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陀一手放下且手掌攤開,表示放下,一手抬至心輪處表示提起。放下的手中無物,提起的手上一朵蓮花表示有相,即放下是無相的、在內心裏的境界,而在事相上卻要提起才行,而且在此時提起一切事都是清淨行,因此以蓮花為相來表示一切相。在心輪處即表清淨心。提起和放下在彌陀相上是同時的,那就是說在內心放下不執著一切相的同時在事上要提起一切相,不能執理廢事把事情也放下。這樣才是清淨相、清淨行。在外相上和凡夫雖然沒什麽區別,但內心卻完全不同。因此淨宗提倡的是積極入世而並非一般人認為的消極避世。一句佛號是入道時要提起的相,待提起此相把提起的工夫訓練純熟了再放下此一相提起更多的乃至所有事相,這樣到理一心和事事一心的念佛工夫就能做到了。
地藏者,心地的寶藏也。地藏菩薩的表法乃是對地獄罪苦眾生的出離之道的開示,顯示出世尊的大慈大悲、不舍一人的無量悲心。首先開示這些罪業深重求出無門的可憐憫者雖處無間卻並非沒有希望。因為一切眾生自心本不增減、本無善惡,遍一切處皆不生不滅。哪怕周圍滿是地獄烈火此心仍然是光明淨潔、纖毫不染的。而且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故以菩薩手中托在心輪處的摩尼寶珠表示之,以示一切皆壞,這個不壞。以喚起他們自求出離的信心。
但是,此心雖不能壞,卻可以被自心迷妄所掩蓋深埋。地獄眾生的迷惑妄執已無以複加,致令此寶珠深藏心底不得時時現前,並且加之周圍時時被五陰熾火烈焰(表此道眾生心生無量之嗔毒之火)所逼,便稍有現前亦無暇照見和顧及。因此地藏之“藏”字有藏(cang)的意思,因藏(cang)的是寶珠,所以同時又有寶藏(zang )的意思。
那麽,既然如此就必得依靠憑籍外力的拯濟再加上自己的一念依歸之願心方得出離無邊苦海。因此,此道眾生既已積重難返,叫他放下已是毫無可能,不如讓她暫時順乎自身堅固的執著性,再置換其執著的對象,籍以提起此強烈的出離之心,深信和依靠佛菩薩(自心摩尼寶珠的化身,此界命名為地藏菩薩)的廣大威德和無邊願力得以解脫。所以我們看到地藏菩薩像雙手皆無放下之表法,而是各持一物,其中右手法器乃是錫杖,有破除煩惱,蕩盡群魔之神力。所謂“金錫振開地獄門”即是。另外,此相還表他力,另一手之摩尼珠又表自力。表明地藏法門乃二力法門且以他力為重。自力不可全無,外因再強也必得通過內因起作用才行。此法門施設與淨宗和密宗有相同或相似特征,即是在對施教對象既有迷情的處理上皆不同於禪宗一類修性法門從開示本心入手。一味的否定其起心動念的合理性,強調不加揀擇的本地風光和直下承當無所希求的自悟自證。而是先承認其妄執的合理性並加以合理有效的利用(也算是廢物利用吧,化腐朽為神奇之妙全在於此),不強調其有害的一麵而利用其有利的一麵,在不離自心的基礎上巧妙地將眾生的自心人格化,化自為他,並在法理上將自他從內涵上進行有機結合、卻暗通聲氣而不急於明示他人。一來解決了迷妄眾生
的眼前上手修持、迅速導入正行、離苦得樂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麵又照顧到眾生的長遠利益——將來自得心開時豁然明朗全他即自、最終攝他歸自,契入自他不二、萬法唯心之理體。是把最高利益和最低利益有機結合的大智慧、大善巧之作略,可謂契理契機、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之大手筆是也,嗚呼,憶及此時,焉能不慨歎佛恩難報,粉身莫窮哉!
舉凡聖者,無不是高高山上立,深深海底行!高屋建瓴,舉重若輕,仔細想來,我們崇敬的那位大覺也是如此。
我常常想,這二位佛菩薩真是慈悲到了極點,又配合得相當默契,一個衝鋒在最前線——滿是烈火和寒冰的地獄裏麵救度眾生,一個斷後——一直等到最後佛法滅盡時才離開。釋迦牟尼佛則不計名利拚了老命為他們做廣告。眾生能趕上遇佛的好時候不珍惜真是對不起他們啊,阿彌陀佛!世人處事不是著在相裏放不下,就是我、相對立提不起,要想提起放下同時就得一句佛號常念。
老師對我們的開示就有如地藏菩薩一樣,先是肯定我們的合理性,讓我們找到一個落腳點,安下心來,然後再給我們講大道,使我們心開意解、豁然明朗;先是把處於饑渴的我們喂飽再告訴我們還有更好、更高級的營養是我們可以得到的,老師悲智雙運就是地藏菩薩哦!
佛法是回到真常之路人生在錯誤之路中,一錯再錯,不知回頭,或是回不了頭,唯有知識如光,宣說正法,指出明路。偉大,用一顆如陽的慈心為有緣終生開示種種妙法,這些教育貫穿於曰常生活中,如真正老實肯做,依教風行,自會分分獲益,同沐佛光。這種超凡絕待的教育是珍貴的法寶,不可等同於世間的各級各類教育。在思悟中,才會逐漸明白,其實佛法是一條無上究竟圓滿的解脫之路。這是一般世間教育沒有的功用。一旦走入,真正堅持,清淨智慧,平安健康,慈悲精進。心有佛法,腳下寶路,身沐慧光,願利眾生,行遍法界,同獲極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