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入菩薩行論/(印度)寂天_在線

(2009-01-01 09:44:57) 下一個
宗薩仁波切推薦,培養菩提心!

入菩薩行論講記-1.久美多傑堪布講授

入菩薩行論講記》(連載) - 菩提樹下- 鳳凰論壇

『入菩薩行論』由印度論師銜地爹瓦(寂天菩薩)造頌,寂天論師在瑜伽士“古蘇嚕”座前求得『文殊銳利智成就法』,通得精進修持,親見本尊;阿底峽尊者在『菩提道燈論』的講義中寫過:“寂天論師親見了文殊菩薩,得到加持而現見真諦”;從史料中記載,寂天論師居無定所,適機應化眾生,一生充滿神奇的事跡。寂天論師在『入菩薩行論』文中誓願:“今當依教略宣說,佛子律儀趨行方”,意指造論的宗旨,作者說:現在我要依靠佛佗教法,簡略宣說信受奉行菩薩律儀的方法;『入菩薩行論』是根據一百零五部佛經中摘抄而成的『學集論』中的內容彙集而成,由此而知論師造論之嚴謹;全文分為十個章節,最後是迴向文。

仁波切開示:全文重點在闡述菩提心及六波羅蜜多,特別強調菩薩的律儀行徑,而菩提心是大乘佛法的基礎,所有的法均涵蘊在菩提心裡,若沒有菩提心一切都枉然。2004年已圓滿講授第一章菩提心的功德和利益,2005年主要講述第二品:懺悔罪業,如此逐年完成全部的教授。



寂天菩薩與入菩薩行論的故事- 洛桑頓珠的博客--智者頸飾- 覺之路博客 ...

今天校對阿紮仁波切講解的入菩薩行論,寂天菩薩在講到一個偈頌時騰空飛了起來。

這個偈頌就是:

若時或實或非實  於觀慧前皆不住
爾時別無所執相  無所緣故極寂靜

貼一下祈竹仁波切《福德根源》裏麵寂天菩薩的傳奇故事。

 

“三德和尚”寂天祖師


 大善知識寂天祖師生於公元687年的西印度一個皇族之中,其父為鎧甲王,其母被尊為金剛瑜伽母的化身。大師出生時命名為“寂鎧甲”太子。

自幼年起,大師即對宗教思想生起極大的誌向及表現出非凡的理想解能力;在年甫七歲時,大師已對宗教思想有甚深之認識。當時大師依止一位已與文殊利相應之貝智瑜伽士。在大師幼年時,曾作精進閉關,於關中得見文殊師利及證得多吉祥征兆。

在天王駕後,位居太子的大師本將繼承王位,但在舉行加冕大典之前一晚,文殊師利於大師夢中向他說:“你應當放棄國土而成為一位僧人!”。在夢醒後,大師便以無比的出離心離開了他的宮殿,走入森林中修持。在這段日子中,大師再一次親見文殊利授予一把木劍,在手接木劍時,大師頓證八種圓悟境。在此之後,大師往曆史上聞名的那蘭陀佛教大學受戒,依止那蘭陀的方丈勝天大師 (Jayadeva),得法名“寂天”(Shantideva)。

在進行那蘭陀修學後,大師之修持果境一日千裏,尤其在密法上之修持更加有殊勝成就。大師的修持都秘密地在夜間進行,在日間卻表現得得懶散。故此,寺僧對他十分反感,諷刺地稱大師為“三德和尚”,意思是說大師隻懂吃飯、睡覺及如廁而除此以外不作一事。有一天,其它寺僧忍不住了,大家都認為寂天大師把那蘭陀佛教大學的校風及名聲敗壞了,故此便計劃令他出洋相,以迫大師因愧而自動離寺。他們的計劃是延請大師登座開示,因為他們都以大師完全不懂佛法,所以肯定會無地自容地悄然離開。

在登上法座後,大師問集合在一起預備看他出醜的寺僧:“您們想聽我開示以往大師之論著呢,還是想聽我所著的論作呢?”,大眾恥笑著答:“說說你的論著吧!”,大師便開始作佛法開示。在大師開始講說時,大眾都嚇傻了,因為他們從未聽過如此正確、清晰而深入精辟的法語甘露。在大師說至般若教法中之偈句“一切如虛空....”時,他的身體竟然騰空飛起!由這個時候至說論的結束,大師的身驅是在天空高處的,寺僧隻聽到大師之聲音,卻看不到他的身體。

在這座開示結束後,大師自覺與那蘭陀佛教大學已緣盡,便沒有由空中降下來,反而以神通去到了南印度。這時候,那蘭陀寺僧已被大師之神通及智能折服得深感後悔,便把這位他們一度卑視的大師之開示紀錄為文字,成為了至今仍被視為菩薩道修抾的最佳論著:〈入菩薩行論〉(Bodhisattvacharya-vatara,中譯本有台灣出版之陳玉蛟譯本)。此後,寺中一批喀什米爾的智者與摩揭陀國(現今之中印度)的智者發生了爭論,有前者認為大師教示了九章開示,善於背誦的後者卻認為共有十章,寺方便派了幾位僧人追至南印度,由大師再一次重複了同樣的開示,又再作了另一些開示。自此,大師之著作及名聲便傳遍了印度。

在大師成名後,又曾以神通及法語折服了無數外道,令他們皈依三寶。此外,大師亦曾示現神通,以一碗米飯喂飽了全部南印度饑荒的災民。大師最後於公元763年示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