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長篇 / 走向解脫_三乘根本戒概述上 —在家篇 _益西彭措堪布 講授

(2009-01-22 05:36:42) 下一個
http://www.chimingfowang.com/zmwh/new_page_146.htm



 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頂禮具德大恩金剛上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皈依佛寶、皈依法寶、皈依僧寶!

  為一切眾生清淨持戒、獲得究竟解脫而發無上菩提心!

  前言

  根據佛陀以及曆代傳承祖師的言教,初學者應在守持清淨戒律的基礎上聞思修行,也隻有紮紮實實地打好了戒律的基礎之後,佛法的深廣功德才能如實生起。

  佛陀在小乘、大乘顯宗以及無上密宗三乘法輪中所傳的戒律不同,分別為外小乘別解脫戒、內大乘菩薩戒以及密金剛乘三昧耶戒。小乘別解脫戒主要針對眾生身口的行為和語言,故稱之為外;大乘菩薩為廣度眾生行六度萬行必須發起無上菩提心,故主要針對意業之起心動念,故稱之為內;而金剛乘直接依法界本性起修,故守持的戒律更為精細,又密乘潛修密行,對於根器不具足者與失壞密戒者,或未入壇城得灌頂者等不泄密,故稱之為密。本書主要著眼於三種戒律的根本戒的學處,同時略釋獲得戒體及破戒懺悔的方法。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發了無上菩提心後,經過三大阿僧祗劫的修習,以布施無數的血肉等六度萬行圓滿了福慧資糧,證得無上佛果時,所宣述的第一轉法輪中,在見解上抉擇了人無我,在行為上則製定並強調了戒律。這行為上的戒律是釋迦牟尼佛以其一切智智來觀察有緣弟子進入佛門後首先所應該行持的。佛陀涅槃雖就象夕陽西下,而佛弟子在此時還能沐浴到佛陀的光明,那光明就是戒律所發出的,猶如東升月亮的皎潔光輝。釋迦牟尼佛在涅槃前諄諄告誡,後世弟子應“以戒為師”,又曾再三指出,我的弟子中凡是如理如法修行的,肯定會護持清淨的戒律。

  在受了戒後,必須學習、明了戒律的學處,否則戒體的清淨根本無從談起,而且天天增長過失,增加修行障礙,命終墮入到地獄中,就象一輛汽車已經開動,卻不知道操作方法和交通規則一樣,必將處處碰壁,最終難免落個車毀人亡的下場。彌拉日巴尊者曾說過:“有人不懂戒律卻說自己持戒清淨,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說此類話的人隻有徒受人們取笑而已。”

  本書在篇幅上計劃分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持戒功德與破戒過患”,首先闡明持戒的利益,使大家在自相續中真正生起對戒律的恭敬心和渴求心,然後再了解破戒的過患,而生起護戒如眼的信心和決心。

  第二部分是“別解脫根本戒”,講述別解脫戒的根本戒。此二部分作為上冊,分出家篇與在家篇,單獨印行。出家篇隻限於出家僧人閱讀。

  第三部分是“菩薩根本戒”。依據印度月官菩薩所著的《菩薩戒二十頌》等講述菩薩根本戒。此部分限於已受菩薩戒者或對大乘菩薩行有信心的人閱讀。

  第四部分是密乘“三昧耶根本戒”,現在受過密乘灌頂的人日漸增多,若破密乘戒律,果報遠較破前二乘戒嚴重。本部分介紹《大幻化網》及《時輪金剛》中的根本戒,並強調守持清淨的三昧耶是密乘即身成佛的前提條件。此部分限於已受灌頂者閱讀。

  第五部分是“三戒圓融”,說明三乘的根本及支分戒的圓融無違,消除初學者所認為的三乘戒律有許多不同、甚至還有相違之處的疑問。

  本書是在五明佛學院漢經堂的講法記錄,前二部分現已由數位漢族弟子整理成文,本人並作了一一校改,故先印行麵世,願此書能為道友們持戒增上順緣。

  堪布 益西彭措

  1999年12月24日

  目 錄

  第一部分 持戒功德與破戒過患

  第一章 總說

  第一節、三乘戒律的共同基礎——出離心

  一.出離心的重要性

  二.出離心的生起方法

  三.出離心生起之量

  第二節.戒律是三乘佛法的基礎

  第三節.傳法上師首需重戒

  第四節.持戒清淨的標準

  第五節.末法時代更應持戒

  第六節.戒律與修行

  第二章 守持淨戒的功德

  第一節.總說持戒的功德

  第二節.分說持戒的功德

  一.受持小乘戒的功德

  二.受持大乘戒的功德

  1. 菩提心為大乘佛法的不共基礎

  2. 守持菩薩戒的功德

  三.受持密乘戒(三昧耶)的功德

  1. 釋詞

  2. 受持三昧耶的功德

  3. 三昧耶與別解脫戒和菩薩戒功德的比較

  4. 三昧耶與對上師的信心

  第三節.出家的功德

  一.出家的功德

  二.顯密均重視出家

  第四節.出家與在家

  一.在家與出家功德之比較

  二.八關齋戒

  三.出家前應慎重觀察

  第三章 破戒過患

  第一節.破小乘戒的過患

  第二節.破大乘戒的過患

  第三節.破密乘戒的過患

  第四節.三乘佛法皆應遠離破戒之人

  一.守小乘戒應遠離破戒之人

  二.守大乘戒應遠離破戒之人

  三.守密乘戒應遠離破戒之人

  第四章.三乘戒律的對治重點

  第一節.小乘著重對治貪心

  第二節.大乘、密乘也應對治貪心

  第三節.大乘顯宗著重對治嗔心

  第四節.密乘著重對治癡心

  第五章.希望

  第一節.應以正知正念謹慎護戒

  第二部分 別解脫戒

  第一章、獲得別解脫戒的方法

  第一節、釋詞

  第二節、分類

  第三節、求別解脫戒的發心

  第四節、別解脫戒的因緣

  第五節、別解脫戒的體相(定義)

  第六節、內道四宗關於別解脫戒體相的不同表述

  第七節、戒律的主次之分

  第八節、具足清淨別解脫戒的衡量標準

  第二章、守持別解脫戒的方法

  第一節、別解脫戒的共通犯緣

  第二節、四根本罪與飲酒的不共同犯緣

  一、不淨行學處

  1、所破法(所破除的對象)

  2、犯緣

  二、不與取學處

  1、所破法

  2、犯緣

  4、盜用僧物的過患

  三、斷人命學處(殺生戒)

  1、所破法

  2、犯緣

  3、殺生過患

  四、妄說自得上人法學處

  1、所破法

  2、犯緣

  五、飲酒學處

  1、飲酒過患

  2、犯緣

  3、開緣

  4、飲酒是自性罪還是佛製罪

  5、斷除飲酒的功德

  6、酒戒是五戒的基礎

  第三節、 八關齋戒

  第三章 破戒後懺悔的方法

  第一節、失去戒體的四共同因

  一、舍戒

  1、舍戒的基

  2、舍戒的發心

  3、舍戒的加行

  4、舍戒的究竟

  二、命終

  三、生起二形,或性別反複變換三次

  四、謗無因果的邪見

  第二節、失去戒體的不共同因

  一、失戒

  二、破戒

  第三節、正式懺悔的方法

  第四章、希望

  附:戒律背誦資料

  第一部分

  持戒功德與破戒過患

  第一章 總說

  《現觀莊嚴論》的眾多注疏中說:若有商人要做一筆生意,他會首先觀察做何種買賣,用何種方法才能盈利,同時也應清楚導致虧損的可能環節及防止的方法。同理,一個欲求解脫的修行人必須守持戒律,而持戒必須知道戒律學處、持戒的廣大利益、破戒的過患及防範破戒的方法。因此,就象對如意寶的利益和毒藥的危害應廣為宣傳,能使人們對如意寶產生出歡喜、渴求之心,對毒藥產生出戒慎恐懼之心一樣,我們對持戒的功德和破戒的過患也應廣為宣傳和學習。另外,初學者隻看到一兩個持戒的利益和破戒的過患的教證,無法在相續中產生出很大的震動,因此,本書引用了眾多經續論典中的教證,來論述破根本戒的過患以及持淨戒的利益。

  第一節、三乘戒律的共同基礎——出離心

  一、 一.出離心的重要性

  佛經中指出,不管是出家僧人還是居士,受戒首先必需有出離心,而就能否生起出離心而言,得到人身要比得到天人身還要可貴、希有,因為在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中,隻有欲界的眾生才能生起出離心,欲界又分為三惡趣、人趣與欲界六天,三惡趣中的眾生或因受的苦太猛厲,或因過於愚癡,都產生不了出離心,欲界六天中的天人則因過於放逸,忙於享樂而不想發起出離心,而人類有苦有樂,故才有產生出離心、受戒的可能。但也並非所有人類都能如此,我們這個小世界中的人類分住在四大洲,北俱盧洲的人因遇不到佛法,沒人引導,故又被排除在外,其餘三洲的人,即使生起出離心後,也需五根具足,並且未造五無間罪、非為黃門等才能有受戒的資格。由此可見,要學佛修行是多麽的不容易,我們是在經過了這麽多層篩選之後的幸運兒,故應深深珍惜這千載難逢的機遇。

  從古至今,宗喀巴大師弘揚戒律的影響是巨大而廣泛的。他在《三主要道論》中解釋需發出離心的理由時說:“無出離心無息滅,希求有海樂方法,由欲有樂縛眾生,故先尋求出離心。”其大意為,如無出離心,就不能息滅煩惱與痛苦,也追求不到輪回中的安樂,更不能獲得究竟解脫,正是對塵世的貪著而使眾生束縛在輪回中,因此追求解脫必須要發起出離心。

  法王在《勝利道歌》中也述說了以出離心為基礎受持淨戒的功德和破戒的過患:

  一切勝生定圓樂,皆從依此而生故,

  破戒惡趣漂無垠,勿令自迷應取舍。

  法王在《忠言心之明點》中還說:

  貪著現世無法緣,享受欲樂增貪心,

  利樂稱譽求不得,如夢買賣故舍棄。

  其大意是,貪著今生的人沒有修學佛法的緣分,追求五欲享受的人隻會無休止地增長他的貪心,人們多追求世間八法中的利樂稱譽,但人生不如意事往往十有八九,利樂稱譽越被追求越加遠離,導致今生後世感受無量的痛苦,所以對今生的世事有如夢中的買賣一樣應予舍棄。夢中買賣本不存在,醒後哪個有理智的人還會去執著其盈虧呢?確實現在世人對華衣美食、權貴、財富、以及邪淫等不但不加以抵製,反以為是時尚潮流,大多數人趨之若騖,導致在生死輪回大海中時浮時沉,永無出期。但是我們修行人恰恰應反其道而行之,依照法王等聖者的教誨,切實認清世間法的過患,進而發起無偽的出離心,再受持淨戒,聞思修行,一步一個腳印地邁向涅槃聖城。

  有一部分人既想得到世間的圓滿,又想得到出世間的解脫,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以這種發心,不要說今生,就是千年、萬年,甚至上億劫也不會有解脫的機會,因為世間法和出世間法是兩個完全相違的法,凡夫妄想二者兼得是萬難成功的,隻有福慧具足的聖者才能實現。就象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所教示的那樣:“世上難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所以要做一個真正的三寶弟子,尤其是出家弟子,一定要常常觀照自己的相續,皈依心和出離心是否已經真正地產生,是否對上師三寶生起了不退的信心,戒律是否清淨等等,望各位有誌出離解脫的學法人對此三思。

  如修學佛法的同時而不放棄貪戀世間八法,如此下去,其相續中終將產生邪見,喪失正知正見以及對佛法的信心,此時就會出現許多違緣,破根本戒也在情理之中,今生後世都會感受劇烈的痛苦,以後無法得到暇滿而修學佛法,所以今生發起出離心,守持淨戒極為重要,這是後世安樂之因,應祈禱上師三寶加持守持淨戒、不遭受違緣。

  現在我們已經得到了暇滿人身,完全具足了修法的順緣,如果不趁此機會發起出離心守持淨戒,想方設法調伏自相續的煩惱分別心,等過了這一世到了中陰或後世時就根本沒有機會得到解脫,已後悔莫及了。

  從修法感受方麵而言,依靠強烈的出離心而守持清淨戒律的人,因為了知了輪回中的萬法都是無常、無實,都是業障幻化所成,所以會自然斷除無始以來對色聲香味觸這五種欲樂的貪求。華智仁波切的弟子烏金丹增仁波切(蓮師化身)曾說,世間八法如雲,出離心如風,以強烈的出離心受持淨戒,就象狂風吹散雲霧一般,能自然摧壞對世間八法的染汙執著和一切修行障礙。這時他僅僅依靠持戒的功德,在內心中就已經感受到了帝釋天一樣的安樂,他實際上已成了世界上地位最高、聲譽最廣、財富最多、最為幸福的人了,他因放棄了對這一切的貪求,無勤地獲得了世人終日奔波而仍不能圓滿得到的東西。而且,從長遠來看,帝釋天遠不及清淨持戒的修行人,因為帝釋天對輪回沒有強烈的出離心,在福報享盡後還將墮入惡道中受苦,但依出離心而清淨持戒的人卻會進而獲得出世的解脫安樂之果。這在第二部分中將作進一步的闡述。

  如果沒有出離心,就不可能會有自始至終都全心全意皈依三寶的決心,得不到大士和中士的皈依戒,甚至隻是一種盲從的行為而已。

  在家居士同樣也應對輪回生起厭離心,對解脫生起希求心,這就象去拉薩,無論是徒步的乞丐還是乘坐飛機的富翁,都是朝向拉薩這個目標一樣,否則連別解脫戒的戒體都無法獲得。這樣學了幾年佛,其實都在稀裏糊塗中度過,自然就得不到收獲,而怨天尤人,抱怨上師三寶不賜給加持。而在智者看來,則恰恰是自己沒有如理如法地修行,不按佛法所要求的方法去努力,甚至對上師三寶的皈依心與信心都未得堅定,這便是自己欺騙自己的結果。

  寂天菩薩曾說,世間上最悲哀的莫過於自己損害自己。雖然一般人以為隻有別人才會損害我,但正是因為自己生不起真正的出離心、菩提心,以及無法護持淨戒之故,才從無始至今一直流轉於輪回中,受盡了無量痛苦的折磨。如此看來,損害自己的難道不正是自己嗎?如果能反省自己,找出缺點惡習,並勇於自我否定、自我改造,則終將因自心逐漸澄淨而感受到佛陀、菩薩們大清淨、大光明的智慧境界。反觀現在很多修行人,沒有強烈的出離心和受持清淨戒律的基礎,雖然看了不少書,依止了許多上師後,但在其修證方麵,甚至連些許功德也沒有生起,這並不是佛法沒有加持力,而是因為他們尚未在佛法的道路上邁出過一步。現在已明白了教理,還不想生起出離心精進修持的人,在諸佛菩薩眼中,無疑是最可憐的人了。

  二、 二.生起出離心的方法

  談到這裏,我們應該了解出離心是依靠什麽方法來產生的。宗喀巴大師在《三主要道論》中說:“ 暇滿難得壽無常,修習能除此世欲,業果不虛輪回苦,思維能除後世欲。”如果一個修行人真正想要遣除對輪回的貪執的話,就要修三乘共同的四個加行,即暇滿難得、壽命無常、因果不虛、輪回痛苦,如果能經常修持這四個加行,就自然生起對輪回的強烈厭離心,進而會對解脫生起猛厲的希求心。這樣就生起了出離心,也唯有如此,修法的功德才會很快顯現,無明的種子以及習氣都會很快清淨,就好象十方諸佛都在為他一人加持一樣,所以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這四個加行,切莫以為是無關緊要而加以擱置,否則就難以生起出離心。

  以強烈的出離心來守持戒律,這是佛法的根本學處,否則,甚至連三乘佛法的相似功德都無法生起。之所以稱為共同前行,是因為無論小乘、大乘顯宗、密乘都共同以此作為基礎,隻有修好共同前行,才能修好不共加行,在修好不共加行後才能進入修持正行的階段。所以我們一定要多伺察、多思維、多修持這個共同外前行,再加上多閱讀高僧大德的傳記,才能對輪回世間八法產生不退的厭離心,才能保證真正的出離心的順利生起。

                                                   下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