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北京龍泉寺學誠法師/ 深信業果——清淨持戒、解脫煩惱的前提

(2009-06-28 14:51:56) 下一個



學誠法師_新浪博客
學誠法師講經集
學誠法師的法語空間- 覺之路博客
學誠法師文集(全文下載) -- 佛教門戶網-【佛學研究網】 吳言生說禪



【法師引導】:如何感受無常?

   “當下有感覺到無常的同學請舉手? ”法師提問。

   “我剛剛康複,可能還會再生病。”一位生病的同學答。

    法師:無常分粗分無常細微無常,其實它時刻都在生活中。幾天前我打算曬一床被子,覺得明天應該是晴天,到了明天又覺得後天應該是晴天,結果到了今天就轉為陰天了。當時也有想到今天萬一天陰了怎麽辦,但又覺得不太可能,可它卻發生了,這就是無常。看來要把握當下啊!

    經論上說:“若有略能向內思者,一切外物,無一不為顯示無常。”


2、業感果的道理是真實不虛,從因果門入手是甚深教授。

    業感果的道理是真實不虛的。《百業經》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若對三寶境認真修供養福報是極大的;反過來如果瞋恨別人,一樣也有很多的過失。

3、發心出家應先看業果故事與祖師傳記,使心與皈依、業果的教授相應。

    大家準備發心出家,除了日常所學的內容,剛開始先要看兩類書:業果故事和佛陀、祖師大德的傳記。其它的書建議先少看,看多了就像師父說的:“隻有增加自己的知見,滋長我慢,成了所知障。”

    這兩類剛好對應阿底峽尊者赴藏後講的兩個教授:皈依、業果。要想生起相應皈依的量就必須要知道三寶的功德,要想知業果就必須要看業果故事。業果分為粗分的業果和最微細的業果。

4、知道業果才能清淨持戒,持戒必須要有配套的師法友環境。

    如宗大師說:“次於業果當由多門引發堅固深忍信解,是為一切白法根本。又戒清淨,不思業果必不得成,故思業果是真教授。”所以持戒清淨必須要知道業果,自己犯錯誤的時候,才會有慚愧心,才知道去找同學、找法師,向佛陀發露懺悔。如果不知道業果,就不會發露懺悔,那這個業就非常的可怕。當業累積多了就會很痛苦。了解了戒律不一定能持好,必須要有配套的師法友環境。

    不但如此。即使修習上士道的法類,業果也一樣重要。宗大師又說:“諸修道者,先恐失落明記取舍所有正念,設有所失無間能修者,亦因心中實畏忘失念時,為罪染著墮惡趣果,非虛言故。能生此心,尤以修習業果為要,吾等若未知此為甚深教授,則為斷絕道中精髓,聰叡所愛功德之本。

。。。距離就是我們的業障啊!當業障清淨了,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土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會近在眼前。

    初修學人,要想感受到巨大恒星的光芒,要從太陽開始,身邊的人最能照亮我們,當業障清淨了,內心的力量強了,慢慢就會接受到巨大恒星的光芒,這就是次第。 身邊的法師或同學會時常磨我們的習氣,勸諫、提醒我們,這樣反而改得會很快;所以必須從身邊的同行開始,才能慢慢地與師長相應。在與同行的相處中去實踐業果,這樣持戒也會清淨。所謂依師當從依僧起,依僧當從依友起。

5、戒律的特征是快樂、清涼、寂靜,持戒的目的是為了從煩惱中解脫。

    從今天起我們開始學習師父一篇開示《出家與受戒》。這場開示是對將要求受大戒的沙彌師父講的。師父說:“對一個出家人而言,求受比丘戒是人生的大事。”世間人以結婚為大事(眾笑),我們以受戒為大事。煩惱是束縛我們的繩子,戒律是刀子,能夠降伏我們的煩惱,絕對不是束縛。

    師父談到有七眾戒律,分別是優婆塞、優婆夷、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比丘、比丘尼,這七眾戒律都是讓我們解脫的。持戒是一種恒常的快樂,是一種清涼,是一種寂靜。開始可能會覺得‘何必自扣帽子,自討苦吃。’其實不是這樣的。

    第二點師父講到:“佛法是內明之學,是讓我們反觀自心的。”佛法就在我們的心中,真正求法需具備兩個條件:恭敬心希求心沒有恭敬心和希求心,隻求外在的文字相,到最後內心就會幹枯。當再遇到有人講法時自己就不願意聽了,覺得沒什麽。為什麽會這樣?因為沒有希求心、恭敬心,以為已經聽過了、懂了,不需要再聽了。其實自己真正認為懂的是文字相,甚至文字相都不是,隻是模模糊糊的一些概念而已。然後又沒有希求心,別人講的內涵境界就不相應,最後就自然不願意聽了。


 學誠法師在安居期間開講《大乘百法明門論》。此次係列講座題目為《心的世界》,一般每晚八點開講。

目前有以下兩個網絡直播室:學誠法師網絡講堂
http://www.heshang.net:20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