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西安美食的搞笑遭遇(組圖)

(2014-04-07 06:13:39) 下一個

歌手鄭鈞4月5日發了一條微博,說:“今生今世要撐死,就一定要死在陝西飯手裏。”配圖是兩碗小炒泡饃。這對家鄉美食的搖滾式深情表白,迎來了許多歌迷的讚美。但很多正宗的陝西人卻不以為然,說鄭鈞有些忘本——碗裏戳的勺子是啥意思?陝西人吃小炒羊肉泡饃,哪裏有用勺子的?

(鄭鈞微博上的小炒泡饃配圖)

三年前,我在西安回民街最負盛名的老米家泡饃館,麵對端上來的這一大碗小炒泡饃和碗上擺的一雙筷子,頗有無以下口之感。這粒狀稀物,以我看來,這唯有用勺子舀著吃,才是正理。所以喊道:老板娘,來個勺子!結果老板娘頭也不回,鄙視的語氣:你不會用筷子啊?我隻好訕訕然地拿起筷子。這鑽入鼻尖的美味和用筷子夾泡饃小粒的效率,形成了一種極大反差,讓我生出一種美食在前我卻不能一口吞之的恨意。於是就隻能湊著碗沿往嘴裏大口地扒,雖然感覺自己象豬,但當真吃得暢快淋漓,一碗不過癮,再點了一碗。這時打量四座,發現四圍操著西安當地口音的大叔大伯們,都是這等吃法——絕不用勺子,捧著碗,用筷子往嘴裏撥拉。後來聽聞西安當地的朋友講起,說這正是西安當地小炒泡饃的標準吃法。用勺子吃,是三歲小兒才幹的事,會被人笑話。

其實,竊以為,西安若要強化旅遊城市的定位,這些風情特色小館要吸引外地遊客,不妨還是多提供些勺子之類,讓賓客生出如歸之感。最近一次去老米家,已然發生了變化——勺子成了自取的了,就放在一大堆如山的筷子旁邊。若有人如我此前般呼喝“來個勺子”,夥計們總會麵無表情地來一句:自己去拿!

但這變化還是顯得慢了些。古城西安在服務產業方麵,意識都有待加強。我在那裏還碰到過好幾個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兒。

某次適逢大雪。飯時出去覓食,來到一家泡饃館。服務員指著我們,一臉驚奇:嘖嘖,下這麽大雪,還出來吃飯!

又有一次,晚上11點多餓了,進了家飯館,在唯一一張幹淨的桌子前坐下,喊道:點菜!服務員指著一張杯盤狼藉的桌子說:你坐那裏去。我堅決地搖搖頭:不,我要坐這裏!服務員怒了:你這人怎麽這麽不懂事!你吃完了我們還要再收拾一遍!

這種感受,我往時會認為這是西安人民淳厚樸實的明證,而現時看來,則是服務意識需再上層樓的實例。

配幾張在西安回民街拍攝的美食圖片,給大家欣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