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略述密宗法門釋疑解惑-顯密疑問篇_德威吐庫(持明丹珠)著

(2009-01-02 04:25:45) 下一個
正統密宗理論解析 - 什麽是密宗?

<略述密宗法門>正統密宗理論解析

【德威吐庫(持明丹珠)著】

正信密宗

【序】

現今末法時期,許多民間信仰,被視為佛教,其中更有許多相似法門,被誤認為密宗。佛教有這樣眾望所歸的吸引力固然是好事,但由於多元化媒體的誤傳,造成魚目混珠,令社會大眾,多受混淆,不知所從。正信金剛乘佛教,俗稱「密宗」,因言語隔閡,蒙受極多誤解。許多人誤以為「密宗」專求妻財子祿,怪力亂神,不重慈悲戒律,並與顯教不相容。由於宏化不周,識之者寡,使得無辜的正法蒙塵。

學佛者尤其是密宗行者若不知修行大義,易惑於「相」、迷於「用」、不明本「體」,「我執」未脫反增「法執」,淪於心外取法,盲修瞎練,欲得解脫,反增纏縛。眾生之所以流轉生死,墮入輪回,主因在不識自性本來麵目,不明白起惑的前因後果,以及如何返本還原。因此一切了義證道法門,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都是教眾生明心見性,識取本來麵目。

所謂高法,是對高根器者單刀直入,不繞彎路,如「大圓滿」、「大手印」、「禪宗」等法門。但低根眾生業障纏縛深重,未必馬上消受得起,需要先修一些有相方便法,消些業障,積些福慧,增些定力,到一定程度後再導以了義法。所以對這些眾生而言,為因應其根器,這樣修就是當機的高法。釋尊所指「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的無上菩提、究竟佛果,雖眾生人人本具,但因無明遮障,隱而不顯。雖本自圓成,不依修得,但不修更見不著。為借法歸元,佛因應眾生不同根器,因病予藥,教出了八萬四千法門。雖究竟而言,祖師說「並無實法與人」,但相對來說,隻要是依三法印,教導眾生入佛知見,證入自性的法門,不論顯密皆是「正法」,以正法引導眾生開悟自性菩提的信仰,就是「正信」,否則「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由聞《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見性的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以「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麽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麵目」,「汝若返照,密在汝邊」,「若起真正般若觀照,一刹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等直指悟入的訣竅教導眾生。密宗大圓滿勝喜金剛《直擊心要三金剛句》中開示的「見、修、行、果」之道,「....愕然洞達了無礙,明徹通達離言說,法身自性當認之,....恒常及暫一切時,舊識法身認知之」,亦直指了入處。蓮華生大士《見離覆遮自性得解脫》、《文殊大圓滿》、《大鵬鳥的翱翔》等大圓滿教授,亦是當下直指。不論顯密,如來正法都教行者參悟自性,悟入後如何在曆境對緣中保任磨練,住「見」不離,以「見」解縛,見修雙融,定慧雙運。打成一片成無功用行就由悟而證,並未叫人「心外求法」。

究竟而言,未通達這了義真如不生不滅之處者,都非如來正法;相對來說,雖未通達了義,但以此為目標,依三法印,教人淨障集資,持戒、修定、開慧,漸次導入的法門,都算是正信。若四相不脫,我、法二執與分別心明顯,嘩眾取寵,專以靈動、神通、有求必應為號召,心外取法,以境惑人,並無實際教人悟入的法門,隻強調大師加持力能不經勤修可速得感應等,讀者可自行用以上「離念法眼,真如心印」去印證一下,自作抉擇。今生法身慧命一誤,再回頭可能已曆劫。了義的金剛乘法門真俗二諦一如,除了「究竟悉地」(即明心見性悟道證道)外,也有「世間悉地」(即息災、增益、懷攝、降伏的靈驗相應),以解決一些生活、修行上的障礙,但不會本末顛倒,專以滿足信徒欲望及所求為能事,停留在「以黃葉止兒啼」的階段。

真如實相無相,難以言詮,而金剛乘富於表徵方便,卻也能「以手指月」,依方便法導行者入實相。但由於複雜的事相和儀軌,使不懂的人看得目眩,好似滿天神佛,迷信難行。其實「無上瑜珈部」的修行,首重見地,愈高的法愈超越了宗教皮殼,如經上師詳細傳法引導後,方知句句直指心之本性,處處不離第一義諦。隻看事相而不明心要者,則易心外求法,落入迷信,未得解脫,反增纏縛。所以依止聞思修成熟的上師極為重要,這也是金剛乘重視傳承的原因。密宗無上瑜珈部所修的是「自性本尊」,為證取如來自性。如修行者發心知見不正,以二元對立凡心,將本尊看成像外在鬼神去崇拜供養,猛求妻財子祿,以為如此就能滿足自身欲望,這不但把佛看成喜、怒、哀、樂和二元對立相未脫的凡夫,並且修本尊反易修成魔。雖也能得到一些世間法的靈驗,但無法依本尊瑜珈的修持,得到覺悟解脫的究竟成就。藏密祖師曾說過:「見地正確,修護法為本尊都可能得究竟證悟。知見不正,修法身佛普賢王如來為本尊都難以解脫。」

究竟的佛法人空法空,所見一切皆法身,無法可修,無佛可證,談顯則著顯,說密則著密,此處也隻是戲論。這份資料,原是為禪三閉關同修準備,以有限篇幅,試將「正信密宗」為初入門者做一簡略介紹,並回答同修經常提出的問題,以遣除疑惑,最後終於集結成書。

美國加州洛山磯 明心精舍閉關中心【略述密宗法門釋疑解惑-顯密疑問篇】

隻要是正信佛法都應一致尊重,不同法門各有和其根器相應的眾生,不然佛也不會說。本不應軒輊顯密,妄加分別,但一些常問到的問題如避而不談,會引起更多的誤解迷惑。在此對問題的回答為消除疑惑,而非分別各乘。希望有緣閱讀本書的大德與善知識切莫斷章取義而生誤解。

問:密宗是佛教嗎?

答:佛教可簡分為小乘、大乘顯教及大乘金剛乘-俗稱「密宗」,其淵源介紹請參見前章的《藏傳金剛乘佛教簡介》。其實密宗不但是大乘佛教,並且不隻是佛教的一個支派。其自身體係已完整包括貫通了小乘、大乘顯教和金剛乘,顯密是一體兩麵,毫不對立。譯成藏文的《甘珠爾》大藏經,六十二部是大
乘,其中一半是金剛乘,由佛所說,梵文所寫。

問:密宗是佛所說嗎?

答:佛陀遍知正覺,為利益不同根器的眾生,能以不同化現,開顯無量方便法門。顯教大乘和密宗都是佛所說的大乘佛法,都是「依菩提心正因,引眾生入佛知見,覺悟解脫」,可說「體」是一樣,淨障集資,以開顯本有真如自性,隻是因應眾生根器,各有其方便,而「相、用」不同。

雖然有些密宗傳承,是由法身佛普賢王如來及報身佛金剛薩陀(五方佛的集中化現,或稱東方不動佛傳入人間及天界,例如無上瑜珈部的「大圓滿」。但釋迦摩尼佛住世時,也傳過密宗,可見於《大藏經密教部》,以及《時輪金剛密續》等(釋尊曾應香巴拉國王月賢請法,傳「時輪金剛」密續)。有些南傳佛教,說大乘佛教不是佛法,有些顯教行者,認為密宗非釋迦摩尼佛所說,是因為不明白以上情形,也不完全了解佛的「法、報、化」三身所造成。照印度佛密論師、釋迦親論師等說法,釋尊在河邊入定時,其智慧心曾被鉤召至色究竟天受諸佛灌頂。禪宗中國初祖達摩祖師,曾在西藏住過並傳過密法,藏人稱「Padamba Sange」,被尊為為密宗男派「施身法」的祖師。這段曆史一般人可能不清楚。

問:聽說密宗需要顯教的基礎,什麽是顯教的基礎?

答:一方麵來說,教理對佛法的保存延續非常重要,需要有人做這些工作。但佛法浩瀚如海,學術式的研究,如入海算沙,永無止境。以有限的時間精力,想在今生求證悟解脫,應如何入手?

另一方麵而言,佛法心髓部份,相當單純並不複雜,三藏十二部都是在講這一心一性,除了引導眾生如何悟入本有自性,佛並無說法。千法萬法,也是依當下這一念一覺下手來修,以求明心見性,了生脫死。法相雖異,法性並無不同,由眾生根器業力的千差萬別,才有這八萬四千法門。就好像千隻手
指在指同一月亮,如依一指已得見月,並不一定要遍隨所有其他手指。隻要根本通了,一切枝葉自然貫通。因此修行應掌握根本,以「淨障集資、明心見性」為主。法無定法,不過是因病予藥,隨方解縛。

如何迅速打下顯教基礎,各派宗師,各有其不同的善巧方便,以研究教理為主的宗派,和瑜珈士即生取證的宗派,從小出家,或中年入道,下手處也或有不同,未必機械化的一成不變。為便於了解,我們將一般顯教基礎,分為小乘和大乘來說明。並就各乘的見地、戒律、實修方法等概論之。

1. 小乘(原始佛教)佛法基礎首先需了解「苦、集、滅、道」四諦,特別是苦諦,釋尊當初就因見到輪回苦與無常才出離修道。次觀「十二因緣」,明生死本。小乘「觀受是苦」,認為「我執」是陷於輪回的苦因。發心出離輪回苦而「皈依三寶」,以佛為師,以法為道,以僧為師友,修行求解脫。小乘
戒律以「皈依戒」與「別解脫戒」為主,主要精神在於「諸惡莫做」。以「嚴守戒律,勤修禪定」作為修持,最終目的為證入「人無我」的羅漢境界。

2. 大乘  顯教佛法基礎:佛以其遍知正覺,曾說過在無數世輪回流轉以來,一切眾生都可能做過自己的父母,於己有恩。為報此眾生恩,需救度如母有情出輪回。但當自己還是凡夫時,有心無力,需先證悟,才能得到普度眾生的大能力。在受「菩薩戒」,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心願下,依戒定慧,經聞思修,圓修六度。見「諸法如幻、緣起性空」,「參心悟道」開無上慧,證入「人、法無我」。大乘顯教戒律精神除了在消極不傷害眾生的基礎上,再加上「眾善奉行」、「利樂有情」,進一步積極圓修六度,廣行利生。


問:有以上顯教的基礎,如何進一步做作金剛乘的修行?

答:所有眾生都想離苦得樂,但大都不明苦樂因果,想得樂果卻不斷造作惡因,係縛於輪回。有識之士趨入佛法修持,「小乘」止惡修善,持戒修定;「大乘」發菩提心,參心悟道,在五濁惡世中出淤泥而不染。

有些眾生善根福緣具足,不忍如母眾生受苦而無力救度,依大悲心想即生當下成就,速得度生大能力,而進入「金剛乘」修行之門。受「灌頂」後不違「三昧耶誓句」,依個人根器因緣修持本尊「生起、圓滿、大圓滿」次第。「世間」成就息災、增益、懷攝、降伏四事業;「究竟」明心見性,由悟道至證道。自利證法身,再現色身(報、化身)利他。

由於金剛乘的完備性,可能初看複雜,但一方麵說來甚為單純,修密宗就是「修淨見」,開慧眼以見實相。簡而言之,以「生起次第本尊瑜珈」來說,有以上顯教基礎,皈依發菩提心,經「灌頂」引導使心相續成熟,由「傳經」得傳承,由「授法」識得「色相、聲音、意念」的清淨本性,就是原本的
本尊壇城,不忘此認證,視周遭環境是淨土,所有眾生皆具佛性,其本來麵目是佛菩薩,直接在果上精進修持,透過現象,徹悟本質,由修持生起的「淨相」以證入本有「實相」,這就是「三密相應」的「本尊瑜珈」修持法,特色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以淨相代妄相自淨其意,以證入實相」。

「生起次地」成就,自能相應本尊、往生淨土,已達到了「淨土宗」的目的。明心見性,本尊三金剛實相開顯,也達到了「禪宗」的目的。「圓滿次第」修「氣、脈、明點」以調伏能生出粗細妄念的粗細氣,開顯離念真智、法身淨光。大圓滿」的「立斷」悟「體」明心見性、「頓超」起「用」修虹身質
能互變,是即身證道的了義法門,又自成一係統。

金剛乘的戒律,在大小乘顯教戒的基礎上,主要再加上「三昧耶誓句」(注:後麵有進一步的說明),在「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的基礎上,較注重「自淨其意」,基本精神在: 如想即身成就,什麽應作什麽不應作。所謂「外持別解脫戒、內持菩薩戒、密持金剛乘戒」。

顯密諸乘各有特色,但都為淨化遮障,開悟自性見實相。另有專書詳述各乘法門如何達到淨化作用,使實相由隱而顯,由迷入覺。

問:如何才能離苦得樂?

答:究竟來說,輪回三界六道不離生滅變異,並無恒長的安樂,必須修行佛法「明心見性」,才可能永出輪回苦海,得涅盤的寂靜安樂。

相對來說,今已由迷惑身處輪回,想要「離苦」必須「守戒」,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再造作惡因,以免感召苦果。

想要「得樂」必須有福報資具,這由「布施」而來。上種福田處為三寶、上師、道場,下種福田處為一切須要幫助的六道眾生。


問:能否再提綱修證次地?

答:今以《蓮華生大士應化因緣史略》中,大士應西藏王太妃之請開示,即身取證簡要之法:「因果業報,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先尋擇金剛喇嘛,以為依止。虔頌四皈依,誓心不退。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淨戒,以立根機。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次習禪定,內觀自心,本來清淨(注:我空)。修深般若波羅密,了知諸法,猶如夢幻(注:法空)。

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製。緣境違順,塵影好醜,不起愛憎。唯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破盡,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蓮華生大士教法循循善誘,簡明易入,隨眾生根,普門攝受。無論業障輕重,宿緣深淺,遇斯教者,終必成就。

問:密宗需要顯教的基礎,以可能「即身證悟」為特色的金剛乘,如何來建立這顯教基礎?

答:金剛乘的修持,是需要顯教基礎,而各派如何善巧迅速的打這基礎,卻非沒親自實修經曆過的人,能妄自猜測批評的。以研究教理為主的宗派,和瑜珈士即生取證的宗派,下手處也有不同。例如一些祖師未學經教而證悟,你說他沒顯教的基礎嗎?他當然有,但他師傅訓練他的方法,卻不尋常。

不論法師有多博學多大名氣,如自己連密宗最基礎的「四加行」都沒作完,並未親身了解在作「四加行」發生的身心淨化、智慧開啟過程,連最基本實修密宗經驗都沒有的人,如隻依某派某部著作依文解字,來開示與密宗有關的修行次地,就像未到過某地者教別人怎麽去,是以盲引盲而不如法的。

以密宗共同的「四加行」前行來說,首先需徹底思惟使心出離輪回,趨向佛法的「四思惟」--「人身難得、無常、因果業力、輪回苦」,這也是小乘或三乘所共的基礎。

正行中「皈依、發心、大禮拜」,「供曼達」,「金剛薩陀淨障法」,「上師相應法」。

以最初的「大禮拜」來說,首觀皈依境,拜下時念「皈依」,起身時念「發菩提心」,在動中修止修定,亦包含了六度,這已結合大小乘的修行,而了知「妄心皈依真性,三輪體空、拜彌陀者是彌陀、自性禮自性佛、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這又結合密宗特重的「淨見(pure vision)」,並且已暗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及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反聞自性」的證道法門。實修過程中迅速淨化身語意業障,達到身心清淨,適合作進一步的禪修。

以上的例子,隻是說明任何密宗的修行,都已結合「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密宗重「實修實證,迅速成就」,隻要「聞、思」無誤,有正知正見,任何「修」的部份都已同時貫通三乘心要,起而行之。不一定機械化的說我已在教室學習顯教若幹年,才能「起修」密宗。需知迷惑無明的基礎是心境
多元對立,覺悟解脫的境界是當下一如。當然在修的同時,需精進聞思基礎佛法,建立起正知正見,但同時也已在身體力行了。「若以文字談佛法,筆尖沾乾洞庭湖」,需依止合格的上師精進「聞、思」到某一程度,通達實修口訣心要,進而時時將三藏十二部佛法的精髓,實行於念念的當下,才能速證菩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