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在廣東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全國人大代表、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發言時說,看病難看病貴、醫患衝突等依然突出,主要都發生在大醫院特別是三甲醫院。
為什麽大醫院問題多?他分析說,“土改是農民和地主的改革,農民獲得了土地;教改是教師和學生,教師提高了待遇獲得了尊重;醫改是醫生和患者的改革,但醫生反而收入減少,受到歧視,怎麽會有改革動力?”
世界醫生靠技術吃飯 中國醫生靠賣藥吃飯
全世界醫生都靠技術吃飯,中國醫生靠賣藥吃飯。一個醫生半天要看50個人,有什麽時間和病人交流?排隊3小時、看病3分鍾,沒有溝通就容易產生矛盾。與其說是醫生道德問題,不如說是醫院體製問題。醫改不應該用抓經濟的思路,而要尊重生命。
鍾南山說,全國兩會前他調查了廣州所有三甲醫院的醫生收入,雖然去年人均年收入19萬多元,但賬麵收入僅4萬多元,“跟社會平均收入相比,醫生收入水平是合理的,但收入來源不合理,收入不是來自政府,而是來自醫院的經營收入,開大處方、建分院等經營手段。”
這幾年的醫改未得到改善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5日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以三條標準來看,過去5年醫改未見突破。
這三條標準是:是否看病難看病貴、醫患關係改善與否、醫療人員積極性高不高。他認為,醫療人員收入不漲反降,是影響醫改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