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夢參老和尚

(2008-12-31 14:38:48) 下一個
http://hi.baidu.com/fojin/blog/item/7db9564cefff6efbd62afc51.html

夢參老和尚

  在還沒有開講《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之前,我先跟大家漫談一下。


  我們學一部經,要如何學好、學會。學了經就要去做,要跟我們自己的身心結合。也要懂得因緣法,因緣具足了,一切事物就成了;因緣不具足,這件事就成不了。我跟諸位道友分別了半年,在這半年當中,我去了很多的地方,例如台北、大陸、美國,這就是“因緣”。“因緣”的涵義,就是我們做任何的事情,一定是有前因的,就看緣是否具足?緣不具足,這件事就成不了!不論任何事物,都不會成就。但是,所有的一切因緣又都是假的,所以說因緣法沒有實體。我們也會講“緣起性空”,這部經對這個問題,講得很多。


  我們在學習《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前,需要大家發心,發什麽心呢?發一個懺悔心!我聽到很多人說:“我雖然對於別的事不了解,可是對自己,我還不了解嗎?”我說:“我雖然出家六十多年了,也還是不了解自己!”大家聽了可能覺得很奇怪。不但我不了解我自己,恐怕你們諸位,除了聖人和菩薩之外,不了解自己的人太多了!大部份的人都不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過去做的是什麽嗎?不了解過去的因,現在所受的果,也就不認識。為什麽我會受到這樣子的痛苦?為什麽這個災難會降到我的身上?每一位道友,可能都有這種經驗:遭到冤枉!受了委屈!“這件事根本不幹我的事,別人說來說去,最後就落在我的頭上。”你認為很冤枉,這是因為你不知道過去的因,不了解自己。


  也有人跟我互相漫談說:“這個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了!”我說:“那是你的看法!”他問:“師父!你怎麽看?”我說:“沒有半點不公平的!非常的公平,特別的公平!”我說這句話,大家可能心裏不太能接受!你所受的一切,都是自己作的。你自己作的,自己受!怎麽不公平?因為我們沒有智能,對很多的事物看不清楚,才認為這件事很不公平。你過去冤枉別人的時候,自己曉得不曉得?我說:“現在你被人害了,你曉不曉得你過去也害過人?”


  我們就說大一點的問題好了!日本人侵略中國,殺了很多的中國人,現在的日本人生活還是很好,經濟很發達,中國人卻受這麽多的苦。他問我怎麽看?我說:“這件事很公平。”他問:“這怎麽會公平呢?”我說:“被殺死的那些人,都已經四、五十年了,這些人現在已經投生到日本,到那兒去享福了!而那些殺人的日本人,他卻生到中國來了。大家換位置看一看,受一受。”


  如果是從無量劫的因果觀點來看,非常公平。我說這些話,就是希望諸位道友,學《十輪經》的時候,要用這樣的懺悔心來學。


  這部經有一品,叫〈懺悔品〉,就是要我們懺悔過去的罪業,把罪業懺悔清淨,有了智能,你就會知道了。大家事先要有思想上的準備,你不知道過去做過什麽事,《十輪經》就告訴我們,你過去做些什麽事,現在要受什麽苦難,為什麽你會生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你不生,極樂世界你不生,兜率天你不生,東方藥師琉璃光如來世界你也不生,卻生到這個時候的娑婆世界。為什麽?因為你作了這個業!既然有這個業,自己受,這是很公平的,沒什麽不公平。因此《十輪經》就像是跟我們畫像,讓我們知道自己的一些罪惡、一些錯誤,內心就不會不平了!


  這一次我們學習《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的時候,我自己都沒有什麽信心,因為找不到古人的講述,找不到參考資料。那就可能會說很多錯話!我們以前所講的經,古人都講過好多遍了,有參考資料可以參考,說錯了,還可以推諉一點;那些大德都是這樣講的,跟我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這部經別人沒有講過,就推諉不了。


  我先從千佛開始講,讓大家認識我們現在,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在這個千佛的當中,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末法時代。我們處的這個時代很苦,而我們受苦的因,是過去的業很重,造的業很多。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人類壽命特別短,隻有一百歲。我們看一看七佛的時代當中,以我們這個時代最好。隻有釋迦牟尼佛才有這麽大的願力,他在這個時候來。如果釋迦牟尼佛不在這個時候出世,我們就連這個道理也不知道。因此,一旦我們認清這個時候所受的痛苦,那麽,心裏就會平靜了!等到你學的時候,也就會知道要怎麽去學。


  另外,這部經的份量很重,我們學習的時間會長一點。不像《金剛經》或者《彌陀經》、《心經》,可以很快就學完。這部經不行!不過,它的品並不多,總共隻有八品十卷。大家可以打開第一卷看一看,〈無依行品〉、〈有依行品〉就占了五卷;再加上前麵的〈序品〉及後麵的〈獲益囑累品〉,除了〈十輪品〉,中間幾品卷並不多。〈十輪品〉是講:用佛的十輪來對治凡夫業障的十輪。其次是〈懺悔品〉、〈善惡業道品〉及〈福田相品〉,雖然品卷不多,裏麵的道理還是很複雜。


  在〈序品〉中,是佛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地藏菩薩禮佛及讚歎佛的功德,所以在〈序品〉中沒有什麽大意可講的。但是〈十輪品〉的大意就不同了!用佛的十輪來對治我們現在的十輪。


  我們學習這部經,要有方法。一定要跟你的日常生活結合在一起!這部經就是告訴我們,要怎樣來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別再去造業,別再去作錯事!因為作了之後,等到要受的時候,你會受不了,會很痛苦的。若是能結合日常生活來學習,我們經常講“佛的十智”或是“佛的十力”,你要對照、學習佛的業,用佛的那個 “業”,把我們的業轉化成佛的業。這就是說:你的一言一行,口裏說話的時候,身體有所作為、有所動作、心裏所想的時候,就加以對照。你要在這些具體的日常生活當中,在事上來學習。學完之後,對照自己,漸漸的改正,就愈學愈深入,不會生厭煩的,也能夠很快的進入!


  如果不是這樣學,你是進不了的。就以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語言來說,這部經是由玄奘大師所翻譯的,跟《地藏經》,或《占察善惡業報經》,在文字上的翻譯有些不同。因為有些大德,是用“意譯”翻譯的,是根據我們的生活、人情、語言及一切習慣來表達。玄奘大師有感於這種表達有失真實性,恐怕與印度佛陀所說的原義有所出入,所以他是依文,也依義來翻譯。多數的文字是印度原來的文字,看起來比較生疏。平常經文中見到的名相,例如:“佛、世尊”,在這部經中,它稱為“薄伽梵”。


  就像我最初到西藏去學法的時候,不隻是經典上的文句,很難學習,就連說話也很別扭,很長的時間都改不過來。好像我們說要請你吃飯,或請你喝茶,他不是說:“請吃飯”或“請喝茶”,而是說:“茶吃請”,或是“飯吃請”。你聽了很別扭,說起來也很別扭。在這部經文中,有很多地方是這樣子的。懂得它的用詞,當我們說的時候,就會把它顚倒過來,把它的涵義轉換過來。看這部經的時候,也應當這樣看。


  經文中有些“比方”。所謂的“比方”就是在法義上,怕你不懂,所以拿別個意思來比喻,那樣你就懂了!但是一經過“比方”,雖然懂了,義理卻相距八萬四千裏!例如說“空”,佛教經常拿“空”來比喻我們的“法性”,比喻“自體”、比喻“實相”。我們把它完全理解錯了,就說:“空了,什麽也沒有了”!因此落了“斷見”。


  佛教的“空”,不是這樣的空!它不離開“物質”,它就是“顯”物質才說空!這個“空”就是在“具體的物質上頭去空”。就像說你這個“人”是具體的,還在啊!“是空的”。佛法是這樣的涵義!不是說“空了”,就沒有了。這裏僅僅是舉個例子而已,在經文裏麵,像這一類的例子很多。


  又例如說,《十輪經》的〈序品〉講到地藏菩薩,因為這部經主要是以地藏菩薩為說法主的。但是經中的地藏菩薩是隨喜而來,有菩薩僧、羅漢僧及凡夫僧,大家聚會來說《月藏經》;當這部經快說完的時候,地藏菩薩才隨喜而來,並不是為了要請經說法而來。而佛就藉此因緣,說地藏菩薩的功德,而地藏菩薩也讚歎佛的功德,這部經的因緣就是這樣引起的。在講這部經之前,是講《大乘大集月藏經》。《月藏經》剛一圓滿,地藏菩薩就來了,他來的境界相,大家在經文中一看就知道了。


  洪居士所收集的資料當中,收集了地藏菩薩有關的經典,像:《地藏菩薩本願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十王經》、《地藏菩薩陀羅尼經》、《地藏菩薩儀軌》,地藏菩薩的《三國靈異記》、地藏菩薩的懺本、占察的懺法,這些都是屬於地藏菩薩的法門。你隻要通達了一個,其它都會有所聯係。《地藏經》跟《十輪經》是相通的,但是不同之處,就在“轉眾生的業”的方法上,有所不同。《十輪經》是修止觀的,《地藏經》是隻要造像、拜懺,能夠念地藏聖號,就算修行了。《占察善惡業報經》,有關修行的部份我們還沒有講,也就是在《占察經》的下半部。


  《十輪經》最初是教你怎樣修行證入“禪定”,不入禪定,是成不了道。它一開始就教你一個從淺入深的方法,你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用起來就不是那麽容易!也就是“數、隨、止、觀、轉、淨”這六個字,你若是會起修了,就很不容易。


  我們大約知道地藏菩薩給我們的教授方法,都有些什麽方法,這些資料都包括了。不過,當中有一項:“佉羅山是地藏菩薩的淨土。”我對這種說法不完全作如是想。因為當時佛陀在佉羅山說法,正要說完時,地藏菩薩從南方來了,這就說明了佉羅山不是他的淨土,如果是他的淨土,他又何必從南方來呢?而且《占察經》及《地藏經》都指出地藏菩薩是從南方來,從哪一個南方呢?這個時候是在佉羅山的南方!那個時候,是忉利天的南方!“方無定方”!


  我的想法是:哪裏有地獄,哪裏是無佛時代,哪個地方最苦,哪裏就一定有地藏菩薩在度眾生!這是他的願!不論他到那個地方,那兒就是他的淨土。我們看淨土,以為必須像極樂世界、不動世界、琉璃世界、香積世界,才是淨土。但地藏菩薩的淨土,是哪兒有地獄,哪兒就是淨土,哪兒就是他化度眾生的淨土。


  我們是不是應當這樣理解呢?這裏是漫談!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時候修行是依著〈占察懺法〉拜的占察懺,這隻是修行的初步,並不是我們拜了懺,就是修行。當然也算修行,因為你得要先消業障;業障消了,才會有智能,有了智能才會修行。


  現在我們還不會修行,觀察我們的出入息,觀一觀就散亂了,怎麽能入“定”?但是經過拜懺,業障消失了,業障一消,智能生起,修行就容易進入。所以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門,都以懺悔為第一,要先消業障。學密宗也如是!你得先磕十萬個大頭,那種磕頭不像我們這樣的頂禮,而是大禮拜,你得先消業障,這是修行的前方便。如果一生就這樣拜下去,是不是能成就?一定能成就。因為你的智能在增長!在拜的時候,你就起了觀想:“能拜、所拜、能禮、所禮,性空寂!”經常這樣觀想,久了,就可以證入,那時候去修“定”,很快就進入了!


  但是,每部經、每部論、每位菩薩,修行的方式都不同!也有道友這樣問我說:“地藏菩薩來到這個會上,為什麽有很多人不認識他,還需要找人介紹?”我說:“不但地藏菩薩是這樣,就連釋迦牟尼佛,還有好多佛國土的人,都不知道他。”宏覺法師開玩笑說:“不用說其它的佛國土,就連我們這個國土,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就隻會念阿彌陀佛,卻不知道他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這個沒有什麽不同點,隻能說:“沒有緣”。也有些法師不知道地藏菩薩,我也聽說過。“我沒有聽過地藏菩薩,沒學過什麽地藏菩薩法門,也不知道地藏菩薩。”同樣的,現在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文殊師利菩薩。這是為什麽呢?這就是我剛才跟大家所說的“ 緣”,過去多生累劫沒有跟菩薩結緣,自然就不了解他的方法。


  很多人有判教的習慣,凡是地藏菩薩的經,不論是《地藏經》也好,《十輪經》也好,說的都是地獄、人間的事,好像不是大乘。一說到大乘,就得好大好大,認為要像“唯心法門”,那才是大乘。或像密宗的“大手印”,一下子就成佛,以為那才是大乘。他們以為《地藏經》、《十輪經》,乃至《占察善惡業報經》,是小乘。至於《大乘大集十輪經》特別標指是大乘,有些隻寫《大集十輪經》,沒有大乘。而玄奘法師所譯的版本就標示著“大乘”。


  這部經有兩次的翻譯,一次在隋朝,誰翻譯的也不知道,因為這部經翻的有欠缺,第二次的翻譯,是玄奘大師所翻譯的。大家看他的注釋,時間、地點、條件都有。玄奘法師翻譯這部經是在唐朝永徽年間,是玄奘法師從印度返回中國十六年之後,才翻譯這部經。


  經裏除了讚歎地藏菩薩的功德之外,地藏菩薩也向佛讚歎了一番。佛跟地藏菩薩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我們的“十惡”。《占察善惡業報經》的〈占察輪〉上,也是注重這“十惡”。《地藏經》所講的,你之所以要下地獄,也是這“十惡”。


  甚麽是“十惡”呢?就是在我們“身”上所發生的“殺、盜、淫”,“口”裏所說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心”裏所想的“貪、瞋、癡”這十個業。身上所作的業,口裏所發出的業,心裏所起的業,就是十業,這十惡業不做,盡做好事,那就是十善。說好話,不惡口,盡量促使人和好,不破壞別人,就不犯兩舌。口裏說話從來不帶汙穢的語言,這叫“不惡口”。總是讚歎,除了讚歎別人的功德之外,盡量說些好聽的,說些使人歡喜的語言,這就是對治“惡口”了。沒有道理的話不說,不要一天到晚都說一些打發時間的“閑談”,再不就是“人我是非”,這類的話不說,就是“不綺語”。那些沒有意義的話不說,騙人、欺詐、妄語就更不說了,這樣口業就清淨了。加個“不”字就是善業,沒有“不”字就是惡業,也叫“惡輪”。心裏起貪念,起瞋念,起了邪見,愚癡就是邪見,邪見就是不明白,胡塗,無明業因,就是“貪、瞋、癡”所引起。如果我們心裏“不貪、不瞋、不癡”,就是善業。身上“不殺、不盜、不淫”,就是善業。“不淫”是指除了夫婦關係之外,但從究竟來說,是一切不淫,這就是善業。


  形容這十善業,就是“善輪”。若是造罪了,就成為“惡輪”。“輪”有什麽作用呢?大家都知道,輪是不停的發動運轉。輪是轉變的意思,輪轉不停的。為什麽我們在六道輪回,會永遠不停息?永遠流轉?就是因為“業”,“業”使你不能停止;若你做“善業”,善也使你不能停止。但是“十輪”有究竟,也有初步。將善業達到佛的“十輪”,就是“十智”。將眾生的惡,轉到“五逆十惡”,就是最惡的“十惡輪”,“無依行品”、“有依行品”,講的也是這個“十惡輪”。


  先講以佛的“十輪”來對治眾生的“十惡輪”。因為這部經的名字叫做“十輪”,為什麽要加一個“地藏十輪”呢?這部經最後被囑記來流轉、護持這部經的菩薩是虛空藏菩藏。《地藏經》的〈囑累人天品〉,也是虛空藏菩薩。大家知道“虛空藏菩薩”是什麽涵義?“虛空藏菩薩”在《華嚴經》上,是指容納一切、含攝一切;虛空藏的“藏”是寶藏的意思。“虛空”不是這個虛空,而是形容他證得了“性空”,證得了“真心”,證得了《占察經》的十相。“空”,不空,“虛空”含藏一切法而不空。這部經囑記他去宣傳,囑記他去弘揚。


  這十輪沒有停止的時候,不論是善輪或者是惡輪,甚麽時候才會停息呢?等自己的心都靜下來了,佛佛都證到十輪停息的境界,證得這個“性體”了,是要讓我們達到這個目的,因此稱為“大乘”。


  “大”者,是指我們的心。《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這個“大”字,《大乘妙法蓮華經》也是這個“大”字。“大”字是標明我們的心體、總體。一切的法門,大總相法門體,就是大。“乘”是運載,若依這十善業,就能把你運載到達究竟的“寂滅”,能“寂滅”就是佛果。“空”的涵義,在梵文裏,或者叫“寂滅”,或者叫“寂靜”,都是形容“空”的。然而它不說“空”,中文沒有這個字,我們翻譯不出來,就用“空”這個字來代替;但是一用“空”,我們又誤以為跟空一樣,一說到“空”,好多人就落了“斷滅見”,以為“空”就是沒有了!“空”不是沒有了,“空”是說“緣起的諸法”,它的本體是“性空”的,這一個“空”是包括一切“緣起法”的,怎麽樣來顯這一個“空”呢?用“緣起”來顯這一個“空”,如何來證得這一個“空”呢?“緣起還滅”就證得這一個“空”。


  “大集”有兩種解釋:一是在這個法會當中,集合了很多的眾生,多到什麽程度呢?無數!你一看經文就知道了,有多少的聲聞僧?過數量的。用數量來計算而不可能計算的,叫過數量。有多少菩薩僧呢?過數量!凡是說地藏法門的,除了《占察善惡業報經》之外,處所有兩個:一個是在忉利天,一個是在七金山之內,這個佉羅山是在欲界和色界中間,不是一般人可以到得了的。那麽處所就殊勝了,在那裏集會,才容納得下。


  凡是佛經所說的數字,不要用我們人間的數字去計算,用一、二、三、四、五、六來計算。好多億、好多萬、好多兆?我們是無法計算的,因此佛一比喻,就用恒河沙來比喻。恒河的沙,七、八千裏的恒河,那沙的數字有好多?那不是人的智力所能數出來的。因此在數字上,你應當這樣子來理解。


  另一種解釋是說,你能聽聞到“十業”,就能把你運載,發明你的心地,成就你的“性體”,成就你的“毗盧遮那”,就能夠到達“大”。所以,在此次法會所集的這些會眾,都是有緣眾。我們現在能夠共同來學習這部經,說不定我們就是在那個時候沒有成就的眾生,輪轉到這兒來的,我們才會有緣,沒有這個緣,是遇不到的。


  對於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很多次。隨時都在想:“說無緣,又似有緣,說有緣,好像多年來,從來沒有發心要說《十輪經》。”我沒有發過這個心,我老老實實說:“這部經,除了這一回,說是要跟大家學習,我才看一看。”以前,我從來沒看過。我們雖然聊了《地藏三經》,可是《十輪經》,我並沒有從頭到尾地看,宏覺法師倒比我先看,他先研究了,看了一遍,他拿著一個紅皮的經本,不隻是看一遍,還加批注。


  以前我沒有這個願心要講這部經,現在因為幾位道友提議說:“大家共同來學習這部經。”“我一點信心都沒有,要學這部經,有人聽嗎?”他們說:“怎麽沒有人聽呢?因為很少人知道有這部經。”也許是因緣成熟了!現在來的人還不少;還是有人聽,並不是沒有人聽!那麽,我們學的時候,大家有問題,可以提出來,我們要用長時間去學。既然發心學,就要學好。怎麽樣才算是學好呢?我們要“用”!無論做什麽學問,都要“用”。學寫字,因為你要“用”,學英語你也要“用 ”,用英語說話,就是我們要“用”。那麽學這個地藏菩薩教我們的方法做什麽“用”呢?成佛!


  心若發大一點,當然不會墮地獄!凡是學《十輪經》的,再也不會墮三塗了,不墮地獄,不墮惡鬼,不墮畜生!我們算是成就了嗎?沒有!一定要成佛。可能生天也好了,享受一些幸福也好,但是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不會滿足的。


  好比以前在中國大陸,那種生活習慣跟美國沒辦法比較,也跟加拿大溫哥華沒辦法比較,我們經常說,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是天堂。但是到了這裏,到了天堂,感覺幸福嗎?不會吧!因為要求又提高了!結果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怎麽都不對勁。我們生天了,該滿足了?生天你也不會滿足,雖然盡是快樂境界,有了快樂境界時,你又有了其它的要求,要求不死!怎麽辦得到!要是說樂暈了,頭腦也發漲;受苦,頭腦也會發漲啊!在天上享福,享快樂了,頭腦也會發漲!什麽事也不做,把那點福享完了,又怎麽辦呢?因此我們一定要依照《十輪經》去學。


  我們是發願成佛的,這個方法告訴我們如何一步一步地成佛,我們照這個去運用就成了。大家最初學習《十輪經》的時候,你感覺到有哪些問題?可以提出來討論,我們作為半研究半學習的性質,不要光聽,隻用耳根是不夠的,要用你的意根,要用你的智能,六根互用,才能學得進去。


  學習的時候,會有些障礙的。什麽障礙呢?你的家庭有事或者這個因緣,那個因緣,很難說的。你先發一個願,希望地藏菩薩加持,讓我能把它學完;能從頭到尾不缺一課,就這麽一個善根,也很不容易。所以你一定要發第一個願。其次發第二個願:結束我現前的痛苦。要減少障礙不是那麽容易,生病就來不了,或者你現在正準備要去聽課,剛一出門,你家裏來了客人,你拒絕他,說是要出門去聽課,又不近人情,要是跟他去,今天晚上就缺了這個課,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小事,總的來說,這個事情並不小。


  障礙要是發生到我的身上,我也是講不了,也會斷了。所以現在每逢要講經,跟大家學哪一部經的時候,我自己會發願念些經,還要念地藏聖號,得求加持,不求加持,中間斷了,一斷一切斷。


  自從講經以來,我到現在最遺憾的、沒有講圓滿的,就是在南普陀寺的《華嚴經》,我講到〈離世間品〉,就離開了。再想回去圓滿這部經是永遠圓滿不了,你就是回去講,那時候聽經的人,與現在聽的人,不一樣了,早走了,我再怎麽講,也補不上這課。怎麽辦?就隻有懺悔,其它的經都是從頭講到完的。


  《十輪經》,我就希望圓滿講完,不然將來到臨終的時候被拉住,那就很苦惱。所以說,我們大家共同發願要把它學得很好。


  大家一定要學到懂的層次,莫學半瓶的醋,怎麽樣才算是懂?能用的時候,沒有障礙,你修觀想的時候,沒有什麽障礙。這部經不像《地藏經》是用來讀誦的。《地藏經》讚成你讀誦,好像我們讀《心經》、《金剛經》這些經就告訴你讀誦,《十輪經》是叫你做的,你能做好多,那是不一定的。現在我們就開始講經文。


詳見:http://hi.baidu.com/fojin/blog/category/%B4%F3%B3%CB%B4%F3%BC%AF%B5%D8%B2%D8%CA%AE%C2%D6%BE%AD%C7%B3%D2%EB



視頻地址: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779.htm


夢參老和尚《地藏十輪經》MP3版本(31集-60集) 地址: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177.htm
http://www.budaedu.org/ghosa/L00124/C031/T0522/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占察善惡業報經行法

法安吉祥

感謝靈慧寺小師父慈悲發啟無償結緣法本活動

感謝桑傑多吉師兄慈悲發心與大眾結法菩提

提供六本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恭置於此處無償結緣

敬待有緣大眾同生法喜

留言處如下

小師父 留言處:http://tw.myblog.yahoo.com/jw!VFqV2Q.CRURGI4QqOSJeqg--/article?mid=2369

甘露 留言處:http://tw.myblog.yahoo.com/jw!8LKO37OCFQVpDCsZnrxbKlLaxbyeYg--/article?mid=5168&prev=5787&l=f&fid=50

佛法淨土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policy_8888/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無償 結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