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15)
2011 (144)
2015 (51)
2017 (44)
2018 (41)
2019 (58)
2020 (34)
2024 (146)
常常看到網上的網友們爭論國是,無論是正在發生的還是過去已經發生的,不論各自所持的觀點正確與否,偏狹與否,在我看來都是好事情。
我們這些海外華人已經遠離祖國萬裏,目光卻仍投注於祖國,這本身就是一種愛的表現,你會舍得把餘生不多的時間精力投放到自己不喜歡的事上嗎?我肯定不會。愛才關注,才凝視,才提出自己的觀點。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沒有人是絕對的真理,但是隻要放開討論就可以無限接近,真理總是越辯越明。
對祖國,沒有要求沒有苛責,隻有感激與理解固然是愛,但是敢於指出存在的問題,敢於深入反思過去的錯誤,敢於說別人不敢說的批評,同樣是愛,這種愛不求被理解,不畏被誤解,這種愛甚至比前麵的愛更包含著勇氣,也顯得更為深沉。
“假如沒有毛主席,沒有新中國的解放,你現在根本沒有受教育的權利,也就更沒有挑刺指責的本事”——的確,這段話的邏輯沒有任何錯誤。但是過於正確了,以致於走向了狹隘。這就像一個人如果指出自己父母的問題,就要被人冠上大逆不道的帽子一樣:“要是沒有你爸媽現在根本沒有你。”這句話是不是太正確了?太正確以致於想用這句話堵住所有為人子女的嘴,而不敢說一句犯上的話,敢犯上就是忤逆,就是逆子,就可以杖責而死了——按照前麵的邏輯是不是這個結果?
但是,父母真的是完人嗎?父母沒有錯嗎?父母有錯為什麽不可以指出來?指出父母的錯誤就是不孝?指出父母的錯誤是因為我拿了誰給我的錢我才指出?指出父母的錯就可以用一句說,不該把我生出來?不生出來我就沒有人指責父母了,父母就完美了?
難怪魯迅先生說中國是吃人的文化。魯迅先生這樣責難中國文化,是不愛中國嗎?我以為,這恰恰是對中國深沉的愛,即所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別指責我的來處,請關注我的陳述,假如連這種客觀的理性都沒有,那麽這個國家和民族的進步就無從談起,曆史的發展腳步陷入循環就是自然而然的結局。沒有曆史,隻有重複,你願意你的祖國被人如此嘲笑?
真正的愛,應當既溫柔包容,也敢於不妥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見,"不遷怒,不貳過",這才是完整的愛,也是健康的愛。推理到對祖國之愛,有人歌功頌德,但也必須鼓勵有人敢於提出批評與指正,就像一個個體人的成長一樣,國家的成長同樣伴隨著不適,混亂甚至痛苦和災難,然而我們必須要有勇氣正視它,如此才能改正存在的問題,才能走向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