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塵影

寫下一些塵事,留下一點影子。也許世界都忘記了,至少自己還記得自己。(原創所有,請勿轉載)
個人資料
塵凡無憂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吹萬不同和師心自用及其他

(2025-09-18 10:47:37) 下一個

 

讀了清溪的一係列文章,可以看出他涉獵廣泛,熟讀莊子,正在學習逍遙遊的階段,整個係列都很有可讀性,這一篇佛奈談尤其給我一種醍醐灌頂的通透之感,讀下來仿佛被大師點通了穴道,跟著茅塞頓開了許多之前的不明之處。

要了解清溪的這篇文章需要解釋清楚幾個詞語,估計很多網友比我懂得,我還是多此一舉地把這幾個詞單獨列出來,方便大家閱讀理解。

吹萬不同,這個詞語出自《莊子.齊物論》:"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吹,指風而言; 萬,指世間萬竅。意思是風吹萬竅,萬竅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但風隻是風,不同的聲音是萬竅自身遇風發出的聲響。

師心自用,這個詞語同樣是出自《莊子·齊物論》,原意是“隨其成心而師之” 。師心的意思是,以自我之意為師。 師心自用,即以自我之見為正確,通常用來形容人固執己見,剛愎自用,自以為是。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這種人,甚至我們自己就是這種人,總是以自己的意見為正確,把自己的觀點當成金科玉律去勸解教育別人,這在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中尤其多見,朋友同事之間也常常會存在。師心自用的人多半好為人師,對別人的想法和意見不屑一顧,卻熱衷於拿自己的觀點對別人高高在上地指手畫腳,這種師心有時候會被現實啪啪啪地打過臉……有的被打臉了還不自知。

客觀說,師心自用常常本心是好的,通常以我為你好的麵貌出現,實則是對對方的心理打壓。如是雙方心理認知相差懸殊還好,若是兩者接近,以這種師心自用的心態去教育別人,勢必會引起對方的情緒反彈,進而發生爭執,嚴重的時候兩個人互看不順眼,在親情中甚至表現為逆反冷漠疏離……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在教育子女的時候是不是都犯過這樣的師心自用的錯兒? 所以即使作為自詡過來人那種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還多的父母,同樣也應當放低姿態,以平等心平常心跟子女對話,才可能達到自己想要的交流效果,不然……

了解了師心自用,時時反觀自己,避免固執己見好為人師,同時也要想到吹萬不同,學會尊重跟自己不一致的觀點,進而學會尊重子女尊重他人,這些都是建立良好的親情友情關係必不可少的。

清溪文章的後半段提到的是稀缺心態造成的管窺效應。我們都知道管中窺豹,意思是從竹管的小孔裏看豹,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看到的隻是一部分或比喻可以從觀察的部分推測到全貌。管窺效應則是指過度關注局部,而失去了對整體和長遠的判斷。

就像沒有完美的人一樣,生而為人,各有所缺,這部分所缺就容易成為控製我們的思維和判斷的重要因素。一個人對自己稀缺的部分過於關注的話,就會陷入稀缺心態,這種稀缺心態會導致你集中了所有精力去滿足自己這部分稀缺,進而容易喪失對自己整體需求和長遠發展的正確把握和判斷。一個人隻有意識到這些才有可能避免這種稀缺心態,更好的處理自己生活中的事,不受稀缺短板的幹擾,才會成為一個心智健康完善的人。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