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河南現大量劉鄧大軍遺留彈藥(圖)

(2014-04-03 19:38:01) 下一個

挖出炮彈84枚,子彈6475發

60迫擊炮、82迫擊炮發射裝置各一套

 

3月31日,河南信陽新縣周河鄉農民在清掃墓園時,意外發現一處填滿武器彈藥的墳墓。4月3日上午,發掘工作初步結束。現場初步統計炮彈84枚,各式子彈6475發,60迫擊炮、82迫擊炮發射裝置各一套,日式92重機槍子彈、迫擊炮炮彈、機關槍、擲彈筒等,橫七豎八塞滿了大半個墓室。

村民掃墓發現“彈藥墓”

中國網河南頻道4月3日訊 清明節即將到來,到處是準備祭奠祖先的日子,日前,地處大別山深入的新縣周河鄉農民在清掃墓園時,意外發現一處填滿武器彈藥的墳墓,有日式92重機槍子彈、迫擊炮炮彈、機關槍、擲彈筒等,橫七豎八地塞滿了大半年墓室,嚇得村民趕緊報告了公安機關。

來到位於新縣周河鄉的這個普通小山村,這處廢舊的墳墓就位於村民房屋後麵的不遠處,縣公安局已經拉起了警戒線,信陽市公安局、縣文物局的負責人已經在現場了解情況,清查武器數量,新縣巨力民爆公司的炸藥專家正在了解彈藥的安全情況,商量解決方案。

筆者從縣文物局安全股股長陳良淘了解到:在現場我們看到,這個墓室比較狹小,內部長不過1.5米,室內沒有墳墓常見的石灰、棺木等,據猜測可能是個假墳墓,隻是為了存放武器彈藥而臨時設置的,原本想著很快就能重返這裏取回彈藥再上戰場,但是誰知天長日久卻留在這裏成了曆史文物。

初步推測,是劉鄧大軍留下的

新縣文物局長韓光生告訴記者:新縣作為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和河南唯一的將軍縣,堅持了26年紅旗不倒,走出了近百位開國將軍和省部級領導幹部,在紅四方麵軍長征時,紅軍曾將一部分武器就地掩埋,我軍曆史上的第一架飛機列寧號就這樣永遠留在了大別山中。1947年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實施戰略展開時,曾在當地遊擊隊的幫助下,就地掩埋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後來這些武器為大別山的全麵解放,做出的巨大的貢獻。這批武器彈藥的被發現,再次印證了新縣在大革命時期的曆史地位,生動再現了當前的革命故事,為後人研究大別山區革命史提供了寶貴的文物資料。

1947年,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在當地也和國民黨軍隊發生過激烈戰鬥。有關部門推測,這批隱藏的武器彈藥是劉鄧大軍為了輕裝前進戰略轉移所遺留下的。

這批彈藥雖然年代久遠,但仍具有殺傷力和破壞性。

由於沒有拆彈和排爆人員,新縣特請我省著名排爆專家王百姓前來拆彈排爆。

大量炮彈已經被順利轉移

昨日,以排爆專家王百姓為主,文物、公安部門配合,對古墓進行發掘。經過約5個小時的發掘整理,古墓內的武器彈藥全部出土,有60迫擊炮發射裝置1套、炮彈57枚,82迫擊炮發射裝置1套、炮彈27枚,機槍和步槍子彈6475發。這批武器彈藥整理後放置於新縣公安局武器彈藥庫暫存,待手續完備後,移交新縣文物局。

新縣曾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劉鄧大軍千裏躍進大別山的落腳地,長期的革命鬥爭,給新縣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遺產。這批武器彈藥的出土,再次印證新縣是革命老區的紅色曆史地位,對研究新縣革命史乃至中國革命史將發揮重要作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