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藏傳佛教中“法王”一詞的含義與運用

(2008-12-31 12:34:07) 下一個

隨著藏傳佛法在漢地弘揚,來漢族結緣和傳法的藏族活佛和堪布也逐漸增多。針對一些大德在漢地被稱為法王的現象,許多同修對此理解各異,看法不一。那麽,“法王”一詞是什麽意思?什麽樣的大德才有資格被稱為“法王”呢?為幫助學佛者厘清上述問題,應漢地弟子的祈請,第五世多智欽仁波切·土登龍洋仁增嘉措就“法王”一詞的含義與運用作了開示:

在解釋“法王”一詞的含義之前,龍洋仁波切先給弟子們講了一個公案

2002年,第四世多智欽·土登成列華桑(特巴仁波切)從印度回到國內,每天都有無數的弟子和信眾從四麵八方趕來拜見。有一次,幾位漢族居士慕名前來拜見,他們來到特巴仁波切麵前問候說:“法王,我們想采訪您”。一聽到“法王”這個詞,仁波切坐起身來,問道:“他們叫我什麽?”龍洋仁波切如實回答:“叫的法王,就是曲吉傑布的意思”特巴仁波切聽了說:“啊則,紮克傑德(大意為:啊呀,可怕)!竟然連我這樣的人也被稱為法王。”又說:“天無二日,一個佛教不會有兩個主人。”

講完上述公案,龍洋仁波切開示道:佛法重在幫助眾生解脫修行人不應該貪戀名聲和地位。想當年,釋迦牟尼佛斷然舍棄了“王”的稱號和地位,為弟子們樹立了出家修行的光輝榜樣。如果一定要有一個“王”的話,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真正的法王隻有一個,那就是釋迦牟尼佛,他是佛教的創始人。更何況,即便是對釋迦牟尼佛,藏地也很少以“法王”呼之,而是稱其為“東巴”(意為本師、導師)。

至於在藏傳佛教中“法王”一詞的含義和運用,龍洋仁波切解釋道:“法王”一詞對應的藏語為“曲吉傑布”,這個詞匯在藏地通常用於兩個方麵,一是尊稱擁護佛教的藏王(吐蕃讚普),另一種含義是特指閻羅王。除此以外,曆史上,有一些高僧大德被皇帝冊封為“法王”,同時賦予相應的權力和政治地位。這是漢地古代中央政府的創舉,而並非佛教的偏愛。

在當代,偉大的持教之士堪欽晉美彭措仁波切被廣大的四眾弟子稱為“法王如意寶”。提到自己的上師,龍洋仁波切說:“上師如意寶是自在於八萬四千法門的聖者,一生中廣弘顯密佛法,利益了無量眾生。他老人家對佛教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當今世上很難找得出第二個,因此被弟子們尊稱為法王如意寶。”仁波切又說:“這樣的大德以前很少見,以後也很難再有了。”

龍洋仁波切還開示道:從視師如佛的角度來說,弟子想以怎樣的稱呼來敬稱上師都可以,當然也可以稱上師為“法王”,但這並不表示他的上師就有法王的資格。不切實際的稱呼除了混淆視聽、助長分別心以外,沒有什麽意義。弟子們應該端正學佛的動機、樹立正確的知見,使自己早日對三寶生起清淨的信心。

(三寶弟子鄔金諾潤 整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