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家鄉小麵

(2007-06-04 00:25:21) 下一個

在老家,早餐真是太豐富了。豆漿油條,白糕,包子饅頭花卷,各種粥,糯米團,麵,米線,餃子,抄手……沒有吃不到的,隻有想不到的……
其中,家鄉的人們,最愛的是“小麵”。
隆重介紹—小麵。(轉自網上)

小麵

  
這樣 豐富的佐料隻有重 慶 小麵才有 。
  
小麵裏的大名堂
   紅 油海椒、蔥花芽菜、味精 醬 油、蒜水薑末、豬油芝麻 醬 ....... 十多 種 佐料打 進 碗裏,外加半瓢熬得雪白的骨 頭湯 ,麵條起 鍋 前, 燙 幾匹 萵 筍葉子或豌豆尖, 熱 乎乎一碗捧手上,用筷子挑 轉 挑 轉 ,那熟悉的香味伴著 熱 氣直逼你喉 嚨 ...... 這 就是重 慶 小麵的基本 節 奏。徒 步 8 萬公裏、第一個用腳丈量完祖國山水的江 蘇 探 險 家 陳 亮法曾 對記 者 說 , “ 這樣 好吃的小麵,隻有重 慶 才有。 ” 事 實 上,當火 鍋 、美女、夜景成 為 重 慶 的三大名片愈加 燦爛 之 際 ,重 慶 人 須 臾 難 離的小麵卻像寒幫小媳 婦 那 樣躲進 背街小巷裏,它無意與名媛 們 鬥妍,卻 讓 成千上萬的男人與女人吃得酣 暢 淋漓,以至美食家 趙 建 濃說 ,隻有火 鍋 和小麵,才是真正的重 慶 美食。而由重 慶 出 發遠 行的遊子 們 ,無 論 他在天之南海之北,抑或異國他 鄉 ,故 鄉 的小麵在他心中始 終 占有一席之地。小麵作 為 重 慶 人早餐的主打,你從少年到青年再到壯年,沒吃三千碗至少也吃了三百碗,它伴隨著你成 長 ,不但 讓 你的 腸 胃舒服巴 實 ,更猶如一 種 符號,深入到你的骨髓, 讓 你欲 罷 不能、無法舍棄,你要 麽每 天、要 麽 隔三差五就得去吃上一碗,你不 認為這 裏麵有多少文人 們說 的 “ 文化 ” ,你隻知道吃了心 頭 才舒服,於是,你便有了 “ 小麵情 結 ”——— 在一個以米 飯為 主食的南方城市, 絕 大多數重 慶 人唯一 認 可的麵食隻有小麵, 這 確 實讓 人奇怪,恰如卡 爾維諾 所 說 , “ 飲 食,會改 變 一個人 對 城市的 記憶 。 ”
 重 慶 小麵看似小,其 實 是一個很大的 產業 。 重 慶 主城區有 600 萬人,如果其中 5% 的人 每 天吃一碗麵,那就有 30 萬碗,以 每 碗 2 兩 (2 元 計 ) ,一天就是 60 萬元,一年下來,光 買 小麵少 說 也有 2 個 億 。
  重 慶 小麵,真有那 樣 的魅力?
  新春第一餐,金 線釣 葫蘆
      “ 新春第一餐,金 線釣 葫蘆。 ” 意思是 過 年 時 重 慶 人吃了 湯圓 , 還 要再來一碗小麵。多少年來, 這 成 為 本埠市民大年初一的生 動 寫照。特 別 是那些生 長 於上世 紀 六七十年代的人, 對 小麵更是情有獨 鍾 。那是一個什 麽 都憑票的年代,麵屬 細 糧,得省著吃,有 時還 得當菜吃,於是小麵伴無數人度 過 了快 樂 的少年 時 光。

       俗畫卷很麻辣 ——— 除了花椒 有些什
  據本埠作家莫 懷 戚分析,重 慶 小麵重麻辣與地理 環 境有 關 。本市位於青藏高原與 長 江中下遊平原的 過 渡 帶 ,山多河多丘陵多,加上 亞熱帶 濕 潤 季 風 氣候,全年降水偏多,日照偏少,多 霧 並潮濕,因此重 慶 小麵又以麻 見長 。 “ 這 是因 為 花椒有除濕的功用。 ”
  日本明星食品株式會社 長 卜厚昌 認為 : “ 世界麵食在中國,中國麵食在山西。 ” 其 實 ,重 慶 小麵 較 之山西麵食亦獨具特色,譬如擔擔麵。 1841 年,當自 貢 小 販陳 包包首 創 擔擔麵 時 ,他並不知道 這 會成 為 後來重 慶 小麵之 濫殤 。 陳 包包的擔擔麵用 銅鍋 隔兩格,一格煮麵,另一格燉 雞 或燉蹄膀,挑著擔子沿街叫 賣 ,因 熱 烙、味大而迅速流 傳 成渝兩地。重 慶 商 販對 外來的擔擔麵又略作改 進 ,據家住渝中區李子 壩 79 歲 的 張 梅珍老人回 憶 ,解放前擔擔麵的兩 頭 各有分工,各分兩 層 ,其中一 頭 的上 層 放一口煮麵的 鍋 ,下 層燒 著蜂 窩 煤,另一 頭 上 層為 方框, 擺 放佐料,下 層擱備 料和碗筷。當 時 的擔擔麵 僅 油就有 7 種 : 醬 油、豬油、芝麻油、辣椒油、花椒油、花生油等, 賣 麵人挑著擔擔走街串巷, 邊 走 邊吆 喝, “ 炒米糖 開 水,擔擔麵,小 湯圓 ” ,並伴有 “ 篤篤篤篤 ” 的梆子響, “ 那麵真好吃呀! ” 張 老太感 歎 。
  至於小麵真正成 為 市民的大早餐, 則 是解放後的事。 這 在於重 慶 小麵突出了方便、快捷和味重的特點。它與火 鍋 一 樣 ,起源於 碼頭 ,當年性情 熱 辣、爽快的 碼頭 工人和今天 滿 街的棒棒一 樣 , 總 是捧一碗小麵吃了就 開 工, “ 那 東 西 經餓 ,因味重,你要不停喝水,肚子 總 是 脹 鼓鼓的。 ”
  小麵看似 簡單 其 實講 究很多,其中佐料是 關鍵 。大坪 “ 開 半天 ” 麵莊老板 聶 老大告 訴記 者,佐料通常不下 13 種 ,多 則 達 20 種 ,包括 蔥花、蒜水、薑水、宜 芽菜、香菜、味精、 油、豬油、芝麻油、辣椒、花椒油或花椒麵、榨菜粒、油酥黃豆、幹炒花生 等,如果加上 潲 子( 肉臊) 則 是 雜醬 麵,加 雞湯 則 成 為雞湯 麵 (不用辣椒,鮮味) 除了佐料的比例要適度,有些 還 有特殊要求,比如海椒必 須 當天煎,隔了夜就不 鮮 亮,味會差很多;老薑必 須 去皮再舂溶,否 則 偏苦;大蒜最好用蒜水而非蒜泥。再者,做 雜醬 最好用豬的腿子肉加 夾 子肉, 這樣 煎出來的 潲 子才油而不 膩 。正如上海 輕 工 產 品的精 細 是上海主 婦們 挑剔出來的一 樣 ,重 慶 小麵的美味也是食客 們 逼出來的。重 慶 人俗稱小麵叫 水麵 ,也就是堿麵。小麵要加堿,是因 為 不加一 則 味道不好,二 則 麵從 鍋 裏挑出來 顏 色很快會 變 黑。可堿放多少是有技 術 的。再 則 ,不懂行的人 認為 清水下麵最好吃,老麵娃莫 懷 戚指出 這 是外行 話 , “ 清水麵永 遠 不如 渾湯 的二 鍋 麵安逸。 ”
  上世 紀 六七十年代除九園、正 東 、 陸 稿薦、老 東 明、一四一、吳抄手等 館 子 賣 小麵外,背街小巷的麵 攤攤 並不多,七十年代中後期,麵 攤攤 如雨後春筍冒出來。 ” 這樣 的麵 攤攤 至今在街 頭 巷尾仍比比皆是,它 們 的基本形象大同小異:通常占巴掌大一 塊 地方,早先是 廢 汽油桶糊的灶, 燒 蜂 窩 煤或煤球, 現 改 燒 液化氣;灶上坐 36 公分或 48 公分大 銻鍋 ,水 燒 得翻翻 漲 ,旁 邊擺 一 張 堆佐料的案板,案板上椒 紅 碗白、蔥青筷黃。麵娃 們還 沒走 攏 就高喊: “ 老板,二兩, 紅湯 。 ” 或 “ 三兩,提黃! ” 等麵端上來,把袖子一抹, 啪 嗒 啪 嗒地就往嘴裏送, 誰 也 顧 及吃相,個中常有一二莽子,吃得 陣 仗翻天,呼 嚕 呼 嚕 的 吞 咽聲三五米外也聽得 見 。因此,但凡真正的麵娃,大多不 講 究 場 合,有座 則 坐,無座 則 站,如果 連 站的地方也沒有,就捧了碗蹲在街沿坎坎上, 對 兩米 開 外的下水道 陰 溝 視 而不 見 ,照 樣 吃得河翻水翻。在 熱 烈的氛 圍 中,麵娃 們還發揮語 言天 賦 ,造就了很多 術語 ,如 “ 少青 ” 、 “ 重青 ” 的 “ 青 ” 指菜葉子,前者是 說 少放點菜,後者 則 相反; “ 提黃 ” 是 說 吃硬點, “ 少麻 ” 指不要花椒, “ 幹溜 ” 則 指不加 湯 ,等等。 這 些 術語 與小麵本生,勾勒出重 慶 小麵的 風 俗畫。
   是起得最早的人 ——— 麵的人生也很精彩
 

賣 小麵是一個相當辛苦的行 業 ,解放前有 種說 法,重 慶 城起得最早的是 賣 麵的 販 子。 這 些小 販總 是天不亮就起床舂海椒、舂薑蒜,一天睡不到幾小 時 。一般是早上 4 點 鍾 起來,有 時 比清 潔 工 還 早,煎海椒、切芽菜、理蔥子,七七八八一大堆,待搞整清爽,天亮了,第一批麵娃也來了。

  麵老板的辛苦自不待言,利 潤 肯定是有一些的,事 實 上,重 慶 小麵有一定的技 術 含量,有的秘密外人根本無法探知,從提麵、製作、打佐料、放臊子都有 規 定,比方 說 ,甜水麵條一定要粗,才有嚼 頭 ;一碗麵分量不能 過 多,向食客推薦麵食要從牛肉麵 開 始,然後是擔擔麵,最後是甜水麵, 這樣 各 種 麵的味道才會 層 次分明, 給 人留下深刻印象。

   重 慶 小麵本身具有廣 闊 市 場 ,但缺少 現 代化的流通方式,仍然采用 傳統 的 經營 模式,沒有引入 產銷 一條 龍 和 連鎖經營 思路,也沒有走品牌化和 規 模化之路,因此做大很 難 。 更多的麵娃 們 並不 認 同 這 個意 見 ,他 們認為 ,重 慶 小麵的 業 主大多以家庭 為 主,他 們 沒有雄厚 資 金, 圖 的也隻是一個溫 飽 。 對 他 們 來 說 ,小麵隻是下裏巴人的一道美食,沒必要裝修得富 麗 堂皇,更沒必要把小麵上升到主食地位。按作家莫 懷 戚的 說 法,重 慶 的麵娃 們 有 時 也 賤 ,窗明幾 淨 的麵 館 他坐起來不舒服,非要找那 種 位於街沿口, 捅 著煤灰、 擠 得一蹋糊塗、到 處 滴 湯 灑水的地方,他才吃得 過癮 。莫作家的 話 或 許 並不 過 分,幾年前在重 慶賓館對 麵的老虎灶 開 有一家 “ 開 水麵莊 ” , 連 板凳都沒得一根,麵娃仍然打 擁 堂,後來它搬 進 明亮亮的房子, 還 安了空 調 ,但 許 多老麵娃卻不再光 顧 , 認為變 了味、找不到感 覺 ——— 你 說 怪不怪?
  或 許 ,作 為 麵娃,你骨子裏仍然喜 歡 街 頭 陋店的那 種 童年 記憶 ——— 離店 還 有三五米,你就喊, “ 老板,二兩,幹溜,提黃! ” 因 為 從童年到青年再到壯年,你就是 這樣 吃 過 來的, 誰 想改 變 重 慶 小麵的本色,沒準你真想和他打八架呢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