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格魯_滅罪健身消災除病五輪作禮磕長頭法集要 (四大加行,十加行)

(2009-01-30 16:05:11) 下一個

http://hi.baidu.com/%C1%F0%C1%A7%B9%E2/blog/item/0fc7fbfc99674986b801a033.html

修行念佛人,往往身色不健,甚至病魔纏擾,最為行道之障,茲開西藏經籍中,對於滅罪健身消除災病,有最簡易速效之法,所謂五輪作禮磕長頭法是也。

藏密入門之前導,為四大加行,即
(一)念四皈依 (二)供曼達 (三)磕長頭(即磕大頭) (四)念百字明咒,

每一加行,應修十萬,以植修密之基礎,然後修持任何本尊之法,自不患不易成就矣。四加行之外,尚有所謂十加行者,即增(一)繞塔 (二)造塔(以印模印造小型泥塔) (三)造佛像(或以紙印刷、或用小泥模造) (四)念六字大明咒 (五)施食 (六)念宗喀巴大師讚,亦應各修十萬,此乃西藏黃教一定之軌則也。茲將五輪作禮磕長頭法,簡述其意義於後。

磕長頭法者,先製一木板,其長度約比自己身量長出一肘,其板須用桐木,取其平滑無節,即長約七尺寬約三尺之一長板,板之前端,須較後端墊高二寸,平放地上,以為全身五體俯伏之用,對麵懸掛上師佛會圖(係密宗掛像,像中以宗喀上師為中心,周圍環繞佛菩薩護法等),以為禮拜觀想之用,如係禮塔或禮拜舍利,則不供像亦可,禮時將板平放地上,對像端正站立,兩足並齊,觀想自身化身無量數,與塵相等,恭敬合掌於胸前,惟兩掌相合時,掌中須留空處,兩掌虛合,不可合緊(其義詳後說),然後三門頂禮,所謂三門頂禮者,即最初兩掌上舉至頭頂以上,次由上移下,初移當額而少住,斯時觀想對麵上師額間有一 (嗡) 字放白色光,下照我與廣塵數相等之額間,消除我自身及一切眾生身業所造罪障,頂禮於佛部諸尊,祈求加被,是為“身頂禮”,次移當喉而少住,觀想上師喉間有一 (啊) 字放赤色光,下照我與塵數相等之喉間,消除我自身及一切眾生與業所造之罪障,頂禮於蓮華部諸尊,祈求加彼,是為“口頂禮”,次移當心而少住,觀想上師心間有一 (吽) 字放藍色光,下照我與塵數相等之心間,消除我自身及一切眾生意業所造之罪障,頂禮於金剛部諸尊,祈求加彼,是為“意頂禮”,此即三門頂禮之秘義,如是身口意三業既淨,然後展開兩手匍匐板上,兩手掌用力向前推動,兩腿亦同時伸直於扳上,此係推開六道門之標義,觀想我與一切眾生,獲得解脫,斯時兩手兩腿平伏扳上,不可昂起,因所謂五輪作禮者,乃指兩手掌,兩膝蓋骨,及頭額,一並著地而言,五輪亦稱五體或稱五支,惟普通一般磕頭者往往頭額不觸地,即學佛人亦未注意及此,而在西藏經中,則謂頭不著地,不但無功德,將來須招墮入懸頭地獄之報,設得人身,亦得駝背之患,蓋缺少一支即不得稱為五輪作禮也,頭既著板,斯時不可久伏不起,應即將伏地之兩手,由上漸依板麵向下移動,同時兩腿旋即起立,然後兩足仍並立不動,俟氣息平定後,再繼續行之,如是循環不已,隨力多磕,如兩手掌生痛,用塊門小棉絮墊於掌下為助亦可,若發願磕十萬,記數時,則於磕頭板前方,用散珠若幹枚先記其數,每一禮時,於狀地之際用手過珠一枚,以記其數,大凡有病之人,必有業障,此乃消除罪障、健身之法,初習磕時每覺身重如山,氣喘頭眩,且觀想亦多不易,但須量力,每次磕數少亦無妨,至七天後,逐漸增加,即覺身輕如羽,其健筋骨舒血脈之功效,視太極拳、武當拳、易筋經,以及其他一切健身之法,均為殊勝,蓋任何運動之法,隻能健身而不能消除罪障,以此磕長頭法,禮拜舍利佛塔者,往往感出舍利,或佛塔放光,其功德真有不可思義者,尚何罪障之不消乎,西藏文經軌中,關於五輪作禮姿式,及觀想作法,密義甚多,為中土所未譯出,茲為普利一切行者起見,特將關於頂禮之經軌,摘錄數種於後,以下均按照西藏文原本譯出,字字均有來曆,讀者勿啟疑念為幸。

禮拜前導咒 (此咒為禮拜前之前導,於初禮時,三禮三誦,則以後每一禮即變千數):
嗡南莫曼殊西利耶(一) 南莫蘇西利耶(二) 南莫烏德摩西利耶莎哈(三)

謹按此陀羅尼,見《晝夜六時福善相應作法利樂妙道篇》,其第一句,謂頂禮文殊師利菩薩,第二句謂頂禮妙吉祥菩薩,第三句謂頂最勝吉祥菩薩,於頂禮時,先於佛像或塔前,兩足並立,先誦此咒,以為頂禮前之引導,其所得功德,能以一之變成千數之禮,三禮三誦後再改誦其他經咒。

繞塔變千數咒 (此即寶幢佛心咒,功德如以下所述):

南莫婆格倭迭(一) 嘞德納格也杜喇嘉鴉(二) 德塔格德鴉(三) 阿爾哈迭三藐三布鴕鴉(四) 嗡嘞德聶嘞德聶,摩哈嘞德聶,嘞德訥,聶毗嘉耶,莎哈(五)


謹按此咒若譯為漢文,謂頂禮世尊,如來,應供,正偏覺,寶幢佛之義,於繞塔時,念誦此咒有變成千數無盡無量之功德。

釋迦牟尼佛心咒

嗡、穆聶穆聶、摩哈穆聶耶、莎哈

上為釋迦牟尼佛心咒,於禮佛塔時念誦此咒亦有無量功德。


宗喀巴大師讚:


音譯:

密格得嚜則衛.迭而欽金惹細格(一) 池伊嚜得欽貝.汪波嘉木貝央(二) 杜得繃嘛盧交木在桑衛達格(三) 康金鎧貝租格金宗喀巴(四) 羅桑查貝沙不拉巍而哇得不(五)

義譯:

無緣悲藏觀自在,無垢智王微妙音,

盡摧魔軍秘密主,雪山智嚴宗喀巴,啟請善意名稱足。


懺悔偈: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以上任擇一種,皆可於禮佛及塔時誦之,明勝請問經雲“若有人於佛塔造像稽首作禮者,其人於諸天中或於人中,得最大之恭敬處”,聖觀世音菩薩經雲“合掌頂禮佛塔像得居天上,自在天,若於人間成人王,複次不轉成貧乏”,此偈謂頂禮者,生生世世,為諸天人之所恭敬,而成天人之王,永久不虞貧乏,所說功德如是也,《菩提道次第加行六法修習儀軌清明莊嚴修習妙道津梁》雲,頂禮作法,必須全身匍匐於地,展手作禮,次五輪作禮,次兩足並立,合掌於頂,中至喉,末至胸,若兩手掌緊緊合者,是為外道合掌法,將來生於無佛之土,故不如是,必須十指相合,手掌相合,其功德猶如頂髻。五支投地磕法,是為最要,若伏地時,昂其頭額而不落地,將來必招懸頭地獄之報,設生人中,亦得駝背之患,故必順合其法。所謂順合其法作頂禮之功德者,係以身所壓之塵數,與身相等,謂生轉輪王是也。複次,觀想自身有無量無數之變化,念普賢行願品而頂禮之。

《持律大法師教法妙善威嚴》雲,所謂展手敬禮者,猶如斫樹木杆,不久傾倒。全身伏地之頂禮,即頂禮時,於兩足並立時,在觀想念誦以後,屈其兩腿,伏地時,宜疾宜速,譬如以利刃斷樹木之杆,旋即傾倒之姿式。複次所謂屈手敬禮者,以兩膝蓋骨、兩手掌、及頭額五支觸作禮,兩足並齊,兩手伸於前方,手執袈裟,猶如執持寶法,兩大指向內稍屈,手掌不緊合,諸指尖如蓮花聚,念佛身功德,合掌於頂,其功德猶如頂髻,成就身金剛;念佛語功德,合掌於喉,成就六十支佛音功德;念佛意功德,合掌於胸,聚氣於心間,成就意金剛。

圖大師善持教海雲,頂禮時以大指二指持上衣於額喉胸三處合掌,必須五體觸地,若頭不著地,身略屈者,則將來生於懸頭地獄,若生人中,必有駝背之患;伏地以後,不速起立,猶如睡眠者,則生水獸中,設獲解脫而得人身,亦招身色不美智慧遲鈍之報;若於起立時,兩手向後伸者,則生邊地,或生外教地域;兩手緊緊合掌,是為外道法,則生不聞佛法刹土。諸上善人,應善思維,必須全身伏地,五輪作禮,是為至要。複次所謂三門作禮者,謂體完全觸地,是為身頂禮,以語言讚歎佛會身語意功德,是為語頂禮,虔誠觀想,心無雜念,是為意頂禮。如是三門頂禮,雖行一禮拜,等於身壓之塵數,生於轉輪王等處,所謂出生無邊功德是也。是故現在西藏拉薩卓康等處,頂禮者皆能如法,謂為超過轉輪王數者是也。

四大加行引導篇中,引《上師瑜珈所緣次第所說悉地蜜雨滿足攝持雲自在篇》雲,頂禮時,誦宗喀巴大師讚,或睹史多天讚 (宗喀巴造另有全文譯出),觀自己化身與微塵數相等,全身匍匐於地而為頂禮,以讚歎音而讚歎佛會功德,由念佛恩與大悲故,增長歡喜,以身語意三門而禮拜之。爾時初為意禮,次語禮,次身禮,其所讚歎之功德,謂與文殊菩薩無有差別之聖宗喀巴大師,加被一切被調伏者,初為意加持,次語加持,次身加持。頂禮時手掌若扁平相合,則為外道之合掌,故不允許,必須手掌內空相合為要。如般若法,係以右手表布施等之五波羅蜜,左手表般若波羅密,兩手十指相合,由六度而直趨十地五道之標義(按右手結契指度,大指表禪定,二指表精進,中指表忍辱,四指表戒律,小指表布施;左手五指表智慧。又右手表方便,左手表智慧);其左右二手相合,謂由止觀雙運,而成就色法二身之標義;其在秘密法中,右手表生起次第,左手表圓滿次第,其左右二手相合,即成異熟解脫道不可分離而為受持之標義;複次右手五種主脈,左手五種支脈,由彼相合,主脈與支脈之氣息皆聚於心間,即成就雙運之標義;複次合掌住於頂,得金剛身,住於喉,得金剛語,住於胸,得金剛意,是為大成就之標義;手者對治我慢意,由身所伏者,與地下塵數相等,將來獲得轉輪王之功德雲雲。

以上自禮拜前導咒起,係集西藏諸家所著經論中所說,在藏密中,關於此類密義尚多,無暇悉譯。特以普通一般磕頭法,頭落地,且伏地久停不起,又兩手緊合,中實不虛,及磕頭落地,以兩手向上一翻,此為我漢地通常之磕法。昔曾以此等磕法,請示寶堪布上師,蒙開示雲:蒙藏康青諸地,僧俗一般磕頭,並不如是,若依此磕頭法而行,鮮有不譏為外道者。因將西藏文諸經中所出之義見示。讀至懸頭地獄及駝背水獸等句,令人毛悚。至謂兩手翻上一節,意謂頂禮佛足之意,惟聆上師開示,經中雖有頂禮佛足一之說,但其儀式並不如是,據《授比邱戒儀軌》雲,佛住世時,說法講經,座下諸眾,若有啟請,右繞三匝,頂禮佛足,係以兩手抱佛菩薩之雙足,頭觸其雙足而相抱之 (師雲抱兩小腿之下) 是為最敬之禮,佛涅槃後,凡受圓滿具足戒時,仍行此大禮,與佛住世時無異,現在蒙藏康青諸地凡見大德平實仍有行此遺製,而表最虔誠恭敬之禮者。今漢地以抱足而易為翻掌,或即此傳訛,亦未可知。惟頭不著地,及伏地久停者,比比皆是。讀 “頭不著地,不但無功德,將來須招墮入懸頭地獄之報,設得人身,亦得駝背之患”句,令人毛發悚然。上師複開示雲,凡人兩手掌兩大膝蓋,通乎全身筋絡,手掌二脈,即寸關尺諸脈所在之處,醫生診病,亦於手掌上方察脈之虛實,而知病源,足可證驗,無論磕大小頭,全身著力之重心點在兩掌兩膝間,行之即久,則由此重心點著力,以使全身筋絡血脈流動。則凡身中一切之病,不外血脈停滯,醫方明雲,一切病根,共有四種,一氣二熟三痰四總集 (金光明經及大白傘蓋經亦如是雲,雲西藏經文,關於醫方明著作甚多,為中土所未見,若譯出之,最有利人世之功德,正告同願,如能多譯此類之經論,功德無量) 由血脈活動,可免除氣熱痰及總集之病源,其他如中風半身不遂氣等病,多有因磕長頭而愈者,此不藥而愈之妙法。又人當臨命終時,四大分離,最為痛苦,地大分離時,即有解支之苦,水火兩大分離時,即感寒熱等苦,此在臨命終時決無幸免之事,如平時預將此十萬長頭磕過,即可免除以上所說諸苦,死後亦身輕如棉,便得正念現前,如願往生,實為正確真實不虛之徵驗,妙哉妙哉。非佛不能說此法,非西藏密部經論,無由宣說此法,願見聞者,依法行持並願廣為宣揚,凡有見聞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向佛頂禮(叩長頭)的功德

原著:薩迦四祖薩迦班智達根嘎江才仁波且
漢譯:根鬆成林曲傑嘉才仁波且

向上師三寶頂禮,
是為了自己和眾生的罪障及業障得以清除。
首先雙手合什象征方便大樂與智慧空性雙運一體。
雙手合什舉至頂樂輪使得無量極樂正果。
雙手合什舉下在眉間至發界處,
使全身的二障因素得以清除。
雙手合什舉下在受用輪處,
使語言的全部二障因素得以清除。
雙手合什舉下在胸心處(心輪),
使意念的全部二障因素得以清除。
雙手分開兩邊使色身兩類化身圓滿利生事業。
雙腿膝蓋著地願脫輪回惡趣。
雙手十指著地是逐漸圓滿十地五道。
額頭著地是願得十一地普賢之光。
四肢屈伸是圓滿成就四功業。
全身筋脈伸縮是要打通如來解脫諸煩惱的脈結。
脊椎與中脈伸屈是要氣和明點直通中脈。
離地直身起立使解脫輪回即可成就。
成千上萬次頂禮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自身的修持,
更是為了普度眾生。
叩長頭的功德是在今世健康長壽安樂,
往生極樂世界,
圓滿成就佛果。

吉美仁波切示範磕大頭動作:

http://www.myfo.org/showfile.html?articleid=1B9C5E748F1247E3BBF8EDB9BB9265D8&projectid=101&username=bdlm

磕大頭的感應

從渾身是病,到一身輕鬆——磕大頭、拜佛,快速消業障、除病苦,真實體會
                               (轉帖 )     原作者:fixman

還有一次,我正在和我的老爸手牽手走路,突然他不見了,我眼前顯示出一無比美麗的世界,一馬平川,道路很平,路的兩邊有筆直的樹,樹上掛著紅色的燈籠,一片綠色,同時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同時,我的心裏有無比的快樂。很快,這個世界從我的眼前消失了,我的爸爸又出現了。

她聽到這裏,話鋒一轉,和我說起了佛學,使得我聽起來津津有味。

當時,我根本不懂什麽佛,即便是現在我也絲毫不懂。

同時,我也說起來,我得當前的現狀很不好,無論是公司的經營還是身體健康狀況。她說她有個師傅,道行很深。說我目前這種情況,應該先消業,我聽了這個理論我很吃驚,就問怎麽樣消業。他的師傅傳話給她說,讓我每天磕五百大頭。我當時一聽,頓時覺得天旋地轉,500個五體投地的大頭,那還不是立刻筋斷骨折,魂歸西天。沒有辦法,讓我消業,我就消吧。我戰戰兢兢地、咬牙切齒、臉色蒼白地答應了。

當天天下午下班回家,就覺得身體疲乏,想算了今天不磕了,但是我轉念一想,今天不磕的話,又要拖到明天了,這樣一天一天下去,就不知道何時才能開始了。

那天天很熱,我在地上鋪了一個薄薄的褥子,上麵又放了一個枕頭。剛開始磕的時候,我就有個打算,我數數都沒有數到五百過,更何況一邊嗑頭還要一邊數數,我非的急死不可。我想還是循序漸進的為好。於是我把數字初步定到100。說時遲那時快,我已經開始一個一個地開始了。一開始,舒展了我的筋骨,聽到骨骼亂響,特解乏。

磕到50到60的時候,開始覺得情況不妙,特別的累,心裏特煩,一個聲音在我的耳邊作響:別磕了,玩去吧。我咬緊牙關,暗暗給自己打氣,心想:不行,今天是頭一回。

此時,渾身大汗,筋酸骨軟,從身上衝出的氣體,把整個屋子熏得進不了人,總之一個字:太臭了。

我暗暗心驚,一磕大頭,才發現磕大頭的妙處無窮呀。100個下來,身上就像水洗過了似的,這是我身上出的汗全是粘糊糊。

我記得有篇文章上說過,長期不出大汗,皮下會堆積很多荷爾蒙、強氧化劑等,使人過早的衰老生病。(我說我怎麽那麽顯老,不過現在好多了,哈哈),我想這粘糊糊的,散發著奇怪臭味的液體相比就是這些了。

磕完頭後,我覺得身上輕鬆,於是就雙盤坐在褥子上,等汗逐漸的消去,然後衝個澡,真是賽過天堂也。


第二天早上,發現肌肉酸痛,膝蓋破皮。尤其是胸大肌,大腿,腹部,肩膀,脖子,整個胳膊,全部停止工作了。這時,一個聲音又在我的耳邊響起,休息吧,今天下午不用磕了,等身上不疼了再說。

下午下班的時候,我坐在地上,仔細地思考了一下,讓後兩個我進行了猛烈的戰爭,一個我認為應該繼續下去,這點苦受不了,算什麽男人;另外一淒淒怨怨地說,不要磕了,等到身上不疼了再說嘛。

最後報告提交到我的這裏,我批準:繼續磕,不可以放棄,這次不磕,身上的疼痛永遠不會好。

列位,我覺得身上的疼痛倒在其次,恰好的是,這時的疼痛可以幫助你入靜,進入狀態。最難過的是,在磕頭的時候,耐不住寂寞心裏麵就像萬馬奔騰,又像貓爪在撓,而且這種感覺是摸不著,看不見,隻有不去理會它,過了一會,它就沒有了。

然而,突然之間,靈光一閃,它又回來了,這一次比上次還強烈。這時候,一個任務,100個頭,這個目標就是你唯一的救星,一定要磕完,這才是打敗任何心魔的有力武器。

就這樣,日複一日,大概一個星期後,身上的疼痛消失了。身體素質明顯好起來。有一次,幾個朋友爬山,輕鬆自如地爬上了山頂,沒有任何氣喘籲籲的感覺。我覺得,磕頭的時候,前麵的準備工作很重要,輕鬆的站立,兩陽目視天地交會之處,緩緩回收,閉眼很重要,要從眼角開始閉起,眼睛不能閉死。磕頭的時候,閉死了就別管了。



在磕頭的時候,有一次,我感覺到一股子黑色如墨汁的東西,從我的身上衝到了腳底,有時候,我又感覺我在在墳坑裏,周圍全是大便,好臭呀。有時候脊椎骨一股子暖流在流動,身上那裏疼痛,這股暖流,自動就流向該處,然後那裏不痛了,比吃藥打針官用百倍。立竿見影。

有時候覺得自己很高大,似乎佛就在我的前麵,空空靈靈。有時候身體是透明的,非常快樂。同時還有許許多多其它的感應,由於一個人和一個人不同,我就不詳細地說道了。

我身上的疾病很多,都是小時候在西北,天冷,風大,不注意保暖,留下來的病根,吃了無數的藥,打了無數的針,不見有絲毫的好轉,恰恰相反,舊病不去,新病反添,2000年的時候又換了腎結石,尿路結石。鼻子不能摸,一抹就冒出來一個紅包,又痛又癢,難受死人了。還有很嚴重的胃病和頸椎病。

醫生說,你的肚子裏有一溜的石頭。

那時,我才33歲。總之,以後的日子該怎麽過。

試想,這樣的一個病人,如何能夠很難好地工作、學習。

現在,我的身上,從內到外,無一處不是減輕或者痊愈。

2005年6月17日,淩晨一點多鍾,腰部一陣劇痛,將我從夢中叫醒,到了四點多鍾的時候,開始尿血。我開著車就去醫院掛急診,躺在輸液床上,越來越疼,越疼我就越念佛,好幾次幾乎都不想念了。由此可見,念佛事多麽地難。沒病沒災,念起來優哉遊哉。疼痛一來,如果沒有平時的努力,那時就什麽都沒有了。過了幾個小時,沒成想,不疼了,尿道結石和腎結石,有全部排出來(我撿到了一塊小石頭),照了B超,啥也沒有,打了個消炎針,回家了事。


無論磕頭有什麽功德,沒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一切都是空談。我想談談我是如何克服這種障礙的。磕頭之初,隻是想著消業,能夠有好的福報,沒有想過成佛做祖。

磕頭的時候,那個心煩的感覺,就像是在地獄中的烈火在燒烤,說不出來,到不明白,這種烈火如果聽之任之,不去對抗,勢必一無所獲。後來接觸過許多學佛人士,都克服不了這個燒灼的感覺而退出。

本人在磕頭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這個燒灼的、厭煩的,不想繼續的感覺。它隻要一出現,我心裏就高興:嗯,你來了,我陪你好好玩玩。我在心裏麵看著它,讓它燒得旺旺的。我知道它是沒有多少燃料的,要不了一會,就會熄滅。果不其然,它熄滅了。然而過不了多久,它還會來,我就當它是隻貓,我陪你玩,你累了,你就歇了。

這樣日複一日,現在它偶然還和我玩玩,但是已經馴服太多了,幾乎沒有什麽痛苦的感覺了。確實,人幾十年沒有練過自己的心性,它就像是一匹烈馬,你不製服它,它製服你。你把自己的真性,當作一個騎手,遊刃有餘地對付它,馴服後,你不是一個真正的大英雄嗎?

每天下班,疲憊不堪;每天早上,眼皮象掛了一個鉛球。這是一種苦,非常苦。但是六道輪回的苦和娑婆世界的生老病死之苦,這又算得了什麽?因此,越是在苦難中,越是一心想佛,念佛的人,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

體驗一下,牙痛的時候,痛得要死,或者發高燒,神誌都不清晰了,你是否還有正念,沒有埋怨佛,怎麽還不來解救。


如果這時候,神誌清晰,佛號不斷,年年相續,我想,此時應該就是正念了,阿彌陀佛絕對不會不給你加持,臨終不會不來接引你。因此,苦難是試金石。

因此,克服自己的惰性,你越不想磕頭,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


回頭一看,磕頭拜佛已經將近兩年了。但是網上搜索,卻沒有看到有關談到這方麵的體會,經驗的文章,我願意把我的磕頭體會寫出來,和大家分享,算是拋磚引玉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