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尊重生命的觀念深入人心

(2008-05-26 08:26:19) 下一個
從曆史上看,中國曆來都比較重視災荒,曆代都有官賑。特別是到了清代,更是發展形成了非常嚴密而係統的救災製度。但也必須指出,清代災荒救濟偏重周濟受災群眾,安定社會,而缺乏以受災群眾為出發點的救護民眾生命、保障民眾生活的救濟。

由此可見,我們傳統的救災特點,真正關心的其實並不完全是老百姓的
生命價值,而是社會的穩定。

我們在這一次汶川大地震救災中的表現,有很多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與傳統做法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溫家寶總理多次強調救人是第一位的。這句話打動了很多人,因為說出了一個大家都認可的道理:任何時候都應該把人放在第一位。

在救災的過程中,要把這樣一種理念貫徹到我們行動當中,讓其真正深入民心。人溺己溺的人道主義和對生命的尊重是普世的價值,我們應該好好的張揚。

在救人的同時,爭取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量地顧及生命尊嚴。不光對活著的人尊重,對逝者也要尊重。救災之後,我們要考慮,如何讓這些受災群眾能夠更好地生活,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吃住,同樣要關心他們心理的健康。災荒給民眾帶來的恐懼,那種噩夢般記憶不是一下子能夠消除掉的。

台灣9·21地震後,有很多學者專門寫論文探討如何安撫受災群眾。醫學、社會學、人類學的學者都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去做實際的調查采訪,進行統計分析,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探討怎麽來進行醫療救助。

這種人文精神,對救災,對我們社會的和諧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對人的尊重和對人生命的關懷,對生命尊嚴的張揚,我們做得還是有欠缺的,需要繼續努力。(《21世紀經濟報道》5.19 作者:餘新忠)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