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一位德國學者探討:基督教的罪孽和佛教的業/ 智證居士回複

(2009-01-02 10:02:42) 下一個

http://www.dxsbcs.org/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71


基督教教義中有一位萬能的上帝,其解釋罪孽的起源是[ 僅僅由於抵抗上帝同它聯係在一起的對善惡的認識,才把罪孽和死亡帶入生命 ],也可以說是亞當和夏娃[ 它與上帝對抗 ]而產生了人的原罪。


[ 但從聖經中亞當和夏娃的故事可得知人的本性純淨 ]他便不會不聽上帝的吩咐去吃禁果與[ 上帝對抗 ],即是與[ 永恒的規律有矛盾 ]


作為人的代表亞當和夏娃膽敢對抗萬能的上帝,就證明了[ 人的本性 ][ 純淨 ]。這就應該追究人的靈魂或做人的材料。人的靈魂是上帝付予的;而做人的材料——即泥土,是否有問題。但是泥土和天地萬物也是上帝早幾天前創造的,故此,歸根結底還是上帝的責任。邏輯的合理推論是——上帝是罪孽的來源。


你說[ 罪孽是一句話,一個行為或企圖 ]。上帝創造了天、地、泥土、動、植物、和亞當、夏娃的人類,最後使人有了永世不可解脫的原罪,如果這是上帝不經意的[ 一個行為 ],那就是上帝的智慧能力不完滿,和不夠負責任。如果是上帝的[ 企圖 ],那就是上帝有意玩弄他所做的人類。

你說[ 業不一定以行為為前提,但卻以意向在行為者的心理留下痕跡而影響他未來的命運 ],那上帝創造人類萬物就是做業,其後果之一是他經常發怒去懲罰人。


你說[ 佛教裏不提業的起源問題,業是不存在開始 ]。佛教正確的廉潔是一切起源於妄、無明。


有生必有死,有創造必有毀滅,這是佛教小乘之四聖諦(原理),這才是你所說的[ 永恒的規律 ]


你說[ 行為或者意向的後果往往在輪回以後的新生命裏出現 ],上帝的行為和意向,不論其完善的程度如何,他也必然要接受輪回,這樣也可以說上帝也是被創造的。


誰創造了上帝?

釋迦牟尼誕生於公元前1027年,比耶穌基督早了一千多年,總之是早出現在人類的曆史上。他悟道成就以後第一句話是“奇哉,大地眾生都有如來智慧德相,隻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說出了[ 人的本性純淨 ],本性和他一樣平等。佛法麵對不同程度的人說不同層次的經典,佛法最圓滿的方法是“明心見性”“即身成佛”,等而下之即所謂淨土宗的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到各種等級的“天堂”中去,再集中補課修煉,最後還是要明心見性而成就。這或許就是你說的[ 基督教與佛教在對恩賜的理解上,在淨土宗找到了最顯著的共同點 ]


[ 基督用他的生和死從罪孽中開拓出道路 ]所以佛教稱呼耶穌是一位“菩薩”,菩薩意譯是覺悟而對眾生有情者。耶穌對人類眾生充滿慈悲,慈悲不分國界、不分種族、不分男女和宗教信仰。他失蹤了12年後才重返家園,聞說他到了印度留學,從此他有非凡的治病能力和神通。東耶路撤冷與印度大陸相連,釋迦牟尼比耶穌早了一千年出現於世,以耶穌的智慧和先知,必定知道釋迦牟尼存在的事實。


釋迦牟尼和耶穌基督都是悲天憫人的聖者,都是在剛過了30歲時便開始對人類講經傳道。


釋迦牟尼出身為王子,他的福報極大,但卻拒絕繼承王位。而耶穌基督卻出生在馬槽裏,是一個木匠的私生子,還是在羅馬異族的統治下。前者進行了自上而下的貴族革命,說法49年,留下了千千萬萬的門徒和七千多卷的經文。而後者一開始便進行平民革命,更被羅馬帝國的統治者到處迫害。他隻能間歇地到處傳教三年。在13位門徒中,有一位叫猶大,為了30塊錢而向羅馬當局出賣了耶穌。他的首徒彼得一如耶穌所預言,在雞鳴兩次前三次不認耶穌(馬太福音26-69-75;馬可福音14· 66-75;路加福音22·56-62;約翰福音18·15-1825-27)。


現在我們所讀的《聖經》都是這些門徒的個人回憶錄,耶穌逝世後,彼得作為掌門人曾修改了這此記錄。按照最近史學家的研究,不久前在死海發現寫在羊皮上的《聖經》,就有人死後輪回之說,曆史學家認為《聖經》曾被彼得修改了。


按照現在《聖經》的版本,人死了以後,就呆在墳墓中,要等到耶穌複活來作最後的審判。[ 要從墳墓裏出來,行善的,將複活而得生命;行惡的,將複活而被定罪(約翰福音5·29]假如耶穌一日不複活,人的善惡業報便沒有結果和定論。


佛法中有多門詳述天堂和地獄細節的經章,天堂有28層,地獄有18層。有關上升天堂各層的條件和下地獄的量刑細節都清楚明白,判決執行的時限由立即執行到49天。行政效率很高、甚至在人還未死之前已經在其命運過程中得到感應、示現和報應了。可見佛教的法製十分完善。


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之前,到了下午三點鍾,耶穌大聲喊: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撤巴各大尼(Eloi Eloi, Lema salachthani)。意思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麽離棄我?”(馬可福音15·34;馬太福音45·56;路加福音23·44-49;約翰福音19·28-30)。這些咒語的音譯,可能是各門徒之猜測,但這些咒語和佛經上的咒語十分相似。


世尊釋迦牟尼說法49年,文學經典著作七千多卷,其中說法的地點、人物、時間都記述得非常清楚,聽眾中的人天成千上萬。他的十大弟子,原本都是一方之首領,統率徒眾來歸順者,其中有哲學專家、演講專家、組織專家、神通專家……。佛陀所開講的經典,主題有宇宙學的、物理學的、心理學和倫理、邏輯、哲學等。耶穌菩薩的13位追隨了他三年的門徒,其素質、學問和救世的堅定性與佛陀的弟子相差懸殊,耶穌在《聖經》上時常對這些門徒說“義人”,教他們做人做事要有義氣,要有使命感、責任感,要忠於真理忠於上師,為解放人類的苦難要視死如歸,可是連首徒彼得也做不到,更勿論那個出賣耶穌的猶大。耶穌以他的死的壯麗悲劇來教育他的13個門徒和人類。三年匆匆的艱辛傳道,他已經來不及向世人解釋[ 罪孽是什麽? ][ 罪孽是如何起源的 ][ 怎樣走出罪孽? ]的專題演講,更沒有對[ 佛教和基督教之相同之處 ]作深入的研討,說實在耶穌菩薩和釋迦牟尼一樣,他倆在世時亦沒有打算創立什麽教派,或打算成為教主而流芳百世。他倆各以喜、悲劇向人類傳達了慈悲和愛,釋迦牟尼在世時他決沒有“佛教、宗教的概念,耶穌基督菩薩他當然有能力明白知道佛陀的言行,但他在生時心中決沒有天主教、基督教、(基督教是馬丁路得 (Martin Luther 1483 - 1546)從改革原始天主教中所創立者)、東正教、七日教、摩門教……等等的概念。更沒有企圖成為今天用同一部《聖經》所創立的五花八門的教派的教主去愛受人膜拜。


關於[ 佛教和基督教的異同 ],由於我們都是罪孽深重的人,未能完整了理解釋迦牟尼和基督耶穌的真實精神和教誨。往往是夢中人說夢中話,這都是癡人說夢之戲論而矣!


  • 上一篇文章: 佛教對業和罪孽的看法

  • 下一篇文章: 基督教的罪孽和佛教的業 最後回複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