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事碰到一起了:一個是給夢龍博客大賽當評委,沒時間寫博客了,所有時間都用來看博文,看到眼睛酸疼為止;二是我周圍信教的朋友越來越多,就是跟不信教的聊天,也總有一個人說:咱現在缺點兒信仰。三是實在不習慣上海的黃黴天,又悶又熱,這種天氣下,我的腦子就壞損了。
也就是說在我腦子不轉的情況下,在每天看三十個博客還要記點筆記的情況下,在悶得喘不過來氣還得聽別人嘮叨信仰問題的情況下,我突然悟出來於丹,Acosta和瓊瑤都是靠寫當代的道德經出名的,是二十一世紀的傳教士。
先說瓊瑤阿姨,從八十年代開始就談論“愛”經,到現在信“瓊”教的人已經非常多了,老的“瓊”教徒都已經愛得有點瘋瘋癲癲的了,年輕的說話也絕對的不得了,戲劇的一塌糊塗。就拿我看的博文裏麵,一眼就能看出誰是“瓊”教徒,他們一說到男女情感的時候,都會堅定不移地給愛情下定義——是火、是水、是土、是泥巴,還得再戲劇一把——愛要驚心動魄、愛得海枯石爛、愛得死去活來。信“瓊”教的人象穆斯林極端分子,非得弄得很絕對才算是真的。這很恐怖,反正我看見這種愛得死去活來的都一律躲著——愛情恐怖分子,被他們愛上算你倒黴。
小A的文字我還是頭一次仔細看,屬於韓寒類文字的解藥。不冷、不酷、充滿了對生活的願景和希望。記得曾經和一個做農村工作的國家幹部聊天,他問我每天幹什麽,我說賣廣告。他笑著說,“我也是做銷售的。”
“你賣什麽?”我驚訝地問。
“我是賣希望的。”他回答道。
小A也是賣希望的,但是手段象東方的佛教,講究個悟性,啥東西都不說滿,自己琢磨去,雖然有點雲裏霧裏,但是還是挺舒服的。如果官方報紙的社論能寫成這樣子,願景和希望一定會暢銷。
於丹老師的作品已經家喻戶曉,唯獨我沒看,很慚愧。說實話,我對論語很無知,我隻知道,對於“女子無才便是德”、或者“唯女人小人難養也”之類的文字,我唯一的閱讀心得就是“你大爺”三個字。這當然充分反映了我不學無術的本色。我相信《論語》是中國哲學的經典就象我相信《聖經》是西方文學上一部巨作一樣,看是應該的,但是裏麵的東西已經過時了。別跟天主教那麽教條,都2007年了,還在跟安全套過意不去。不管怎麽說,在這種強大的主流意識影響下,我還是在當當網上買了一本李澤厚的《論語今讀》,準備學習一下。
有個學者曾經跟我說,人的道德觀念不是社會和學校的責任,是家庭的責任。這話細琢磨一下挺對的,開放的社會需要多元素化,完全統一的道德觀念對社會沒多大好處,還是靠法律吧. 這不,要是我當家,這“瓊”教的人還怎麽過啊!所以還是多元化吧,隻要大家都有點家教,我想我們都可以“不亦樂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