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老歐洲為何競相討好中國?

(2014-04-08 01:56:35) 下一個

國際關係既不浪漫,也不虛幻,而是各種利害考量的結果,是赤裸裸的現實的反映。老歐洲們在此時此刻放棄一貫的國家原則,放低身段,取悅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及夫人,是綜合判斷後作出的理性選擇。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月22日啟動了他今年首訪外交行程。荷蘭、法國、德國、比利時,這些當年老歐洲“列強”們,利用堅船利炮打開中國的大門,如今卻爭相以禮炮、紅地毯、諂笑和美食打動來訪者,以此換取中國的合作和大把訂單。

  在荷蘭,國王和王後親臨機場歡迎習近平夫婦;在法國,總統奧朗德罕見地在榮軍院廣場為習近平舉行最高規格的接待儀式,並陪同他乘車在夾道歡迎中抵達愛麗舍宮舉行會談並享用國宴,在著名的凡爾賽宮欣賞完專場音樂會後,又共赴大特裏亞農宮舉行私人宴會;在比利時,習近平成為首位在王宮廣場接受國王和王後正式歡迎儀式的外國領導人,並獲頒比利時國家最高榮譽勳章。

  相比較而言,德國總理默克爾要矜持得多,她雖然打破慣例首次在總理府與“第一先生”紹爾一起設簡樸的私人晚宴招待習近平夫婦,但也同時贈送一幅德國人1735年繪製的中國地圖,以此提醒今天的戰略協作夥伴俄羅斯過去曾是侵吞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

  習近平長達11天的歐洲之旅結束的日子——4月1日也頗富隱喻色彩:看上去像貴族般傲慢的老歐洲,竟不再公開批評中國的人權紀錄,而是相互比拚著以最好的禮儀和別出心裁的細節安排,討好客人,其中有些甚至讓人產生諂媚的肉麻感覺:難道這是上帝在愚人節送給世人的一份特別禮物?

  國際關係既不浪漫,也不虛幻,而是各種利害考量的結果,是赤裸裸的現實的反映。老歐洲們在此時此刻放棄一貫的國家原則,放低身段,取悅中國的最高領導人及夫人,是對中國政情、世界局勢、地緣政治格局變化以及本國利益,進行綜合判斷後作出的理性選擇。

  從烏克蘭政治危機中不難得出結論,美國的全球影響力下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俄羅斯正在對歐洲直接構成地緣政治威脅,爭取中國,以平衡日益傾斜的世界,維持地緣政治均勢,具有重要意義。

  在整個西方經濟複蘇和發展麵臨諸多挑戰的情況下,中國目前仍然擁有巨大潛力的經濟,龐大的市場有待開發,特別是與西方在經濟上存在巨大的互補空間等方麵,都在凸顯出中國經濟上的重要性仍不容忽視。

  對西方來說,一個政治上穩定、經濟保持強勁勢頭但在安全上不構成戰略的和現實的威脅的中國,在麵對非傳統安全挑戰逐漸增多、地緣政治強國有所抬頭的世界時,毋庸置疑是需要積極說服的合作夥伴。

  另一個方麵,西方的整體屈服——包括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對中國的某種屈服,也強烈地向外界傳達出一個信號,西方外交中以價值觀為核心的理想主義和原則主義正在淡化,而現實主義外交成為西方的普遍選擇。

  事實上,它們“屈服”的回報清單顯示其“物有所值”。在習近平訪問期間,中法共簽署50項協議和合同,金額高達1500餘億元人民幣;而在柏林,他與默克爾共同見證了多項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涉及汽車、交通、信息化、稅務、金融、科技、節能環保、醫藥、教育、農業等多個領域。

  從中國方麵來看,正如外交部長王毅在2014年全國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所說,歐洲在今年中國的外交議程中排在優先的位置。作為核峰會舉辦地、最早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中國最大的歐洲貿易夥伴和歐盟總部所在地,荷蘭、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四國是最好的選擇,能夠有效實現中國此時此刻在歐洲的主要外交目標。

  中國的大型投資計劃,從現實來看已證明總體上效果不彰。從內需角度來看,由於住房、醫療等大宗消費被置於頭等地位,在收入增長乏力的情況下,中國居民消費動力嚴重不足,結構嚴重失衡,因此為了持續保增長,中國將不得不繼續依賴國際貿易。中歐經貿合作無論是深度、廣度還是高度,在全球都罕有其匹。因此,習近平訪歐的中心議題是經貿合作:爭取更多投資和技術轉讓,鞏固和擴大歐洲市場,以外貿促國內經濟穩定,實現增長目標。

  習近平訪歐的另一個重要目的是,利用全球輿論聚焦的契機,在各種場合,集中闡述中國的內政外交政策,特別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日曆史和領土糾葛等敏感議題上大量釋放信息,表明官方立場和態度,以此爭取國際支持。比如在聯合國教科文總部,他在演講中強調了不同文明共存發展的必要性,其內旨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行辯護;在德國,他在科爾伯基金會舉辦的演講會上,暗示中歐都應當維護二戰成果,含蓄批評日本在曆史和領土問題上越走越遠。在不違背自身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歐洲樂意順水推舟為習提供講壇,而德國婉拒習對德國戰爭紀念場所進行訪問的請求,最後由科爾伯基金會邀請習演講,也證實了歐洲不願遷就中國,在中國的地緣政治衝突中公開站在中國這邊。

  習近平訪歐的第三個重要背景是,圍繞烏克蘭政治危機,俄羅斯與西方在冷戰後首次尖銳對峙,同時,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地緣政治衝突也呈現擴大和激化趨勢,世界政治格局正發生微妙變化。這種變化對中國來說,無疑是某種潛在威脅。中歐在對方成為自己的地緣政治平衡器方麵,相互都有強烈需求。習的到來為雙方探討各自在一個新的地緣政治平衡體係中能扮演什麽角色,提供了機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