹部專注幹事不會來事,講原則不懂圓滑,往往還會得罪人,更不用說提拔重用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