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北美文學城看到一篇文章《你要是追根究底的問,你就明白中美教育的區別了:奧數高手稱學習為了掙錢 慘遭美國名校淘汰》、還有眾網友的回複,覺得很有趣就整理一下,放在我的BLOG裏。
A:這大實話得進去後再說!其實30%以上的藤子都去華爾街掙別人錢去的,不會忽悠的當然要拘之門外了。
B:能接父母同住也算回饋社會了,就是媳婦那關不一定過得了。
C:"讓父母一起住"-孺子可教!西人的虛偽是從小就培養的。
D:這種丈夫就千萬不能要的!!!
C:小孩時就不記得父母,那這種男人不要也罷。
D:拜托,記得父母和父母同住是兩回事!不是一定要和父母同住才算孝順。
E:隻能說這孩子胸無大誌,將來估計也不會給母校捐錢。
F:中國越來越玩實的,國外越來越玩虛的,嗬嗬,也不乏虛中有實誌士。
G:沒有大誌向沒必要上名校,一般的就可以了3、5年後都差不多。還有太重名利的真到名利場容易迷失自己。這大概是落選的原因。
H:全是大誌向上名校,世界早就變色了,花爾街裏名校生多了。
I:這個學生說了實話,國內說實話的是稀有動物。說大話的遍地都是,這篇文章不是進一步鼓勵說大話嗎?
J:那個哈佛劉女孩就很能說大話,以後要有大話補習班了。
K:看,單純的孩子遲早要吃虧。
L:看出差別來了。要玩虛的,不能玩實的。
M:覺得這裏長大的孩子,實心眼兒的挺多的。他們說的,就是心裏想的,雖然不見得能做到。
N:此新聞一出,以後中國學生麵試都要大談回饋社會了。
O:這裏很多藤爸藤媽培養小孩不就最後這一目標。隻是大麵上都不說而已。努力爬藤,將來好工作,爭大錢,住好房子,找一理想伴侶。生活幸福安逸,父母麵上有光,吃喝不愁,跟子女住一起的這裏的父母可能不多,我看也就這點不同。
我同意O的觀點。我喜歡這個孩子,夠純真、夠孝順,還能想著父母,不易啊。但是賓夕法尼亞大學不錄取他也沒什麽錯,因為他將來不會給母校捐錢,哈哈。
奧數高手稱"學習是為了掙錢" 被美國名校淘汰 解放日報
近日,賓夕法尼亞大學在滬舉行的招生麵試中,一位奧數獲獎選手慘遭淘汰。當時,一位賓大教授問他:“你讀書讀得這麽好,是為了什麽?”他說:“是為了掙 錢。”教授又問:“掙錢是為了什麽?”他答:“為了周遊世界。”教授問:“除了周遊世界還想幹什麽?”“還可以買房子。”“買了房子還想幹嘛?”“讓父母 一起住”……
最後,洋教授將這位奧數佼佼者淘汰了,原因是:“沒有回報社會之心,我們希望培養的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之所以有這樣的標準,是因為一些成績不錯的 學生到國外留學後被發現“水土不服”,不知自己學習的目的是什麽,有的還整日沉溺於網絡遊戲,迷失了自我,每年這樣的孩子都會有一批,因此有必要在麵試中提前了解。
得悉此事後,一位家長驚訝地表示:“奧數得獎也沒用啊?平時一直在敦促孩子好好學習,要有好分數,要爭取得獎,現在看來,國外大學重視的可不是這些。 ”但也有家長表示理解:“他輸的不是一次麵試,而是一種個人素質的積累。即使他的學習成績再好,也不代表這個人就是優秀的。”
光明中學校長穆曉炯認為,該校以往的奧數得獎選手大多被國內名校錄取,這件事反映出中外學校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念。“我們的教育比較重視行為規範,對價值觀的培養的確比較輕視。學生對於自己將來要成為怎樣的人、期望自己要有怎樣的發展、要給社會帶來些什麽、人生的方向和目標思考得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