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娘媚語

記幾筆發生過的事兒和心情,把昨天和今天送給明天。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毛澤東和他的女人們2

(2007-12-21 13:00:03) 下一個

作者: 京夫子




第二節 毛澤東的第一個戀人

毛澤東的第一個戀人不是楊開慧女士。

楊開慧女士的父親楊昌濟先生,湖南長沙板倉鄉人士,是一位學貫中西的大儒,楊先生受聘北京大學之前,曾在毛澤東就讀的長沙第一師範執教。其時他門下有三位傑出的男弟子和三位傑出的女弟子。三位男弟子是:蔡和森、蕭瑜、毛澤東、三位傑出的女弟子是:陶斯詠、向警予、任培道。

蔡和森後來成為中共的早期領導人之一,蕭瑜則是中共著名詩人蕭三之兄長,一直客居海外,長期服務於聯合國文化機構,向警予後來稱為蔡和森夫人,曾留學法國參加共 X 黨,為中共早期著名女革命家,一九二八年國共分裂後被槍殺於漢口;任培道女士一直從事教育工作,據說至今健在中華民國治下的台灣省。

毛澤東的第一位戀人為陶斯詠小姐。

陶斯詠,湖南湘潭人,出身名門,大家閨秀。跟毛澤東正是同學加同鄉了,其時正值 “ 五四 ” 運動前後,西風東漸,青年知識分子掀起了反封建文化、反封建婚姻、求民主自由、求個性解放的時代大潮。個性解放的一個重方麵就是知識青年的性自由。在得風氣之先的大中城市,男女自由戀愛、非婚同居一時成為社會新潮。

據毛澤東第一師範的摯友蕭瑜稱:陶斯詠小姐是她一生中認識的最溫良、最文秀的女子之一。她於一九一四年即參加了毛、蕭等人創辦的進步學生組織 “ 新民學會 ” ,是少數早期會員之一。約在一九一九年至一九二O年前後,毛澤東與陶斯詠在長沙共同開辦了一間書店,進行革命活動,名為開辦 “ 文化書店 ” ,實則倆人深深墮入了愛河之中。

毋庸置疑,兩位誌趣相投、深深相愛的知識青年,在那個追求個性解放、倡行男女自由的年代,能逃得脫夏娃、亞當均未逃脫的上帝的禁果的誘惑?且毛澤東又是結過婚的健壯的男子,早解床第之娛。陶斯詠小姐年齡跟毛澤東不相上下,亦正值青春萌動時期。兩情相悅,身心相覆,結愛務在,能不蜂狂蝶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做鴛鴦不慕仙也。

應當說,青年學生時代的毛澤東,因經濟拮據,是生活儉樸、勤學向上的。他並不是個放浪形骸的紈絝子弟。對待男女性事,那時他尚是嚴肅的罷。隻可惜他們好情不長。彼此間因誌趣而結合,因政見而分離。大約在一九二O年夏天,陶斯詠女士實在忍受不了毛澤東激烈的造反思想和暴力革命的主張,加上相處日久,毛澤東所暴露出來的橫蠻殘忍的性格,使她離開了長沙,也離開了毛澤東。陶斯詠小姐去了上海,創辦了一間名為 “ 立達書院 ” 的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紅顏薄命,陶斯詠於一九三二年去世,享年三十餘歲。

毛澤東卻沒因初戀的失敗而氣餒,陶斯詠小姐離他而去的那年夏天,楊開慧小姐即進入了他的生活。極有可能,毛澤東、陶斯詠、楊開慧之間有過一段短時間的三角關係。毛澤東感情不專,這或許也是出身名門、心懷高傲的陶斯詠小姐棄他而去的原因之一。毛澤東跟楊開慧結合五年之後,住在長沙清水塘,已經生下了岸英、岸青兩個兒子,還奸汙了同住在一個院子裏的中共另一位早期領袖、朋友李立三的妻子,也就不足為怪了。李立三後來敗在毛澤東手下稱臣,直至一九六七年於毛氏文化大革命初期慘死。



第三節 毛澤東認可的第一位夫人楊開慧

我失嬌楊君失柳,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裏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淚水頓作傾盆雨。

這首為悼念楊開慧而作的《蝶戀花》,是毛澤東所有詩詞中,最富感情色彩與最具人情味的一首。事出一九五七年五月,長沙市一位中學女教師名叫李淑一的,前去北京紫禁城看望權傾一國、至高無上的毛澤東,李淑一的丈夫柳荀,是毛澤東於二十年代中葉在湖南從事農民運動的戰友,擔任過湖南農民協會秘書長,一九二七年五月在 “ 馬日事變 ” 中被軍閥許克祥下令槍殺於長沙。事隔三十年之後,戰友的妻子李淑一尚屬半百年華,自己的愛妻楊開慧卻早已離開了人世。毛澤東有感而發,才寫下了這首曾被廣泛傳唱的《蝶戀花》。

楊開慧又名霞,字雲錦,一九O一年農曆九月二十六日生,板倉鄉鄰們稱她為 “ 霞姑 ” 。中共文化大革命期間,板倉公社一度改名為 “ 飛霞 ” 公社,以示紀念。文革之後才恢複板倉鄉原名。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又名懷中,清末民初湖南著名學者,曾留學日本、英國九年。於辛亥革命之後的一九一三年回國,當時的湖南督軍曾聘他為湖南省教育廳長,他辭謝不就,而選擇了湖南第一師範執教。從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八年,楊昌濟先生在長沙執教五年,亦是毛澤東來到長沙求學的歲月。毛澤東跟隨高年級的蔡和森、蕭瑜等人經常出入楊先生家中高談闊論,還不可能跟年歲尚小的楊開慧談戀愛。且毛澤東的父親因反對兒子在外讀書惹事生非而斷絕了經濟支給,生活正陷入極度的困頓之中,全靠家境富裕的學友們資助或做些時工度日。

一九一八年春天,楊昌濟先生受聘北京大學倫理學教授,楊開慧隨父母移居北京。同年八月,毛澤東為籌辦 “ 新民學會 ” 會員赴法勤工儉學事務也來到北京。他因缺少路費,英文太差,加上他立誌在國內成就一番事業,沒有赴法讀書。而由楊昌濟教授介紹到北京大學圖書館當了一名圖書助理員。其時北大校長為蔡元培先生,北大圖書館長為李大釗,都是知識界的風雲人物。

毛澤東與楊開慧戀愛,最早亦應是一九一八年來到北京之後。楊父是毛澤東的恩師,追求恩師那年逾十七歲的愛女,當時是可以理喻的事。但根據毛澤東同代人的各種版本的回憶錄來看,其時楊開慧並未看上落魄的毛澤東,至多有些好感而已。且毛澤東因就職於北大圖書館助理員,職卑位低,很不得誌,而於一九一九年初離開了北京,似未向楊昌濟教授一家辭行,隨赴法同學到了天津,南下浦口、上海,而由上海回到了長沙。毛澤東在北京隻住了半年之久。

回到湖南,毛澤東便如魚得水,重新集結 “ 新民學會 ” 的朋友,主辦刊物《湘江評論》,展開他的革命活動。正是這時,他和陶斯詠小姐開辦了 “ 文化書店 ” ,雙雙墮入愛河,時間至少有一年。一九二O年一月十七日,楊昌濟於北京病逝。不久,楊開慧隨母親回到長沙,就讀於美國教會學校 “ 湘福女中 ” 。

其時,父親生前甚為倚重的湘籍高足蔡和森、蕭瑜、陳昌、向警予等都遠赴法國,留在長沙隻剩下一位呼風喚雨的毛澤東,也就不足為怪了。在毛澤東方麵,恩師謝世,留下師母、師妹,出於念舊之情,常到楊家走動,進而移情相戀,背叛了陶斯詠的一脈深情,進而於一九二O年夏秋之間形成了毛、陶、楊的三角關係。最後以陶斯詠小姐離開長沙為了局。

毛澤東長楊開慧八歲,大男人總是喜歡小女子。小女子溫順可人,招人喜愛。不似那年紀、學識跟自己不相上下的大女子,處處要求平等、自主的權利。楊開慧跟毛澤東於一九二O年冬或一九二一年春結婚,此後數年一直相隨毛澤東奔走革命,既做一個激進的女革命者,又做一個傳統文化上的賢妻良母。他對毛澤東照顧得無微不至,夫妻恩愛。

一九二二年十月,楊開慧生下了長子毛岸英。一九二三年,楊開慧生下了次子毛岸青。一九二六年生下了第三子毛岸龍。從楊開慧的生育情況來看,雖處在朝不保夕的打動蕩年月,毛氏夫妻生活還是十分和諧的。其間,毛澤東奔走於上海、廣州、長沙之間,參加了中共的第一次黨代會,參加了一九二四年的第一次國共合作,當過國民黨的中央委員,並自稱當過國民黨中央的宣傳部長。

大約在第三子毛岸龍出世前後,毛澤東又有過一次喜新厭舊的移情別戀,楊跟他狠狠地鬧過一次家庭矛盾。插足他們家庭的第三者為誰?又是同住長沙清水塘院內的李立三太太?為毛氏九泉之下有知了。毛澤東曾於一九七五年間《詩刊》雜誌上發表過一首寫於一九二三年的詩作 —— 《賀新郎》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淒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雲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淒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台風掃寰宇。重比翼,和雲翥。

一九二七年四月,國共兩黨分裂,蔣介石發起了清黨運動。八月一日,中共紅軍創始人周恩來領導了 “ 南昌起義 ” ,以武裝對抗國民黨。同年九月,毛澤東領導湖南農民 “ 秋收暴動 ” ,拉上隊伍上井岡山搞武裝割據。楊開慧則跟隨母親,帶著三個孩子,隱居長沙板倉老家苦度歲月。她不埋怨丈夫,並想盡一切辦法跟上了井岡山的 “ 共匪頭目 ” 的丈夫取得聯係。

一九二九年冬,楊開慧連同三個兒子,被湖南軍伐何健逮捕入獄。楊昌濟先生生前的一些同事中不乏具有政治影響力者,在長沙開展了一場挽救楊開慧女士的活動。活動頗有成效,省長何健答允,隻要楊開慧登報申明跟 “ 毛匪澤東 ” 脫離夫妻關係,即準予交保釋放。

可是楊開慧在獄中堅貞不屈,她忠於自己的丈夫,忠於自己的主義、信仰,寧可失去年輕的生命,也要保持跟毛澤東的夫妻名分。她以死來表白對於毛澤東的真摯愛情。

一九三O年十一月十四日,何健下令處決了楊開慧。死時年僅二十九歲。三個兒子岸英、岸青、岸龍也從此流散民間。

再看看井岡山上的毛澤東吧,一九二七年秋天上井岡山建立遊擊根據地不到兩個月,即與江西永新縣一位漂亮女同誌賀子珍同居了,並於第二年生下了他們的第一胎女兒。而楊開慧女士卻是在三年之後的一九三O年十一月,才為著不肯公開申明跟毛澤東斷絕 “ 夫妻關係 ” 而被槍決。

“ 天若有情天亦老 ” 。毛澤東的內心大約也有些負疚,才於一九五七年五月寫了那首《蝶戀花》。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年逾九旬的楊母於長沙仙逝,毛澤東唁函中仍稱其為嶽母大人,稱楊開慧為“ 親愛的夫人 ”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