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塵影

寫下一些塵事,留下一點影子。也許世界都忘記了,至少自己還記得自己。(原創所有,請勿轉載)
個人資料
塵凡無憂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處方藥,處方藥!

(2025-09-19 14:09:02) 下一個

 

今天一大早跟國內朋友聊天,意外地得知一個消息,朋友的兒子自診斷為抑鬱,在認為心理醫生不能給予他有效幫助的情況下,竟然聽從一些從未謀麵的網友的意見,瞞著父母私下從網絡上自行購買某種有去痛作用但含有麻醉成分的處方藥,自己偷偷嗑,漸漸劑量增大,結果有一天用藥後陷入昏迷,才被家長發現......現在已經入院治療了二十幾天,情況還不穩定,兩口子急得團團轉,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

我聽著也為他們急死了。朋友兩口子也是太大意了,完全把孩子的負麵情緒當成了青春期叛逆,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雖然曾經帶孩子去見過心理醫生,但醫生沒有說出個所以然以為就沒事兒了,沒想到現在捅出這麽大的婁子。孩子的心門已經對他們完全關閉,隻相信聽從網上陌生人的話,甚至住院這種情況下還一心想見陌生網友......父母想問問都是些什麽樣的網友時,孩子又堅決不肯告訴他們。

但是我更覺得意外的是,剛16歲的未成年人怎麽能夠自行從網絡上購買到處方藥呢?眾所周知處方藥藥理作用大、多用於治療較重病症、用藥後容易產生不良反應,所以此類藥品必須要由具有醫師資格的醫生依據患者具體症狀開具才能購買,同時患者須遵照醫囑嚴格服用劑量大小。就算小孩子不懂事,但是處方藥怎麽能沒有醫生處方讓他輕易就從網絡上買到了?難道國家藥品監督局在這一塊沒有監管嗎?

為此我特地上網搜索,發現早在2021年的時候就有網友提出過網絡上可以隨便購買到處方藥的問題,北青報好像還做了關注報道。還是2021年的網絡資料顯示,那時全國就有上千家企業取得了“互聯網藥品交易資質”,同時電商銷售藥品的業務量增速很快,而相關部門也意識到了網上售藥的弊端,會給監管帶來不小的壓力,所以2020年11月發布了《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藥品零售企業通過網絡銷售處方藥的,應當確保電子處方來源真實、可靠,並按照有關要求進行處方調劑審核......雖然法律規定處方藥從網絡上購買需要有執業醫師進行審核,但據說現在的網上醫師審核完全流於形式,看來是真的,所以朋友的小孩可以輕易就購買到處方藥品。

想想真是可怕,這種事關人命的事怎麽可以這麽隨意?法律是什麽?真的隻是一張廢紙嗎?賣藥的為了賺錢當它不存在,該履行管理職責的為了逃脫履行管理職責當違規行為不存在…...這真是為了錢可以我毒人人人人毒我了。

這對朋友開始還以為他們孩子是特例,孩子住進醫院後才知道原來醫院竟有不少這樣的孩子,有的甚至學習很好,就在孩子住院這二十幾天裏,同病房的小孩兒就有自殺的......兩個人嚇個心驚肉跳,說起來孩子竟然是:幸好他沒有自殺的心,還想活著。

我想想都替他們焦心:孩子才16歲呀,這可怎麽辦?已經耽誤了一個月課程,估計要留級了。就算留級不要緊,孩子的心理問題會得到徹底解決嗎?如果還有問題,或者再犯,他還會聽從陌生網友甚於相信自己的父母嗎?當他認為自己需要藥物治療的時候,他還會沒有醫生處方就從網絡上購買到處方藥,濫用藥物嗎?

我知道朋友小孩的問題是全方麵問題的集中爆發,涉及教育體製青少年特殊時期藥物管理等等。但是一想到處方藥的不負責任的售賣就生氣,這是最不該出現也最容易控製的部分。國家為什麽不在這些關係重要民生的方麵認真負責地下大力氣好好規管一下?處方藥品怎麽可以這樣不負責任地就流入未成年人手中?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這個國家到底有誰在認真地為老百姓幹點實事好事兒沒有?

即使老百姓都是賤命,但是,救救孩子,孩子是國家的未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花似鹿蔥 回複 悄悄話 哪裏那麽多抑鬱症啊,稍微有點情緒低落就是抑鬱症,害死人啊
我愛梔子花 回複 悄悄話 最近那個踩到“化骨水“去世的女士,那種東西也可以隨便買到,奇怪。家裏有個生病的妹妹,昨天說她去找當地的土醫生開了10天的中藥,那個土醫生因為跟人打架,連話都說不清。我很好奇,這些沒讀過醫學院,甚至連護校都沒上過,說不定高中都沒讀過的人,怎麽會容許他們行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