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中國各級政府有雇員約1400萬

(2014-03-24 06:35:53) 下一個

 用數據解讀國情,常常會加深抑或顛覆我們過去對於國情的認知。比如這個:

  在廣州,一個名叫曹誌偉的市政協委員經過數月的調研後得出:中國人一生最多可能要辦400個證件。其中,常用的證件、證明103個,如果把它們首尾連在一起,不僅是一幅長達3.8米的長卷,也是“一個人的一生”。這些證件的管理涉及政府的24個部門。其中,管得最多的是社保部門18個,接下來依次是公安部門17個、民政部門14個、教育部12個、衛生部門7個、國土房管部門7個、計生部門6個、稅務部門3個、交通部門2個、畜牧部門2個、殘聯2個。

  是不是很有意思?在數據之中,國情可以宏大到家國命運,也能微觀到一飯一衣。數據會告訴我們現在的社會到底怎麽樣,是誰在治理中國,又如何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請看周刊君今天推送的文章。

  數字裏的政務中國

  本刊記者/ 蔡如鵬(本文發表於《中國新聞周刊》總第652期)

  鬧鈴定在早晨6:00,這是女兒去年上小學後李陽林的習慣。他必須趕在6:40出門,在北京的早高峰到來之前,先開車把女兒送到附近的學校,再駛往17.9公裏外的東城區教委上班。

  李陽林是區教委的一名普通公務員,一年251個工作日,隻要不出差,李陽林都會像鬧鍾一樣準時出現在上班路上,開車或乘坐地鐵。11年來,在這條路上,李陽林共發生剮蹭事故5次,丟過3個手機和兩個錢包,還有一次出地鐵車廂時由於人太多,撕壞了一件襯衫。

  每天清晨,這個國家有708.9萬名公務員像李陽林一樣需要在8:00前走進各個政府辦公室,開始處理一天的公務。這些公務內容包括報告,匯報,研討,電視電話等各種會議;還有呈報文件,批複文件,審批項目,下基層調研等。成百上千件公務的目的之一,是維持這個國家和社會的有序運行。

  誰在治理中國

  在各級政府機關中,位於中南海的國務院無疑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依據憲法規定的18項職權,國務院統一領導各中央部委、地方各級政府的工作。毫無疑問,它領導下的這個行政機構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政府。

  如今,每年至少有100萬年輕人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試圖躋身其中。不過,最終他們中隻有不到兩萬人能如願以償。而每錄用1名公務員,社會需要付出成本2.6萬元。在這一萬多個招考的職位中,你可以和4895人搶奪一個熱門職位,也可以選擇無人競爭的冷門職位。

  報考公務員的大多是大學畢業生,不過也有例外。2011年1月,一個名叫張彬的重慶人參加全市公務員招考並被錄取,但兩年後,有人發現他是一名在案嫌犯。

  在這個龐大的體係裏,在縣、鄉兩級工作的公務員超過公務員總數的60%,大部分公務員在辦事員、科員這兩個級別走完仕途。

  對大多數人來說,公務員的晉級之路十分漫長。如果你想從一個普通的科員一路晉升至省部級的公務員,需要經過副科、正科、副處、正處、副廳、正廳、副部、正部,八級台階。現任外交部部長王毅1982年畢業後到外交部亞洲司當科員,2013年任外交部長,從科員到部長他花了31年時間。

  王毅算是脫穎而出的,他“小步快跑”僅用7年時間就完成了從科員到處長的多級跨越。即便是北京的優秀公務員,從科員到副處平均也需要11年。

  全國能夠升至處級的公務員有60萬,其中6000人能夠成為廳局級後備幹部。而要真正成為4萬名廳局級幹部中的一員,他們一般至少還需要10年。當官至廳局級後,組織部門會從中選出1000人,作為省部級後備幹部。

  從一個普通科員成長為一位正廳局級官員,大約需要25年。如果不能在35歲升到正處,45歲升到正廳,那麽意味著仕途很可能將從此止步。而最後能像王毅那樣任省部級幹部的公務員寥寥無幾。

  一邊是超過700萬的公務員,一邊是國務院所屬機構中不足100個正部級機構(含32個省區市),從普通公務員上升到這些機構一把手的幾率隻有數萬分之一。

  如果你認為這個國家的行政運轉僅靠這700多萬人,那就錯了,因為很多在政府機關工作的公務人員並不具有公務員身份,盡管他們也“吃財政飯”,靠納稅人供養。

  在中國,每10個公務人員中,大概隻有5個具有公務員身份,而剩下5個中有兩個連事業編製也沒有。毫無疑問,有公務員身份的,地位和待遇通常高於有事業編製的;有事業編製的則高於沒有編製的。

  當然,這種身份也不是一成不變。比如,北京市平穀區30名因表現優秀獲得事業編製的大學生“村官”,如果得到用人單位認可,一旦被提拔到副科級崗位,他們即可獲得公務員身份。

  粗略估算,中國各級政府“雇用”的人員在1400萬左右,他們分別任職於國家機關、群眾團體、社會團體、宗教組織以及基層群眾自治組織。如果按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布的人口總數1339724852人計算,每不到100個中國人中就有一名公務人員或政府“雇傭”人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