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格魯/ 觀修法門_動靜皆修一心三觀_智敏、慧華上師 (金剛動)

(2009-01-31 03:49:43) 下一個
http://bbs.guoxue.com/viewthread.php?tid=443138&extra=page%3D10

      凡種種相,包括器世間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乃至房屋、車輛,及情世間的人物、動物、和一切六道眾生,這一切一切,均以“”來形容。而這一切相,皆由本空本寂的自心所顯因此,隻要恒常地觀此本空本寂的心,或者是光明遍照的心,則自然而然對外界一切相都不住著,照了諸相悉如夢幻,此即是假觀更進一層,不但不住一切相,連自己的心念也不住,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心念,都一概不住著,如此內不住心念,就是空觀。即不住有、又不滯空,雙超空有或空有圓觸的時候,即為中觀。這也稱之為“一心三觀”。

      一心三觀,無論在靜中或是動中都應修持。在動中可依六祖大師的三十六對法而起用。如何是三十六對呢?譬如說看到一切色相時,即可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均由自心本空本寂之本體所現,心性雖然空寂,卻有能顯法界一切有相的事物,而一切有相事物雖林林總總林立在法界,亦無非是由本空本寂之心如幻而顯。如是了知,便契入“非有非空”的境界。空有同時,雙離兩邊,而顯中道。

      又如見到法界一切的動相棗世間一切相皆在動中,即使如金屬那般堅固物質,其中的原子仍是在不斷地分化,亦是在動的--即當了知:動相是因靜相所顯,若無動相,就分不出何者為動、何者不動。其他例如吾人心中的一切美醜、愛惡以及一切的愚智、貴賤等等,均用此對法,見到此邊,同時便亦見到另一邊,而達兩邊不住、中亦不立之境。譬如看到一個漂亮的女孩,不免為之心動,便當了知雖然十分美麗,卻如幻而顯,由自性本空而顯,雖然嬌美動人,百年之後,仍是一堆白骨,如此一觀,就不住美醜兩頭,遣立同時,既不住於她的外相,亦不住於自己的心念時,就自然入於中觀,到了不取不舍、不分別的境界。苟能如此,則一切語默動靜,皆不為縛,而起妙用,黃花翠竹,無非般若,對於一切法都如是稱性而修,不分別取舍而安住中道,這便是在動中修持“一心三觀”的方法。

      那麽在靜中要如何入中觀呢?隻要知能持咒及能觀光明的心本來空寂,這就是空觀;所持的咒、所放的光、以及所度的眾生,皆如幻而度,即是假觀;當空假都不住,就如《金剛經》所說:“滅度一切眾生,而無有一眾生得滅度者”,就是中觀的境界。因為眾生本非實有,雖度亦如幻而度,以如幻之法,度如幻之眾生,最後成如如之佛。講到這裏,就想到我的師父華藏上師,當初就把我一首偈子中“如幻之佛”改為“如如”之佛,令我非常受用。因為佛具足三身,佛的法身本非幻有,應當是“如如之佛”,義為猶如真如之佛,佛即真如故。

      剛才所講,是“一心三觀”在動中的修持。現在講“一心三身”,即法、報、化三身。自心不動的本體是法身,明白覺了的心是報身,能夠分別種種的心是化身,這就是一心三身,本自具足。

      凡一切相、一切念,乃至所修一切法,皆由自心所顯,都虛幻不實;而用來度生所用的一切息、增、懷、誅種種法門,亦由自性本體所顯;我們從皈依起修,到今天共聚閉關,亦是如幻而現。《圓覺經》雲:“於中百千萬億阿僧祗不可說恒河沙諸佛世界,猶如空華,亂起亂滅,”如是可知,連佛的淨土都是如幻地生、如幻地滅,何況穢土眾生?又雲:“法界海慧,照了諸相,猶如虛空,此名如來隨順覺性。”即是說,諸佛以法界如海一般深廣的智慧,照了這宇宙形形色色的現象、心識,猶如虛空,猶如夢幻,凡所有相皆是佛性流露,這便是諸佛隨順法性。由此當知:一切人、天、聲聞、緣覺、乃至菩提的修持方法,更無超越此“照了法界諸相,菩薩道中一切自度度他事業,皆由自心如幻而顯,本來空寂,畢竟歸於空寂”的方法。凡於持咒而又不忘自心圓明時,即承本法脈曆代傳承祖師灌頂加持,消除垢執習氣及無始業障之時。故此究竟了義的殊勝方便,不可等閑視之。

      修持較深入時,經常會有明點現前,此明點乃是束六和合為一精明的現象。所謂束六和合,即我們見色時不被色所縛,聞聲時亦不為聲所染,乃至鼻、舌、身、意六根都不染六塵的時侯,自然地就會有一個自性的光明明點現前。另外還有一種生理上的明點,為人體的精液,這在密法上是非常要緊的,盡量不可漏失。當然,我們都是在家居士,不能全免,但當加以節製,倘若損耗過多,自性明點就不容易顯現,不能速證菩提。所以平常的飲食要清淡,睡眠最好是床板,上麵鋪棉墊,蓋薄薄的被子,不可太暖。早上一醒就馬上起床,發自己的大願,不要老窩在熱被裏。孔子說:“食色性也”,人所不免,所以在衝動的時候,要馬上起床,攝心正念,持咒修法,並將自己的明月安住到頭上,觀想諸佛的光明向腦部灌注,並且摩檫雙掌日月輪發勢,按摩頭部和雙目,因為這時正是腎虧之時,所以雙目亦必須按摩,這樣就可以把注意力從下部移向腦部。同時亦可收到返精補腦、延年益壽的效果,自性光明也就容易顯現。諸位,學佛本是大丈夫所為,必須行人之所難行,忍人之所難忍,如此才望此生有所成就。

      講到成就,就不得不提到積聚福智資量。關於智德,我們都曉得要修心法。而福德方麵,就是心心念念都要利益別人,利益有情,但用此心,就決然成證。修行者倘若福德不夠,即使萬分精勤,往往易落到空邊,而長住空定,或遭各種障礙。福德深厚的人,覺受不斷增長,自然悟本皈元而顯現自性。但如彎曲心多的人,心中充滿了機詐,離平直的佛心太遠,根本連空定也入不得,更別說證悟自性了。因此,我們時時刻刻,心心念念,除了安住本體,就當利益群眾,願行相應,思維以種種方法,令眾生離苦得樂,究竟菩提。

      在修持途中,往往會有許多禪病出現,如《楞嚴經》中所說五十種陰魔,其中雖然有的是小乘果位的境界,但是我們立誌成就無上菩提,小乘的境界亦不需住著。五十種陰魔雖多,隻要兩個字就能免除一切陰魔之留礙,就是“不住”。凡一切相現前,知為空幻,即使諸佛現前,亦不住著。因為即使是佛身親臨,亦不免為應化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連佛亦不住,如此則可免一切的陰魔。

      待會灌頂時,智敏上師與我將送諸位每人一串手珠,希望諸位時時不離自己的手,隨時隨刻攝心修持。這難得的閉關勝會,雖然即將圓滿,但智敏上師和我對諸位關懷和期盼的心,是永遠沒有終盡的。希望下一次閉關,能與諸位再度共聚。更願我們今後生生世世能再相逢。

      在各位出關之前,讓我們共同發願,來圓滿本次的閉關:

      一、我今發心,願令法界一切有情,離苦得樂,圓證菩提,從今以後,念念安住正定,修持正法,念念相續,不令間斷。

      二、願盡形壽,直修無上心法,不著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乘諸佛菩薩,但願與法界眾生,同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三、願盡行壽、盡未來際,度盡一切眾生,若有一眾生未得度者,我誓不取正覺。虛空有盡,我願無盡,虛空無盡,我願無盡。

    以下自己可以再加各別的勝願,並每日持誦,以期圓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