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家媽媽

寫兒童故事幾年,終於鼓起勇氣給大家看,請您多提寶貴意見。
個人資料
正文

學而優則仕

(2007-05-20 06:16:47) 下一個

萬維五味齋正在開展轟轟烈烈地評於丹的活動。喜歡於丹和不喜歡的於丹的五味學者們唇強舌戰,很是熱鬧。我自知古典文學知識太貧乏,也沒有讀過《論語》,不敢發言。我還感到,小時候批林批孔批壞了,我對孔子尊敬不起來了。我覺得在中國當今社會中,有人能麵向大眾講解我們的傳統的哲學、道德和思想是件大好事,應該有人來講。但我看過於丹的一點錄像,不是太看的下去,她的語調,我不是很喜歡,有一點點說教。

五味齋王富貴同學提到了“學而優則仕”,我感到我終於有發言的機會了,因為不久前,我看到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正好提到“學而優則仕”。

下麵為關於學而優則仕的一段轉貼:

文革中批判孔孟之道,其中有一條就是批判孔子宣揚的讀書做官論,根據主要就是《論語》中的一句話:學而優則仕。對這句話的解釋則是:讀書讀得好就可以做官。對於這種解釋,當時的人們都深信不疑。

後來讀《論語》,讀到了《子張》一章中的原話,原來是: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按照前麵的理解,把這句話完整地譯成現代漢語,則必然是:做官做得好了就可以去讀書,讀書讀得好了就可以去做官。這樣一譯,就覺得有點莫名其妙了:難道讀書與做官是可以循環往複的麽?從古到今雖然有無數讀書讀出頭去做官 的,可是有哪一個做官的人再回頭去讀書做學生呢?

再後來,讀到了有人引用《論語正義》的一種解釋:古者大夫士,年七十致事,則設教於其鄉。大夫為大師,士為少師。是仕而優則學也。學至大成乃仕,是學而優則仕也。覺得這種說法也很勉強,因為大夫士到了七十歲不再從政之後,隻是設教於其鄉,是教書,而不是讀書。所以並不是仕而優則學而是仕而優則教。但究竟怎樣解釋原句為好,也隻好存疑。

最近讀書,偶爾翻到了《說文解字》對的釋義:優,饒也;饒, 裕也。這才恍然有所悟。原來,在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一句中,並不是優秀優異之類的意思,而是指行有餘力。於是,這句話應該解釋為:為官做事,如果行有餘力,則可以多讀點書;讀書學習,如果行有餘力,則可以去謀 取一定的職務做點事情。孔子的許多學生就正是這樣做的。

據考證,一詞的主要含義,在先秦時就是;而優秀優異之義,則是在漢代以後才產生的。所以,把學而優則仕解釋為讀書讀得好就可以做官,其實是以今訓古,望文生義;似是而非,鬧出笑話,也就是難免的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