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機關算盡,不如學習優秀基民胡昌生

(2007-04-18 09:36:09) 下一個
一路追隨南方基金,六年隻買不贖--基民胡昌生的故事
時間: 2007年04月16日     新聞作者: 中國證券報 廖維

    從第一隻開放式基金成立、買入第一隻股票型基金起,胡昌生就從來沒有贖回過,甚至在淨值下跌的時候還繼續追加了投資,這個堪稱“鑽石級”的基民用自己的堅持換來了豐碩的成果。

  胡昌生說,自己的這種定力也是教訓換來的。

  上個世紀末,是一個全民皆股的時代。在朋友的勸說下,胡昌生也禁不住投身股市。因為自己是外行,就委托朋友代為操作,或許是投資理念的失誤,加上市場的因素,最後是虧損近半。盡管投入不多,但這次經曆讓胡昌生認識到,證券投資不能感情用事,需要理智和經驗。

  更觸動他的,是一個朋友的經曆。這個朋友做股票曾經輝煌一時,資金從幾十萬翻到上百萬,但是市場的漲落嚴重影響了他的健康和生活,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最終奪去了他年輕的生命。

  這件事深深地教育了胡昌生。“古印度聖者釋迦牟尼曾經這樣教導他的弟子:‘要做自己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隸’。如果自己從情緒到血壓都隨股票的漲跌而一同起伏,為追求利潤最大化而搭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那就太不值得了。”

  因此,當第一隻開放式基金問世時,專家理財的理念立刻就引起了胡昌生的注意。“當時銀行的存款利率一降再降,我也很關心別的投資渠道。當我聽廣播看報紙了解到證券投資基金是專業的理財團隊,基金經理是具有長期證券從業經曆的職業高手,尤其是管理費的提取方式使得開放式基金的規模和淨值與管理團隊的收益直接掛鉤,基金的業績和管理者的收益完全一致,投資者和管理者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標時,我決定把自己80%的資金用來買基金。”

  他選擇了前五隻剛成立的開放式基金,每家都買了相同的份額,然後開始觀察其效果。一開始淨值增長似乎很順利,可大約半年以後,隨著市場的消沉,熊市開始,基金淨值開始下滑,他買的五隻開放式基金都跌破了麵值。漫漫熊途中也有朋友勸他止損贖回,但胡昌生沒有隨波逐流,細心的他注意到此時基金淨值的下降幅度遠遠低於大盤指數的下降幅度,這反而使他相信了專家理財的經驗和開放式基金的可信。

  “當時很多人都說股市會崩盤,可我並不這樣看。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時候,股市也沒有全部崩盤呀,何況中國經濟如此高速發展,股市不過是虛高了,需要擠出泡沫。”

  因為相信經濟的高速發展終究會讓這個市場走向繁榮,胡昌生決定依靠專家的知識和能力來分享經濟發展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我覺得基金的價值被低估了,”所以他不但沒有贖回,反而在淨值跌到0.8元的時候,又追加了投資。

  由於覺得南方基金表現不錯,胡昌生後來基本上買的都是南方的基金,包括債券型、避險型以及準貨幣型等各類品種,由於認可“穩健成長”的理念,在股票型基金中重點增持了南方穩健成長。

  多年的投資經曆,胡昌生一直堅持“不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的原則。他把每月的工資收入留下日常家用的,其餘半數以上全都買了各種基金。為準備應急使用,他購買的是流通性好的準貨幣基金,為儲蓄增值,申購的是債券型和避險基金,為追求較高回報而持有股票型基金,其中股票型基金因其特有的性質胡昌生一直長期持有,到目前為止還從未贖回過,由於設置了紅利再投資,他還獲得了超過累計淨值的收益。“我的大部分資金都投資債券型基金和貨幣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的比例還不到30%,隻是去年股票型基金表現優異,我的投資漲了3倍,才使我的資產配置上股票型基金的比例占到了一半。”

  如今,麵對眼下基金銷售的 火爆市場,胡昌生反到異常冷靜。今年他沒有再買基金,他認為現在的市場已經到了一個高點,這時候沒必要再去主動追加投資,但由於他選擇了紅利再投資,實際上也是在追加投資。對不少基民把基金當成股票來炒的做法,胡昌生不以為然,他說反複地買和賣,一方麵增加了自己的成本,而且頻繁地買和賣,也會影響基金經理的運作,這樣實際上是損害了自己的利益,對雙方都不好。

  投資問回報。去年,基金的高收益吊高了基民的胃口,大家都認為今年基金的收益應該更上一層樓,而胡昌生不這麽想。他說自己的預期收益隻是真實利率的5%,也就是扣除通脹後的收益能夠達到5%就滿足了,“我追求的是利潤的可持續性,不是利潤的最大化,所以對平時的漲漲跌跌基本上不關心,平時要是沒事的時候就看看,有事的時候根本就不看。”其實,胡昌生現在的收益早已遠遠超出了這個比例,他說這麽多年投資下來,每年的複利也有20%,“這已經很可觀了!”

  胡昌生告訴記者,這買基金就好比種樹,你看楊樹長得快,但收益低,而像杜仲或是核桃木,種植時間雖然很長,但最後的回報卻很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