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家媽媽

寫兒童故事幾年,終於鼓起勇氣給大家看,請您多提寶貴意見。
個人資料
正文

西藏拚盤(7,8)

(2007-01-20 13:23:37) 下一個

西藏拚盤(七)

十八 話說又回到從拉薩到那曲的路上。在我們的車的行進過程中,在雪山下、河穀旁、大路上,我們常常可以看見一個個的瑪尼堆和五彩飄揚的經幡。

瑪尼堆是一堆大大小小的石頭,藏胞稱它們為不動的經文。西藏人將經文的一段或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似漢地佛教徒常誦的“南無阿彌陀佛”,為難解的佛教術語),或佛像刻在石頭上,放在路旁。路過的人,常常會加上一塊石頭。石頭,日積月累而成堆,其中以刻有六字真言的石頭最多,故稱為瑪尼堆。有的石頭上麵,刻得密密麻麻,其雕琢之精細令人欽佩。同車的藏族朋友每經過一個瑪尼堆必定下車,繞瑪尼堆走一圈,丟一顆石子,他說丟一顆石子就等於念誦一遍經文。

經幡是寫有經文的五色旗子,五種顏色按蘭、白、紅、綠、黃順序排列著。蘭的是天,白的是天上的雲,紅的是地上的生命,綠的是水,黃的是土地。我常常覺得藏族人的樸素思想中又蘊涵著大的哲理,有的時候他們的想法還很可愛。藏族朋友說,我們把要念的經寫在經幡上,掛起來,讓風幫我們念。風吹一遍,就等於我們念了一遍。

西藏的風,吹拂著高高掛起的經幡,瑪尼堆記錄了每一個遠逝的日子,艱苦的生活因為有了信仰而寧靜祥和。

在路上,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大卡車,車上站滿了人,他們都是去拉薩朝佛的人。他們高聲唱著歌,快樂無比。

在路上,我們還看見了世界上最最虔誠的佛教徒。我相信最鐵石心腸的人見到他們也會為之動容,他們就是磕長頭的朝佛人。

他們從遙遠的故鄉伊始,手佩護具,膝著護膝,前身掛一毛皮衣物,塵灰覆麵,翻山越嶺,不懼千難萬苦,三步一磕,或積月、或累年磕至拉薩朝佛。

他們兩手戴著的是類似木屐的護板, 腿上綁著的是護膝的牛皮。磕長頭時,尊循如下的程序:首先取立正姿勢,口中念念有詞,多為誦六字真言,一邊雙手合十,高舉過頭,然後行一步,雙手繼續合十,移至麵前,再行一步;雙手合十移至胸前,邁第三步時,雙手自胸前移開,兩臂前伸,掌心朝下俯地,膝蓋先著地,然後全身葡伏,額頭點地。

磕長頭的信徒一絲不苟,絕不會用偷懶的辦法來減輕勞累。遇到河流、溝壑、陡坡等無法伏身長拜的地方,他們就估計一下那段距離,估算好有多少個長頭,到了拉薩鬆讚幹布娶文成公主為妻時所建的大昭寺,一並再補上。

磕長頭的朝佛人不是苦行僧,不是殉教徒,而是地地道道的貧民老百姓。或還願,或祈求保佑,賜福免災,他們目光堅定,矢誌不渝,靠堅強的信念,步步趨向聖城拉薩。藏族人尊敬這些虔誠的朝佛人,一個藏族朋友指著一個老阿媽腦門上有個鼓出來的像眼睛一樣的東西說,那是阿媽磕多少頭磕出來的,那是功德。

我曾傻傻地、功利地問朋友,磕長頭有什麽好處嗎?

磕長頭回去的人,幾年是不會生病的,朋友肯定地說。

他們為什麽選擇著這樣的方式, 折磨自己,不遠千裏,從家鄉磕頭一直磕到拉薩?我不知如何評價,也不敢妄加評價,怕玷汙了一份最聖潔的情感。

 

藏族有一個古老的歌,不知流傳了多少歲月:

黑色的土地是我用身子一步一步量過來的,

白色的雲朵是我用手指一朵一朵數過來的,

陡峭的山崖是我像爬梯子一樣一座一座爬上去的,

綠色的草原是我像卷氆氌一樣一塊一塊卷過來的,

。。。 。。。

。。。 。。。

 

西藏拚盤(八)

十九 此小節由資料整理而成。

藏族的喪葬方式不僅有天葬,還有其他的水葬、火葬、土葬和塔葬等形式。這些不同的葬法,是根據死者的經濟和社會地位的不同而定的。

西藏也有土葬,但隻適用於那些得了麻瘋、炭疽、天花等傳染病的死者,以及那些強盜、殺人放火犯、被刀砍死者的屍體。意為懲處這些害人的惡類,令其滅根絕種。埋葬時不用棺木,隻挖一個洞穴,將屍體放進去,蓋上土即成。

在雅魯藏布江等江河附近,有水葬習俗。尤其是在夏日江河水漲季節,認為水葬不亞於天葬。天葬是將屍體喂"禿鷲",而水葬則是喂魚,效果是一樣的,均可以得到超度。於是人們用羊毛繩將死者遺體束成弓形,再拴墜石頭,投入河中。或用白布裹屍,整屍投入江中。

活佛、大喇嘛、部落頭人或達官貴人死後,實行火葬。儀式也比較隆重,由喇嘛念經超度,用幹柴、酥油將屍體燒成灰,然後把骨灰帶到高山上順風撥撒,或撒到江河之中。

塔葬是藏族地區最高貴的一種葬儀。隻有達賴、班禪及大活佛等極少數人才能獲得這一殊榮。這些人圓寂後,先用鹽水抹擦遺體,風幹以後,再塗上香料等藥物,放在靈塔之內。靈塔又分金靈塔、銀靈塔、銅靈塔、木靈塔和泥靈塔。靈塔的不同。是根據活佛的地位高低而定。達賴、班禪依例是金靈塔。

說說天塟,又稱鳥葬或空葬,是藏族的一種古老風俗,也是藏族地區最普遍的葬法。

藏人去世後,遺體用白色氆氌裹上,並用土坯做墊,放在屋內的一角。在停屍三五天中,需請喇嘛從早到晚念經,超度死者的靈魂。念經作法的密宗法師戴著係有骷髏頭飾的馬頭形帽,麵罩黑紗,為的是不讓靈魂看見活人的眼睛。超度經的主要內容大意是:靈魂嗬你走吧,在路上你可能遇見些什麽什麽,但不必害怕,那是些什麽什麽……最後,祈禱靈魂升天。

停屍三五天後,要選擇吉日,舉行出殯儀式。先從屍體處到家門口用白糌粑劃一條線,然後由死者後代沿著白線把屍體背到門口,以盡孝心。到門口後,便由專門操天葬職業的"熱甲巴"用床單或大口袋把屍體背走。當死者被背起時,後麵有一個與死者同齡的人,一手拿掃把,一手拿破方簍,把糌粑白線掃掉,並把掃起的糌粑及掃把、墊屍體的土坯,統統放進方簍裏,緊跟在背屍人後麵,走到十字路口時,扔在路口當中,表示把鬼送走。

這天清晨,親朋好友都到死者家中為死者送行。送行的人每人手中都拿著柱香,一直送到十字路口。家人參加喪葬儀式,但不到天葬台去,而由一兩個好友前往天葬台監督。

背屍人將死者背上天葬台後,所謂天葬台,原來就是在山野間的一塊巨大的石頭。巨大的天葬石台表麵光滑如鏡,它表明了天葬久遠的曆史。巨石的表麵磨出一道道三四寸深、一二尺長的淺溝,石台上還有大如鍋、小如碗的石臼形狀的深坑幾十個,那是為天葬長期使用而形成的。先將屍體放置好,接著在天葬台附近燃燒起鬆柏香堆,並在香堆上撒三葷(血、肉、脂)、三素(乳、酪、酥)的糌粑。頓時山野之間青煙嫋嫋,飄入雲霄。這是向遠近山中的禿鷲們發出的吉祥信號。不一會兒,成群結隊的禿鷲便迅速從四麵八方飛翔而來。數十隻甚至數百隻禿鷲聽到天葬師“曉曉—”的呼喚聲,或聽到揮棒擊石的響聲之後,便紛紛降落在天葬台四周的山崗上,聽候天葬師的召喚,配合天葬師完成將死者肉體和靈魂送上天堂的重任。

這時,經師(喇嘛)開始念經超度亡靈。天葬師則要在動手肢解屍體前足飲青稞酒,接著開始工作。天葬師先將屍體衣服剝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屍體,肉骨剝離。骨頭用石頭搗碎,並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塊放置一旁。在這個過程中,禿鷲是很紀律地,乖乖地守候在一旁。天葬師一聲哨響呼來鷲,按先骨後肉順序喂食(若先喂肉,鷲就不愛吃骨了),直到吞食淨盡,天葬台上幹淨無遺。這就預示著死者的靈魂已歸天或轉世了。至此,天葬儀式結束。

與那曲同在藏北高原僅幾個小時車程的比如縣,有一個天葬台是遠近馳名的,叫羌達尼姑寺的天葬台,那裏蒼鬆蔽日,風景如畫,是理想的歸宿地。不但附近的死人要送來,就連遠地的,哪怕是翻山越嶺走上十幾天,也輾轉而來。據說,這個天葬台好就好在是建在地獄之王的眼睛上。每當屍體送來,地王慧眼立刻能識別出此人生前善行劣跡,馬上決定是送他上天堂還是下地獄,以便減少眾多中間環節,使死者少受些罪。

那曲的活佛舅舅,也常常主持天葬儀式。一次他超度的死者生前品行不端,骨肉都切割攪拌好了,可禿鷲就是不來吃,可給死者的親屬急壞了。活佛舅舅又是念經又是幫著死者說好話,禿鷲勉強把死者吃了,死者的家屬才算鬆了口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