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

說點心裏話,做點想做的事,給朋友一點安慰。
正文

三峽集團腐敗案指向“退休的老領導”

(2014-02-27 20:51:16) 下一個

  繼中央巡視組披露三峽集團相關問題之後,昨日,有媒體報道揭出了更多三峽集團利益鏈的內幕和細節,觸目驚心。該集團內部人士對媒體的講述,於公眾而言,“不陌生”可能是最直觀的感觸。

  2月中旬,中央第九巡視組披露巡視三峽集團情況,招投標暗箱操作、分包及親友插手工程建設等問題雖然都是概括性表述,但卻並未衝淡問題的嚴重性。在對問題的範圍界定時,措辭雖然不乏“一些”、“有的”等程度較輕表述,但也有類似“比較普遍”的定性。結合《時代周報》昨日具體到個案的詳情描繪,公眾或可部分印證這些年來圍繞這一宏大工程所鋪陳開來的諸種傳言。

  此前,人們對三峽集團利益鏈的傳聞、揣測甚至想象,同樣不乏權威性依據,國家審計署在十年裏20次審計三峽集團,不斷披露出個中問題、數據。但稍加梳理就能發現,同樣的問題在十年間幾乎是不間斷地被審計部門發現、披露及至查處,區別隻剩下相關的具體單位、人員和數額差異。每次審計結果披露,涉事單位直至三峽集團本部也都會出麵表態高度重視、嚴肅整改、教訓深刻、引以為戒。而此次巡視組對三峽集團的巡視結果,所披露的問題顯然更廣泛、更普遍,除了已經被移交司法機關的具體案件,如何真正斬斷這條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條,實在值得多問幾個為什麽。

  “三峽集團每年招標的工程總規模至少在100個億以上。2014年以前,絕大部分都沒有經過正規招標,說暗箱操作是客氣了,實際上全是‘明箱操作’”,知情人士對媒體所描述的三峽集團問題,與中央巡視組的措辭比顯然生動了許多,“2014年以前”、“絕大部分”這兩個範圍所界定出的三峽集團工程項目招投標亂局,指向的已非個別問題。而工程招投標過程的“暗箱操作”、“明箱操作”,在三峽之外,公眾日常生活城市的街頭巷陌,同樣不乏這樣的說法、傳言。

  三峽工程大,所以從中出現的問題也更讓人吃驚,但這並不意味著相關問題僅在三峽集團存在,查處的問題具有相當大的普遍性。“哪些工程是哪些領導的親戚在經營、控製”、“誰是誰的人”、“哪些領域是哪些領導的勢力範圍”……語帶神秘,口耳相傳,領導級別也從小到大。這些中國式傳言的零星印證,有賴於不斷被披露的貪腐案件:高官落馬,拔出蘿卜帶出泥,然後再去對以往的諸種傳說按圖索驥。在知情人士的口中,三峽集團“領導及相關親屬染指工程招標、輸送利益的事不計其數,已是公開的秘密”、“個別退休的老領導,也繼續插手其中”,但究竟具體涉及到哪些領導,姓甚名誰卻總是很難給公眾一個痛快的說法。再比如近來在諸多媒體報道中頻繁出現、涉及多起重大案件的所謂“神秘富商”,對其具體情況的傳言、揣測,從語焉不詳到幾乎每個人都心知肚明,卻獨獨等不來權威發布。問題被集中披露,但其後續處理由於不同案件司法流程的快慢,使得結果分散揭曉,不僅是公眾的知情權被延遲和稀釋,而且讓不少問題和責任人得以避風頭,得以“下不為例”。

  斬斷權錢交易的利益鏈條,這是每一起貪腐案件中從廟堂到江湖都在不停重申的目的訴求,但究竟如何斬斷,除了具體工程項目的監督、監管與審計,在工程之外的權力約束、權力製約和權力監督,顯然更指向根本。而在此之外,也首先要有勇氣徹底披露已經查處的案件,不管涉及到誰,也不管涉案問題有多嚴重,都不怕丟醜,及時而全麵地向公眾做權威發布。壯士斷腕首先要把袖子挽起來、把腕子亮出來。這指向“既打蒼蠅,又打老虎”的領導層信心,也同樣考驗著這個國家根除腐敗問題的勇氣和決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