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業”的大致種類

(2009-03-23 15:22:02) 下一個

在佛教典籍中,為了闡釋不同的教義,業也有多種分類。為了讓讀者在以後閱讀經典過程中明了各種分類的含義,在這裏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從業的性質來分,有善業、惡業和無記業三類。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對善惡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時候在A地區認為是善的事物,但在B地區卻被認定為惡,那佛教是如何理解的呢?前麵我們提到過,佛陀以遍知一切的智慧觀察到,當某種業最終指向的結果是趨於快樂的,那麽就是善業;反之,如果某種業最終導致痛苦,就是惡業。那如何衡量導致苦樂的業呢?佛陀在經典中把善惡業的重點作了揭示,就是十業道,下文會具體述及。

雖然佛教內部學派對善惡的觀念有所差別,但十業道的善惡是佛教總體最基本的善惡定義。無記業是那些不能加以記別的業,比如單純的行住坐臥,這些業不能導致苦樂的結果,所以無法記別善惡,屬於無記業。善業在佛教中也稱為白業,惡業也稱為黑業。在五趣輪回圖中從內向外第二圈所分的黑白兩半,就是象征惡善兩種業。

從業的功能來分,有引業滿業兩類引業是指能牽引眾生到六道中輪轉的業,概分兩種:一種是能引至善趣的善業,一種是能引至惡趣的惡業。一般是指十善業道或十惡業道。如果造作了這些業,按相應的業而轉生於相應的善道或惡道。這種業具備能牽引投生之處的力量,所以稱為引業。

滿業是指能感得由引業所使而生至六道後所感受的各種快樂和不快樂的果報的業。譬如相貌、權利、資財、健康狀況等。由於各種滿業的差別,致使在善道中的生命也有貧窮、殘疾、下賤、醜陋等缺陷,譬如乞丐等;而在惡道中的生命也有具大福報等諸如意事,譬如富貴人家的寵物狗。同是人類,但在苦樂貧富等差別上的區別,就是滿業的功能了。

從業是否一定感果的能力來分,有定業和不定業二類  。定業也叫順定受業,是指一定要受報的業。在《瑜伽師地論》中說:“順定受業者,謂故思已,若作若增長業。”其中作已增長的業在《俱舍論》中說是指具備五種因的業:一是審思的原因,即不是偶然或無意所作。二是圓滿的原因,無論是犯一惡業道或十惡業道,隻要能感墮惡道即是圓滿。三是造惡後不起追悔和對治,任由增長。四是造惡業時有其他惡業為其輔助和助伴。五是所造之惡業必定能感異熟果。具備這五個條件就是作已增長業

不定受業是指不一定受報的業。在《瑜伽師地論》中說:“順不定受業者,謂故思已作而不增長業。”如夢中所作、狂亂所作、自性無記、對治所損等。這些業的能力低劣,所以將來不一定受報。

從業的受報時間來分,有現世報業、下世報業和後世報業三種。現世報業是指能在當生就受報的業,一般都是比較嚴重的業。比如殺害父母等,由於業的力量非常強大,所以當世就會得到報應。下世報業是指能在下世受報的業,也屬於偏重的業,所以會在第二生馬上受報。後世報業是指下世以後受報的業,或許在第三世後報,也許在非常久的以後受報。

從業的三界係屬來分,有動業和不動業兩種。動業是指在欲界內成熟的善惡業,因為行善作惡以及受報與否、時間等方麵都不確定,所以稱為動業。不動業是指在色界和無色界成熟受報的業,主要是指禪定的業。修持初禪以上的四禪定、四無色定的業,如果能成就其中的任何一種定,則下世必定生至相應的色界和無色界天。譬如現生若得到了初禪的禪定,那麽下生一定會投生在初禪天,不會改變。由於禪定業的這種穩定性,稱為不動業。

從業的本身來分,有身業、口業和意業三類。身業是指身體造作的業,比如禮拜、布施、殺戮、捶打、偷盜、淫欲等各種善惡業。口業是指語言方麵的業,比如誦經、讚美、詆毀、撒謊、挑撥離間等善惡業。意業是指思想上的業,比如各種思想、意誌等精神活動。經論中說,業的主體核心就是意業,身業和口業不過是意業的外在表現。

從業的造業者多寡來分,有別業和共業兩種。別業是指自己獨立造作的業,後果也是自己承擔。比如自己殺雞、偷盜,其苦報也是自己承受。共業是指集體所造業,其後果也是造業的集體承擔。比如集體去釣魚,團夥的偷盜,以及團體的慈善等,其後果也是集體承擔。在地震、火災等集體性災難中,大部分人死亡屬於共業所致,但險裏逃生者,則屬於他自己的別業。

從業的隱顯來分,有表業和無表業兩種。表業是指能夠表現出來,讓大家容易認知的業,比如身體的捶打業,語言的撒謊業等。思考等意業雖然他人無法了知,但也屬於表業,畢竟有思考的痕跡。無表業是指表業結束後所殘留的業,是隱蔽而難以讓人了知的業。譬如捶打業結束後,並不代表此業的完結,而因此留下無表業,這無表業也是以後捶打業受報的依據。

在佛教四大學派內部,對無表業到底屬於物質還是精神,各有自己的認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作進一步的研討。順帶一提,業是善惡業的一個總稱,本身並沒有善惡的特征。民間流傳的“造業”觀念,是一種世俗化的認識,往往用在某人受苦的時候,他們似乎把“造業”行為定義為惡了。但這並非佛教的觀點,單就造業來說,我們無法衡量善惡的果報。根據佛教,受苦是因為造惡業,享樂是源於造善業,無論苦樂的果報,都是造業的結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